五行属木笔画8的汉字 8画属木的字有哪些

日期:2022-07-14发布:彩虹糖
位置:首页 > 学习教育

大家在取名字的时候,有的人喜欢把八字命理和汉字的五行属性结合起来,比如八字里缺木就取用五行属性为木的字来平衡。下面为大家整理五行属木笔画为8画的汉字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五行属木笔画8的汉字

苦、狗、妸、枋、宜、陔、枕、屈、贤、枪、若、径、秆、贯、枨、顷、臥、卧、枉、杯、玩、咼、肯、咖、驾、苟、昏、届、屆、枫、茅、枇、斧、析、供、固、郊、居、茄、祈、奇、枘、杵、茌、苾、板、呢、艰、该、英、茁、杼、苧、苹、呷、欣、枝、官、券、虯、茕、穹、驹、厓、苕、苫、苒、侨、歧、杷、杻、茑、怩、枚、茆、杪、枭、诠、岳、侠、茏、枥、苓、林、凯、诓、侩、郐、卷、咀、肩、苴、狙、疚、郏、迥、迦、佳、卺、诘、杰、佼、侥、虮、降、佶、建、亟、拣、诖、股、诟、孤、姑、咕、肱、拈、疙、杲、绀、苷、苻、轭、東、迭、茉、枞、昂、具、苯、茎、乖、经、京、购、构、忽、季、剂、糾、国、苞、茇、枊、规、匦、诡、柜、果、杭、呵、拘、苛、空、侉、拦、茂、苜、其、松、苔、狎、兖、杳、驿、苑、竺、枢、咔、枧、肼、弪、苠、苤、肷、苘、茚

五行属木笔画8的汉字

五行属木笔画8的汉字解释

解释:苦读音:kǔ。名词 五味之一。似黄莲、胆汁的味道,与「甘」、「甜」相反。《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名词 难以忍受的境况。【组词】:「诉苦」、「吃苦耐劳」、「受苦受难」、「苦中作乐」、「苦尽甘来」。动词 受累、为难。【组词】:「他如此忍辱负重,真是苦了他了!」动词 磨链。《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动词 患、怕。《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旱。」形容词 有苦味的。【组词】:「苦瓜」、「苦茶」。形容词 艰辛、难受。【组词】:「苦境」、「苦日子」、「一脸苦笑」。《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形容词 愁闷。【组词】:「愁眉苦脸」。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副词 尽心尽力的。【组词】:「苦劝」、「苦谏」、「埋头苦干」、「寒窗苦读」。

解释:狗读音:gǒu。名词 食肉犬科动物的通称。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可训练来追踪、守卫、导盲、救生或饲为宠物,且性忠诚,为人类之友。名词 姓。如汉代有狗未央。动词 谄媚奉承。【组词】:「底下的人专会狗着他。」

解释:妸读音:ē。名词 女子的人名用字。《说文解字.女部》:「妸,女字也。」其他字义妸读音:ě。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枋读音:fāng。名词 古代的一种树木,木质坚硬,可制车。《说文解字.木部》:「枋,木。可作车。」名词 方形的木柱。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三.蚕桑.蚕事图谱》:「蚕架,阁蚕盘筐具也。以细枋四茎竖之,高可八九尺;上下以竹通作横桄十层。」

解释:宜读音:yí。动词 相安、和顺。《礼记.大学》:「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动词 适当。《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动词 共享。《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形容词 合适、相称。【组词】:「动静皆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副词 应该、应当。【组词】:「不宜喧闹」、「不宜妄自菲薄」。副词 大概、似乎。《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名词 事宜。《礼记.月令》:「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名词 姓。如元代有宜桂可。

解释:陔读音:gāi。名词 石阶的次序。《说文解字.阜部》:「陔,阶次也。」名词 重、层。【组词】:「九陔」。《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上》:「祠坛放亳忌泰一坛,三陔。」名词 田中高地。《文选.束晳.补亡诗六首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兰。」唐.刘禹锡〈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诗:「兰陔行可采,莲府犹回瞪。」

解释:枕读音:zhěn。名词 睡卧时头颈部所垫的东西。《说文解字.木部》:「枕,卧所以荐首者。」【组词】:「凉枕」。《诗经.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资治通监.卷二七零.后梁纪五.均王贞明五年》:「鏐自少在军中,夜未尝寐,倦极则就圆木小枕。」名词 鱼头中似丁形的骨头。《尔雅.释鱼》:「鱼枕谓之丁。」晋.郭璞.注:「枕,在鱼头骨中,形似篆书丁字,可作印。」形容词 垫在底下的。【组词】:「枕木」。其他字义枕读音:zhèn。动词 用枕头或其他东西垫头。【组词】:「枕戈待旦」。《论语.述而》:「曲肱而枕之。」动词 依傍、邻靠。《汉书.卷六四.严助传》:「南近诸越,北枕大江。」《新唐书.卷三七.地理志一》:「京城前直子午谷,后枕龙首山。」

解释:屈读音:qū。名词 委曲的心意。【组词】:「受屈」、「叫屈」。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代子求官,为夫诉屈。」名词 姓。如战国时楚国有屈原。动词 弯曲。【组词】:「屈膝」、「屈指一算」。动词 降服、折服。【组词】:「屈服」。《孟子.滕文公下》:「威武不能屈。」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动词 降低身分。【组词】:「屈意奉承」、「屈驾光临」。《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欲屈己以存道,贬身以救世。」形容词 弯曲不直。《孟子.告子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形容词 短亏、亏损。【组词】:「理屈」、「情屈」。汉.王充《论衡.自纪》:「然则辩言必有所屈,通文犹有所黜。」副词 勉强、强迫。《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副词 冤枉。【组词】:「屈死」、「屈打成招」。

解释:贤读音:xián。名词 有才能德行的人。【组词】:「圣贤」、「选贤与能」、「见贤思齐」。形容词 良善的、有才能德行的。【组词】:「贤妻良母」、「贤君」、「贤臣」。形容词 对辈分相同或较低的人的敬称。【组词】:「贤侄」、「贤弟」、「贤昆仲」、「贤伉俪」。动词 尊崇、重视。《礼记.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新唐书.卷一二四.姚崇传》:「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动词 胜过、超过。《仪礼.乡射礼》:「若右胜则曰右贤于左。」唐.韩愈〈师说〉:「师不必贤于弟子。」代词 你,第二人称的敬称。同「公」、「君」。宋.吴潜〈望江南.家山好〉词:「自古几番成与败,从来百种丑和妍。细算不由贤。」《刘知远诸宫调.第二》:「生时节是你妻,便死也是贤妇。」其他字义贤读音:xiàn。名词 大孔。《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

解释:枪读音:qiāng。名词 武器名:(1) 长棍一端嵌以尖锐的金属头,可用以刺击。【组词】:「长枪」。(2) 可发射子弹以射击目标的武器。口径一般在十一厘米以下。【组词】:「步枪」、「手枪」、「散弹枪」、「枪炮弹药」。名词 形状像枪的器物。【组词】:「焊枪」、「烟枪」、「水枪」、「电子枪」。名词 量词。计算枪枝发射的单位。【组词】:「他连开三枪才打中目标。」名词 姓。如汉代有枪传。动词 碰撞。《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其他字义枪读音:chēng。参见「欃枪」条。

解释:若读音:ruò。名词 一种香草。《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唐.陆龟蒙〈美人〉诗:「犹欲悟君心,朝朝佩兰若。」名词 姓。如汉代有若章。动词 顺从。《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动词 及、比得上。《国语.晋语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动词 奈。《左传.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连词 如果、假如,表示假设。《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连词 至于,表示另提一件事。《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子.劝学》:「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连词 或、或者,表示选择。《史记.卷一零七.魏其武安侯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红楼梦.第七四回》:「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副词 乃、才。《国语.周语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副词 似、好像。【组词】:「欣喜若狂」、「旁若无人」。《左传.定公四年》:「若闻蔡将先卫,信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禽部.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代词 你、你的。《庄子.齐物论》:「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代词 如此、这样。《书经.大诰》:「尔知宁王若勤哉?」唐.白居易〈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诗:「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其他字义若读音:rě。参见「般若」、「兰若」等条。

解释:径读音:jìng。名词 小路,或泛指道路。【组词】:「幽径」、「羊肠小径」。《楚辞.宋玉.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唐.杜甫〈客至〉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名词 比喻达到目的的方法或过程。【组词】:「捷径」、「门径」、「途径」。名词 通过圆心,以圆周为界的直线。【组词】:「直径」、「半径」、「零点三八口径手枪」。名词 长度。宋.苏轼〈竹枝歌〉:「海滨长鲸径千尺,食人为粮安可入。」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六下.滇游日记五》:「东西抵山,共径十五里。」动词 行走。《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二五:「日月径千里,素风发微霜。」副词 直接。通「迳」。【组词】:「径行办理」、「言毕径去」。副词 竟然。通「竟」。《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解释:秆读音:gǎn。名词 谷类植物的茎。《说文解字.禾部》:「秆,禾茎也。」【组词】:「稻秆」、「麦秆」、「高粱秆」 。也称为「秆子」。

解释:贯读音:guàn。名词 古时穿钱的绳索。《说文解字.毋部》:「贯,钱贝之毋。」《史记.卷三零.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名词 量词。古代计算钱币的单位。一千钱为一贯。【组词】:「万贯家财」。《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当下吃了午饭,丈人取出十五贯钱来。」名词 原籍、世居的地方。【组词】:「籍贯」。《汉书.卷九.元帝纪》:「惟德浅薄,不足以充入旧贯之居。」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老夫姓王名辅,字公弼,祖贯在京人氏。」名词 姓。如战国时齐有贯珠。动词 穿通、通达。【组词】:「贯穿」、「贯通」。《左传.成公二年》:「矢贯余手及肘。」《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动词 连接、连续。【组词】:「连贯」、「鱼贯而入」。《荀子.王霸》:「若夫贯日而治详。」动词 灌注。【组词】:「如雷贯耳」。《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照样做成贯铅的假元宝,一个换一个。」动词 穿戴。汉.王充《论衡.祀义》:「以所见长大之神贯一尺之衣,其肯喜而加福于人乎?」《西游记.第四回》:「戴上紫金冠,贯上黄金甲,登上步云鞋。」动词 张、拉。《后汉书.卷二零.祭遵传》:「肜有勇力,能贯三百斤弓。」副词 习惯。通「惯」。《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孟子.滕文公下》:「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

解释:枨读音:chéng。名词 竖立在门两旁的长木柱。《尔雅.释宫》:「枨谓之楔。」晋.郭璞.注:「门两旁木。」动词 碰触。通「樘」。《文选.谢惠连.祭古冢文.序》:「以物枨拨之,应手灰灭。」唐.李善.注:「南人以物触物为枨也。」

解释:顷读音:qīng。形容词 斜、侧。通「倾」。《汉书.卷六四下.王襃传》:「不单顷耳而听已聪。」其他字义顷读音:qǐng。名词 量词。计算面积的单位。公制一顷等于一百亩。也称为「公顷」。名词 过去的时间。唐.杜甫〈奉赠李八丈判官〉诗:「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形容词 近。【组词】:「顷年以来」。副词 短时间。【组词】:「顷刻」、「少顷」、「有顷」、「俄顷」。副词 刚才。【组词】:「顷闻佳音」、「顷接来书」。副词 左右,指大约的时间。【组词】:「1931年顷」。

解释:臥读音:wò。动词 躺下、倒下。【组词】:「仰卧」。唐.王翰〈凉州词〉二首之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杜牧〈秋夕〉诗:「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动词 睡觉、休息。《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卧不设席,行不骑乘。」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醉则更相枕而卧,卧而梦。」动词 趴伏、倒伏。【组词】:「鸡卧在草上。」《南史.卷五一.梁宗室传上.吴平侯景传》:「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动词 横置、横陈。唐.杜牧〈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动词 隐居、遁隐。《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唐.李白〈送梁四归东平〉诗:「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形容词 供睡觉或休息用的。【组词】:「卧室」、「卧房」、「卧铺」。

解释:卧读音:wò。动词 躺下、倒下。【组词】:「仰卧」。唐.王翰〈凉州词〉二首之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杜牧〈秋夕〉诗:「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动词 睡觉、休息。《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卧不设席,行不骑乘。」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醉则更相枕而卧,卧而梦。」动词 趴伏、倒伏。【组词】:「鸡卧在草上。」《南史.卷五一.梁宗室传上.吴平侯景传》:「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动词 横置、横陈。唐.杜牧〈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动词 隐居、遁隐。《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唐.李白〈送梁四归东平〉诗:「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形容词 供睡觉或休息用的。【组词】:「卧室」、「卧房」、「卧铺」。

解释:枉读音:wǎng。形容词 弯曲的、不直的。《说文解字.木部》:「枉,衺曲也。」【组词】:「枉尺」。《荀子.王霸》:「辟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形容词 不正直的、邪恶的。《论语.颜渊》:「能使枉者直。」《元史.卷一七五.张珪传》:「人有冤抑,必当昭雪,事有枉直,尤宜明辨。」动词 扭曲、歪曲。【组词】:「贪赃枉法」。《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动词 冤陷。【组词】:「冤枉」、「勿枉勿纵」。动词 迁就、委屈。参见「枉驾」、「枉顾」等条。名词 邪恶不正的人事物。【组词】:「矫枉过正」。《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名词 冤屈。《新唐书.卷一三五.高仙芝传》:「我有罪,若辈可言;不尔,当呼枉。」副词 徒然、白费。【组词】:「枉费」。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一枝穠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宋.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词:「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解释:杯读音:bēi。名词 一种盛液体的器具。《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持着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名词 竞赛优胜的奖品。【组词】:「金杯」、「银杯」、「奖杯」。今多用「杯」字。名词 量词。计算杯装物的单位。【组词】:「一杯水」、「两杯面粉」。

解释:玩读音:wàn。动词 用轻忽的态度来对待,多用于文言词。【组词】:「玩世不恭」。《书经.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国语.吴语》:「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动词 欣赏、观赏。【组词】:「赏玩」。《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镜花缘.第七回》:「一日,正值皓月当空,小山同唐敏坐在檐下,玩月谈文。」动词 学习。《易经.系辞上》:「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文选.刘琨.答卢谌》:「损书及诗,备酸辛之苦言,畅经通之远旨。执玩反覆,不能释手。」名词 可供玩赏的东西。【组词】:「古玩」、「珍玩」、「奇玩」。《国语.楚语下》:「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红楼梦.第一八回》:「各处监管都交清帐目;各处古董文玩皆已陈设齐备。」其他字义玩读音:wán。动词 游戏、嬉戏。【组词】:「出去玩!」、「每个小孩都玩得非常高兴。」动词 把弄东西或做某种游戏。【组词】:「玩皮球」、「玩穚牌」、「玩躲猫猫」、「不要让小孩玩电器,以免发生意外。」动词 耍弄、戏弄,多用于口语。【组词】:「玩手腕儿」、「玩弄感情」、「少跟我玩花招!」形容词 供人玩耍、游戏的。【组词】:「玩具」、「玩偶」。

解释:咼读音:kuāi。形容词 嘴歪斜不正。《说文解字.口部》:「呙,口戾不正也。」宋.陈善《扪蝨新话.上集.卷三.读法华经得相法》:「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麤涩,大疮疹,亦不缺坏,亦不呙斜。」

解释:肯读音:kěn。动词 许可、答应。【组词】:「首肯」、「他不肯让我辞职。」《国语.晋语四》:「楚众欲止,子玉不肯。」动词 愿意、乐意。《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唐.杜甫〈哀王孙〉诗:「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副词 那里、怎么。表示反问的语气,相当于「岂」。唐.岑参〈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诗:「当时置酒延枚叟,肯料平台狐兔走。」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其他字义肯读音:kěng。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咖读音:kā。名词 译音用字。【组词】:「咖啡」、「咖哩」。

解释:驾读音:jià。动词 用牲畜拉车。唐.戴叔伦〈屯田词〉:「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动词 乘、骑。【组词】:「驾鹤西归」、「腾云驾雾」。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九:「恍恍与之去,驾鸿淩紫冥。」动词 开动、驭驶。【组词】:「驾汽车」、「驾飞机」。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动词 管理、控制。《旧唐书.卷七四.马周传》:「陛下所与定天下者,皆仰禀成规,备鹰犬之用,无威略振主如韩、彭之难驾驭者。」动词 超越。【组词】:「凌驾」。《左传.昭公元年》:「子木之信,称于诸侯,犹诈晋而驾焉。」名词 车辆的总称。【组词】:「鸾驾」、「车驾」、「整驾出游」。名词 古时对皇帝的尊称。【组词】:「护驾」、「驾崩」。《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郭宪传》:「建武七年,代张堪为光禄勳,从驾南郊。」名词 对他人的敬称。【组词】:「尊驾」、「挡驾」、「劳驾」、「大驾光临」、「在此候驾」。

解释:苟读音:jí。动词 自我要求。《说文解字.羊部》:「苟,自急敕也。」

解释:昏读音:hūn。名词 傍晚,日暮的时候。【组词】:「黄昏」、「晨昏定省」。《左传.昭公十三年》:「自日中以争,至于昏。」名词 婚姻。通「婚」。《新唐书.卷二一五.突厥传上》:「是时突厥再上书求昏,帝未报。」形容词 暗,光线不明。【组词】:「昏暗」、「昏黄」。《文选.左思.吴都赋》:「挥袖风飘,而红尘昼昏。」《红楼梦.第五回》:「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形容词 不明、不清楚。【组词】:「老眼昏花」。唐.韩愈〈与崔群书〉:「目视昏花,寻常闲便不分人颜色。」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我老眼虽昏,早已看真了。」形容词 神志不清的。【组词】:「头昏」、「昏头昏脑」。《书经.多方》:「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形容词 不明事理的。【组词】:「昏庸」、「昏君」。动词 丧失知觉。【组词】:「昏迷」、「昏厥」。《聊斋志异.卷一.鬼哭》:「先是,阍人王姓者,疾笃,昏不知人者数日矣。」动词 迷惑。《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昏于小利,惑于嗜欲。」

解释:届读音:jiè。动词 至、到。【组词】:「届时」、「届期」。《书经.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名词 量词:(1) 计算定期举行的会议或活动的单位。【组词】:「本届代表大会」、「第五届运动会」。(2) 计算具有某种身分或担任某种职务期间的单位。【组词】:「他是本校第七届杰出校友。」

解释:屆读音:jiè。动词 至、到。【组词】:「届时」、「届期」。《书经.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名词 量词:(1) 计算定期举行的会议或活动的单位。【组词】:「本届代表大会」、「第五届运动会」。(2) 计算具有某种身分或担任某种职务期间的单位。【组词】:「他是本校第七届杰出校友。」

解释:枫读音:fēng。名词 植物名。金缕梅科枫香属,落叶大乔木。叶互生,菱形,掌状分裂为三,边缘有细锯齿。单性花,雌雄同株。春季抽新叶并开黄褐色花。蒴果集生。木材可供建筑箱柜之用。秋间叶落前,叶色由黄而红,甚为美观,故常栽培为庭园树。俗称为「枫树」。

解释:茅读音:máo。名词 植物名。禾本科白茅属,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茎细,各节具有白色短细毛。春季先开花后生叶。叶似稻。圆柱形白色穗状花序。颖果密生白色长软毛,能随风远布。叶可制蓑衣、织蓆,地下嫩茎味甜可食。名词 姓。如秦代有茅焦。

解释:枇读音:pí。参见「枇杷」条。

解释:斧读音:fǔ。名词 砍物的工具。《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名词 古代杀人用的兵器或刑具。《文选.班彪.王命论》:「遇折足之凶,伏斧钺之诛。」《聊斋志异.卷一.青凤》:「倘宥凤也,刀锯鈇钺,小生愿身受之。」动词 以斧砍物。汉.曹操〈苦寒行〉:「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聊斋志异.卷八.小翠》:「公怒,斧其门。」

解释:析读音:xī。动词 剖开、劈开。《诗经.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动词 分开、离散。【组词】:「分崩离析」、「条分缕析」。《汉书.卷三零.艺文志》:「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文选.王赞.杂诗》:「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动词 解释、辨释。【组词】:「解析」、「辨析」、「析疑」。晋.陶渊明〈移居〉诗二首之二:「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解释:供读音:gōng。动词 给予。【组词】:「提供」、「供应」、「供给」。《文选.潘岳.藉田赋》:「故躬稼以供粢盛,所以致孝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主人辞不得,一日供他两番,而今多了,也供不起了。」动词 受审者陈述案情。【组词】:「供认」、「供出」。《聊斋志异.卷八.局诈》:「司马怒,执下廷尉。始供其引见者之姓名。」名词 受审者所陈说的案情纪录。【组词】:「口供」、「笔供」、「招供」。《红楼梦.第八四回》:「你说你亲眼见的,怎么今日的供不对?」其他字义供读音:gòng。动词 陈设、放置。《说文解字.人部》:「供,设也。」《汉书.卷七一.疏广传》:「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警世通言.卷九.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桌上花瓶内供一枝碧桃花。」动词 贡献、奉祀。【组词】:「供佛」。《红楼梦.第五三回》:「咱们哪怕用一万两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有体面。」动词 从事、操持。【组词】:「供职」。宋.陆游〈浣花女〉诗:「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名词 祭品或供奉别人食用的菜肴。【组词】:「果供」、「蜜供」。《晋书.卷三三.何曾传》:「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西游记.第一六回》:「那院主献了茶,又安排斋供。」

解释:固读音:gù。形容词 结实、坚硬。【组词】:「牢固」、「稳固」、「坚固」。《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形容词 坚定、确定。《韩非子.五蠹》:「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动词 安定。【组词】:「巩固国防」。《国语.鲁语上》:「晋始伯而欲固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诸侯。」《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动词 禁闭。《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副词 坚决、坚持、极力。【组词】:「固守」。《书经.大禹谟》:「禹拜稽首固辞。」《老残游记.第四回》:「那人再三固让。老残仍送出大门,看那人上马去了。」副词 原来、一向。【组词】:「固有道德」。《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副词 当然、诚然。唐.柳宗元〈封建论〉:「州县之设,固不可华也。」《聊斋志异.卷一一.王大》:「谄者固可诛,谬者也可恨也。」副词 姑且、暂且。《老子.第三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若之,必固强之。」名词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固来。

解释:郊读音:jiāo。名词 城市周围的地区。【组词】:「市郊」、「荒郊野外」。《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唐.杜甫〈野望〉诗:「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名词 古代祭祀天地的典礼。《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名词 地名。春秋时晋国的属地。约在今国内山西省虞乡县境。

解释:居读音:jū。动词 住。《论语.学而》:「居无求安」。《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动词 坐下。《论语.阳货》:「居,吾语汝。」动词 存积、储存。【组词】:「奇货可居」。《汉书.卷五九.张汤传》:「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动词 处、位于。《孟子.离娄上》:「居下位而不获于上。」唐.刘禹锡〈咏史〉诗二首之二:「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动词 占有。《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动词 存有、怀着。【组词】:「居心叵测」。名词 住所。【组词】:「故居」、「新居」、「迁居」。名词 住宅、茶楼、饭馆等场所的称号用字。【组词】:「为善长乐居」、「明湖居」、「德林居」。名词 姓。如明代有居节。其他字义居读音:jī。助词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的语气。《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谁居?其孟椒乎!」《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解释:茄读音:qié。名词 植物名。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原产于印度。高约六十至九十公分。叶成椭圆形或卵形,互生。开淡紫或白色花。浆果为圆形或圆柱状,有紫、绿、白等色,果实中间有瓤,瓤中有如芝麻大小的子。其他字义茄读音:jiā。名词 荷茎。《文选.张衡.西京赋》:「蔕倒茄于藻井,披红葩之狎猎。」《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茄密倒植,吐被芙蕖。」名词 译音用字。【组词】:「雪茄」、「茄克」。

解释:祈读音:qí。动词 向神明求福。【组词】:「祈祷」、「祈福」。《说文解字.示部》:「祈,求福也。」《诗经.周颂.噫嘻.序》:「〈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也。」汉.郑玄.注:「祈,犹祷也,求也。」《礼记.月令》:「以祠宗庙社稷之灵,以为民祈福。」动词 请、求。【组词】:「祈求」、「祈请」。《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发彼有的,以祈尔爵。」汉.毛亨.传:「祈,求也。」《吕氏春秋.孟冬纪.安死》:「惮耕稼采薪之劳,不肯官人事,而祈美衣侈食之乐。」名词 京城千里之地。通「圻」、「畿」。《诗经.小雅.祈父.序》:「〈祈父〉,刺宣王也。」汉.郑玄.笺:「祈、圻、畿同。」名词 姓。如晋代有祈嘉,元代有祈望芳。

解释:奇读音:qí。形容词 特别、不寻常。【组词】:「奇文」、「奇人奇事」、「稀奇古怪」、「奇货可居」。《文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唐.杜荀鹤〈投李大夫〉诗:「自小癖于诗,篇篇恨不奇。」形容词 出人意表、难以揣测。【组词】:「奇计」、「奇谋怪略」。形容词 善、美好。《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水光潋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动词 惊异、视为特殊。《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唐.杜光庭《虯髯客传》:「文静素奇其人,一旦闻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副词 极、甚。《镜花缘.第一二回》:「小吃上完,方及正肴,菜既奇丰,碗亦奇大。」名词 特殊或奇险的事物。【组词】:「出奇制胜」。《老子.第五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明.袁宏道〈袁中郎游记.灵隐〉:「撮奇搜胜,物无遁形。」其他字义奇读音:jī。形容词 单数的。与「偶」相对。【组词】:「一、三、五……都是奇数。」形容词 不顺利、乖舛。《史记.卷一零九.李将军传》:「以为李广老,数奇。」唐.王维〈 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名词 余数、零头。《聊斋志异.卷四.狐谐》:「行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

解释:枘读音:ruì。名词 一端削成方形的短木头。《史记.卷七四.孟子荀卿传》:「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唐.司马贞.索隐:「方枘是笋也,圜凿是孔也。谓工人斲木,以方笋而内圜孔,不可入也。」也称为「榫头」。

解释:杵读音:chǔ。名词 舂米、捣药、捣衣或捣实砂土时用的圆木棒。由上细下粗的坚木做成。【组词】:「药杵」、「杵臼」。《易经.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唐.储光羲〈田家杂兴〉诗八首之一:「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杵。」名词 兵器名。因形如杵而得名。《书经.武成》:「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宋史.卷二七九.呼延赞传》:「及作破阵刀、降魔杵;铁折上巾,两旁有刃,皆重十数斤。」动词 捅、突刺。【组词】:「拿指头杵他一下。」动词 呆立不动。【组词】:「你杵在那里干嘛?」

解释:茌读音:chí。参见「茌平」条。

解释:苾读音:bì。形容词 芳香。《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

解释:板读音:bǎn。名词 片状的木料。【组词】:「木板」、「板画」。名词 呈薄片或扁平状的物体。如:「铜板」、「垫板」、「脚板」。名词 拍板。用于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常与板鼓合用,由鼓手兼操。名词 音乐的节拍。【组词】:「板眼」、「快板」、「慢板」。名词 棺木的代称。《红楼梦.第一三回》:「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用。」名词 量词。计算受杖刑笞打次数的单位。【组词】:「来人呀!拖下去打四十大板!」名词 通「板」。【组词】:「老板」。名词 《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据〈诗序〉:「板,凡伯刺厉王也。」指劝戒厉王之诗。首章二句为:「上帝板板,下民卒瘅。」板板,反也,反其常道。卒,尽也。瘅,音旦,病痛也。名词 电脑网络的讨论区。经常划分不同的主题,让使用者表达意见,进行讨论。每一个主题讨论区即称为「板」。也称作「版」。形容词 呆滞不活泼或固执不变。【组词】:「呆板」、「古板」。动词 绷紧。【组词】:「板着脸」、「板起面孔训人」。

解释:呢读音:ní。名词 一种毛织物。【组词】:「呢绒」、「呢料」。也称为「呢子」。形容词 参见「呢喃」条。其他字义呢读音:ne。助词 表示疑问的语气。【组词】:「怎么办呢?」《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那状元夫人又是怎么件事呢?」《老残游记.第一一回》:「何以还有人信服他呢?」助词 表示加强、确定的语气。【组词】:「撑把伞,外面正下着雨呢!」

解释:艰读音:jiān。形容词 困苦、困难。【组词】:「生活艰苦」。宋.陆游〈书愤〉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形容词 险阻、险恶。【组词】:「艰险」。汉.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名词 父母之丧。【组词】:「丁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吴道助、附子兄弟)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改授侍中中书监护军如故,又以居母艰去官。」

解释:该读音:gāi。副词 应当。【组词】:「应该」。《老残游记.第一六回》:「我们这时该睡了。」代词 指上述提到过的人或事物。【组词】:「该处」、「该项」。动词 具备、兼备。汉.蔡邕〈司空袁逢碑〉:「信可谓兼三才而该刚柔。」动词 囊括、网罗。《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紘以掩之。」动词 欠。【组词】:「该帐」。《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该我几两银子,我要向他取讨。」动词 注定。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合是姻缘簿上该。」

解释:英读音:yīng。名词 花。【组词】:「落英缤纷」。《楚辞.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文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名词 物质的精华部分。【组词】:「精英」。唐.韩愈〈进学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名词 才德出众的人。【组词】:「群英大会」。《荀子.正论》:「尧舜者,天下之英也。」唐.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收甚希世之英,以为清朝之宝。」名词 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名词 姓。如汉代有英布。形容词 美好的。《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四》:「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形容词 杰出的。《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宋.陈亮〈满江红.曾洗乾坤〉词:「试着眼阶除当下,又添英物。」

解释:茁读音:zhuó。形容词 草木初生的样子。《说文解字.艹部》:「茁,艹初生出地貌。」《诗经.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壹发五豝。」唐.孔颖达.正义:「谓草生茁茁然出。」形容词 成长。参见「茁壮」条。

解释:杼读音:zhù。名词 织布机上的簆。形状像梳子,用于确定经线的密度,保持经线的位置,并把纬线推向织口。名词 织布机上用来持理纬线的梭子。参见「曾母投杼」条。《战国策.秦策二》:「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

解释:苧读音:zhù。参见「苎麻」条。

解释:苹读音:pín。名词 植物名。一种蕨类的隐花植物。苹科苹属。生在浅水中,叶有长柄,由四片小叶生在叶柄顶端形成一复叶,叶柄下部歧出的小枝上生有孢子囊,四片小叶形成的复叶彷佛田字。全草可入药。草甘、寒滑,汁为清凉剂、利尿剂。也称为「白苹」、「田字草」、「四叶菜」。其他字义苹读音:píng。参见「苹果」条。

解释:呷读音:xiá。动词 喝、饮。【组词】:「呷茶」。宋.郑震〈饮马长城窟〉诗:「朝呷一口水,暮破千重关。」《儒林外史.第二零回》:「勉强呷了两口汤,仍旧面朝床里睡下。」

解释:欣读音:xīn。动词 悦服、爱戴。《国语.晋语二》:「庶几曰诸侯义而抚之,百姓欣而奉之,国可以固。」副词 喜乐。【组词】:「欣慰」、「欣然忘忧」。《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名词 姓。如五代时有欣彪。

解释:枝读音:zhī。名词 树干从旁生出的枝条。《说文解字.木部》:「枝,木别生条也。」【组词】:「枯枝」、「嫩枝」。名词 凡自同一本源而分出者。《左传.庄公六年》:「《诗》云:『本枝百世。』」《荀子.儒效》:「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名词 四肢。通「肢」。《庄子.大宗师》:「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名词 量词。计算细长物体的单位。【组词】:「一枝花」、「三枝毛笔」。名词 姓。如汉代有枝百英。形容词 不中肯的、不一致的。《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其他字义枝读音:qí。名词 多出的脚趾。同「跂」。【组词】:「骈拇枝指」。《集韵.平声.支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

解释:官读音:guān。名词 在政府机关担任公职的人。《字汇.宀部》:「官,宦也。」【组词】:「县官」、「法官」、「贪官污吏」。《书经.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名词 宦吏的居处。《论语.子张》:「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名词 职位、官职。【组词】:「辞官归隐」。汉.王充《论衡.命禄》:「智虑深而无财,才能高而无官。」名词 对人的尊称。【组词】:「看官」、「客官」。名词 生物体中负责某种独立机能的组织。【组词】:「器官」、「感官」、「五官」。《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名词 姓。如宋代有官熙。动词 任命、授职。《礼记.学记》:「君子大德不官,大道不器。」汉.曹操〈论吏士行能令〉:「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动词 任职。《礼记.杂记下》:「管仲死,桓公使为之服。官于大夫者之为之服也,自管仲始也。」形容词 国家的、政府的。【组词】:「官费」、「官仓」、「官方说法」。《文选.任昉.王文宪集 序》:「春秋三十有八七年五月三日,薨于建康官舍。」

解释:券读音:quàn。名词 古代的一种契约。【组词】:「铁券」、「买地券」。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名词 具有价值,可以买卖、抵押或转让的票据。【组词】:「债券」、「礼券」、「证券」。名词 可作凭证的纸票。【组词】:「入场券」、「优待券」、「购物点券」。

解释:虯读音:qiú。名词 一种古代传说中的无角龙。《说文解字.虫部》:「虯,龙无角者。」《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驷素虯而驰骋兮,乘翠云而相佯。」唐.白居易〈折剑头〉诗:「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虯。」形容词 蜷曲。【组词】:「虯髯」。

解释:茕读音:qióng。形容词 鸟回转疾飞。《说文解字.卂部》:「茕,回疾也。」清.段玉裁.注:「茕,回转之疾飞也。」形容词 忧愁。《玉篇.卂部》:「茕,忧思也。」《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疆。」形容词 孤独无依的样子。【组词】:「茕茕」、「茕独」。

解释:穹读音:qiōng。动词 穷尽。《说文解字.穴部》:「穹,穷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唐.孔颖达.正义:「故穹为穷,言穷尽塞其窟穴也。」形容词 高大。【组词】:「穹石」。《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形容词 深。《文选.班固.西都赋》:「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形容词 中间隆起四边下垂的样子。《周礼.冬官考工记.韗人》:「穹者三之一。」郑玄注引郑司农云:「(穹)谓鼓木腹穹隆者,居鼓三之一也。」名词 天空。【组词】:「苍穹」、「清穹」。唐.李白〈暮春于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手弄白日,顶摩青穹。」其他字义穹读音:qióng。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驹读音:jū。名词 良马、骏马。【组词】:「千里驹」。《诗经.周南.汉广》:「之子于归,言秣其驹。」唐.李白〈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诗:「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名词 幼兽。【组词】:「马驹子」、「驴驹子」。宋.王禹偁〈神童刘少逸与时贤联句序〉:「真麒麟之驹,凤凰之雏也。」名词 姓。如周代有驹伯,汉代有驹几。

解释:厓读音:yái。名词 山边。通「崖」。南朝齐.谢朓〈游山诗〉:「凌厓必千仞,寻谿将万转。」《新唐书.卷一六六.令狐綯传》:「高邮厓峭水狭,若使荻艚火其前,劲兵乘其后,一举可覆。」名词 水边。《文选.扬雄.甘泉赋》:「北熿幽都,南炀丹厓。」李善注引服虔曰:「丹水之厓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圣祖亲征噶尔丹》:「忽得明成祖勒铭纪功之石于水厓,濯而视之,中有永清沙漠语。」名词 边际、界限。《文选.扬雄.甘泉赋》:「岭巆嶙峋,洞无厓兮。」《新唐书.卷一二六.魏知古传》:「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人力劳敝,营作无厓,吏员寖增。 」名词 姓。如明代有厓成。动词 张目怒视。《汉书.卷八一.孔光传》:「所欲搏击,辄为草,以太后指风光令上之,厓眦莫不诛伤。」

解释:苕读音:tiáo。名词 植物名。即紫葳。紫葳科紫葳属,落叶攀缘蔓性木本。借气根攀缘而上,可达十余公尺。羽状复叶,对生,小叶卵形。花冠略成唇形,秋天开赤黄色花。可供观赏、入药。《尔雅.释草》:「苕,陵苕。」也称为「凌苕」、「凌霄」、「陵苕」。名词 芦苇的花穗。《荀子.劝学》:「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唐.杨倞.注:「苕,苇之秀也。」

解释:苫读音:shān。动词 覆盖。宋.陆游〈幽居岁暮〉诗五首之五:「刈茅苫鹿屋,插棘护鸡栖。」《西游记.第三七回》:「你那衣服,半边苫身,半边露臂。」名词 以草编成的覆盖物。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无壁,覆之以苫。」名词 以草编成的垫蓆,居丧时使用,以示哀戚。《仪礼.丧服》:「居倚庐,寝苫枕块,哭昼夜无时。」唐.贾公彦.疏:「外寝苫者,哀亲之在草。」

解释:苒读音:rǎn。参见「苒苒」、「苒荏」等条。

解释:侨读音:qiáo。动词 旅居、寄居。《广韵.平声.宵韵》:「侨,寄也,客也。」《魏书.卷四五.杜铨传》:「既是宗近,何缘复侨居赵郡?」名词 寄居异地或他国的人。【组词】:「华侨」、「外侨」。副词 临时、暂且。【组词】:「侨置」。《晋书.卷一四.地理志上》:「元帝渡江,以春谷县侨立襄城郡及繁昌县。」

解释:歧读音:qí。名词 分岔的道路。《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文选.左思.蜀都赋》:「羲和假道于峻歧,阳鸟回翼乎高标。」形容词 分岔不一致的、有差别的。【组词】:「歧义」。《文选.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赋自诗出,分歧异派。」

解释:杷读音:pá。名词 参见「枇杷」条。名词 一种用来聚拢或散开谷物的农具。汉.王襃〈僮约〉:「屈竹作杷,削治鹿卢。」宋.苏轼〈吴中田妇叹〉:「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其他字义杷读音:ba。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其他字义杷读音:pa。[一]之语音。

解释:杻读音:chǒu。名词 一种古代的刑具。即手拷。《旧唐书.卷五零.刑法志》:「系囚之具,有枷、杻、钳、锁,皆有长短广狭之制。」其他字义杻读音:niǔ。名词 植物名。叶似杏而尖,赤色皮,木质坚硬,可作车与弓干。《诗经.唐风.山有枢》:「山有栲,隰有杻。」孔颖达正义引陆机疏云:「杻,檍也。叶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为木多曲少直,枝叶茂好,二月中叶疏,华如练而细蕊正白。……人或谓之牛筋,或谓之檍,材可为弓弩干也。」

解释:茑读音:niǎo。名词 植物名。落叶小灌木。茎略能蔓爬,寄生于桑、榆等树上;直立,下部有时横卧,高约六十公分。叶呈掌状分裂,略作圆形,边缘有钝锯齿状,叶柄长,表面有细毛。花白微带绿色,果实球形。生长在国内四川等地的深山中。种子煎服,可治水肿,也可作利尿剂与通经药。也称为「桑寄生」。

解释:怩读音:ní。参见「忸怩」条。

解释:枚读音:méi。名词 树干。《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唐.杜甫〈雨〉诗:「鲛馆如鸣杼,樵舟岂伐枚。」名词 古代行军时,兵士横衔于口中,以防止言语的箸。【组词】:「衔枚疾走」。《诗经.豳风.东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名词 量词:(1) 计算形体较小物品的单位。相当于「个」。【组词】:「一枚铜板」、「两枚邮票」。《文选.谢惠连.祭古冢文》:「棺上有五铢钱百余枚。」《儒林外史.第二回》:「只有周、梅二位的茶杯里有两枚生红枣,其余都是清茶。」(2) 计算火箭、弹药的单位。【组词】:「一枚炸弹」、「两枚火箭」。名词 姓。如汉代有枚乘。副词 一个一个的。【组词】:「不胜枚举」。

解释:茆读音:mǎo。名词 植物名。蓴菜科蓴菜属,多年生水草。多生于湖泊沼泽中。叶椭圆形,浮生水面。茎叶背面有黏液。夏日开暗红色花。嫩叶可食。《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茆。」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七.毛诗音义下》:「郑小同云:『江南人名之蓴菜,生陂泽中。』」名词 姓。如明代有茆永庆。其他字义茆读音:máo。通「茅」。

解释:杪读音:miǎo。名词 树枝末端。【组词】:「木杪」、「树杪」。名词 末端、末尾。【组词】:「岁杪」、「月杪」。南朝梁.吴均〈征客〉诗:「鞚中悬明月,剑杪照莲花。」形容词 细微。通「渺」。《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阔略杪小之礼,荡佚人闲之事。」

解释:枭读音:xiāo。名词 鸟纲鸱鴞科鸟类的总称。《说文解字.木部》:「枭,不孝鸟也。」明.张自烈《正字通.木部》:「枭,鸟生炎州,母妪子百日,羽翼长,从母索食,食母而飞。关西名流离。又土枭,鹰身猫面,穴土而居。」名词 魁首。《淮南子.原道》:「为天下枭。」汉.王充《论衡.别通》:「东成令董仲绶,知为儒枭,海内称通。」名词 违法犯禁以图暴利的人。【组词】:「私枭」、「毒枭」。名词 山颠。《管子.地员》:「其山之枭,多桔符榆。」动词 斩首悬头于木上。【组词】:「枭首示众」。《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动词 斩除、消灭。《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寇贼不枭,国难未已。」形容词 骁勇雄健。【组词】:「枭雄」。《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北貉、燕人来,致枭骑助汉。」

解释:诠读音:quán。动词 解释、评说事理。【组词】:「诠释」。《晋书.卷四五.武陔传》:「文帝甚亲重之,数与诠论时人。」唐.元稹〈解秋〉诗一零首之一零:「我怀有时极,此意何由诠!」名词 真理。《淮南子.兵略》:「发必中诠,言必合数。」唐.杜甫〈秋日夔州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

解释:岳读音:yuè。名词 高大的山。同「岳」。《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偶吹草堂,滥巾北岳。」名词 对妻子父母长辈的称呼。【组词】:「岳父」、「岳母」。《聊斋志异.卷二.水莽草》:「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复何心?」名词 姓。如宋代有岳飞。

解释:侠读音:xiá。名词 见义勇为、抑强扶弱的人。【组词】:「豪侠」、「游侠」。《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匹夫之侠,湮灭不见。」《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任城大侠徐师仁来归。」名词 见义勇为的事。【组词】:「行侠仗义」。《文选.王僧达.和琅邪王依古诗》:「少年好驰侠,旅宦游关源。」名词 姓。如战国时韩国有侠累。形容词 济弱抑强、见义勇为的。【组词】:「侠义」、「侠客」、「侠气」、「侠骨柔情」。其他字义侠读音:jiá。动词 夹住。通「夹」。《淮南子.道应》:「两蛟侠绕其船。」

解释:茏读音:lóng。名词 植物名。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茎高六十至七十公分。叶互生,呈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夏秋之间开红紫色或白色的花。也称为「马蓼」。

解释:枥读音:lì。名词 马槽,泛指马房。汉.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唐.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名词 同「栎」。唐.韩愈〈山石〉诗:「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解释:苓读音:líng。名词 参见「茯苓」、「猪苓」等条。动词 散落。通「零」。《汉书.卷一零零.叙传上》:「得气者蕃滋,失时者苓落。」唐.颜师古.注:「苓与零同。」

解释:林读音:lín。名词 树木或竹子丛生一处。【组词】:「竹林」、「山林」、「松林」、「防风林」。名词 泛指同类的人或事物荟聚之所。【组词】:「碑林」、「儒林」、「艺林」。《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名词 姓。如清代有林则徐。副词 众多。【组词】:「工厂林立」。

解释:凯读音:kǎi。名词 军队战胜归来所奏的乐曲。【组词】:「奏凯而归」。《陈书.卷二八.高宗二十九王传.晋熙王叔文传》:「随晋王、秦王等献凯而入,列于庙廷。」《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韩元帅平了建州,安民已定,同吕提辖回临安面君奏凯。」形容词 和善、温和。通「恺」。《集韵.上声.海韵》:「恺,《说文》:『乐也。』或作凯。」《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礼记.表记》:「凯弟君子,民之父母。」形容词 俗指出手大方阔绰。【组词】:「你最近很凯喔!是不是发财了?」

解释:诓读音:kuāng。动词 欺骗、哄骗。【组词】:「诓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二零》:「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狐假虎威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解释:侩读音:kuài。名词 介绍买卖以从中取利的人。《汉书.卷九一.货殖传.巴寡妇清传》:「子贷金钱千贯,节驵侩。」唐.颜师古.注:「侩者,合会二家交易者也。」名词 借指商人。《新唐书.卷二二四.叛臣传下.高骈传》:「用之者,鄱阳人,世为商侩,往来广陵。」动词 撮合买卖。《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逢萌传》:「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唐.章怀太子.注:「侩,谓平会两家卖买之价。」

解释:郐读音:kuài。名词 国名。周初所分封的诸侯国,相传为祝融之后,后被郑武公所灭。故址在今国内河南省密县东北。

解释:卷读音:juàn。名词 古时书籍写在绢帛或纸上,卷起来收藏,因此通称书籍为「卷」。【组词】:「手不释卷」、「开卷有益」。名词 指书有分卷的每一单独部分。【组词】:「卷一」、「卷二」、「第一卷」、「第二卷」。名词 可以卷起来的书、画。【组词】:「经卷」、「手卷」、「画卷」、「山水长卷」。名词 公私机构的公事文件。【组词】:「卷宗」、「案卷」、「文卷」、「调卷」。名词 考试测验的题纸。【组词】:「试卷」、「考卷」。名词 量词。计算字画书籍的单位。【组词】:「藏书三万卷。」唐.杜甫〈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他字义卷读音:juǎn。动词 把质地软的物品裹曲。通「卷」。【组词】:「卷起袖子干活。」、「把这画卷起来。」动词 收藏。通「卷」。【组词】:「卷藏」。唐.柳宗元〈梓人传〉:「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名词 形状卷曲的东西。通「卷」。【组词】:「花卷」、「麻花卷」、「银丝卷」。名词 可产生卷曲效果的器物。【组词】:「发卷」。名词 量词。计算成卷物品的单位。【组词】:「两卷底片」、「三卷卫生纸」。其他字义卷读音:quán。形容词 弯曲的。【组词】:「卷枝」、「卷云」、「卷曲」。形容词 好。《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汉.毛亨.传:「卷,好貌。」

解释:咀读音:jǔ。动词 嚼食。《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唼喋菁藻,咀嚼菱藕。」唐.柳宗元〈贞符诗.序〉:「饥渴牝牡之欲敺其内,于是乃知噬禽兽,咀果谷。」动词 品尝、玩味。《南史.卷八.梁元帝本纪下》:「伏惟陛下咀痛茹哀,婴愤忍酷。」唐 .韩愈〈进学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

解释:肩读音:jiān。名词 颈部下两臂与身体连接的部分。【组词】:「两肩」、「肩并肩」。名词 姓。如明代有肩固。动词 担负。【组词】:「身肩重任」。

解释:苴读音:jū。名词 可结子的麻,亦称麻的子实为「苴」。《玉篇.艹部》:「苴,麻也。」《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采荼薪樗。」汉.毛亨.传:「叔,拾也;苴,麻子也。」名词 姓。如唐代有苴那时。形容词 粗劣、不精致。《墨子.兼爱下》:「昔者晋文公好苴服。」动词 包裹。《礼记.内则》:「实枣于其腹中,编萑以苴之。」其他字义苴读音:jǔ。名词 古时衬在鞋里的草垫。《说文解字.艹部》:「苴,履中草。」

解释:狙读音:jū。名词 猕猴属动物的泛称。体色灰或褐色,脸及臀部呈红或粉红色。雄猕猴的牙齿长而尖锐,是主要武器。生活在树上与地上。以果实、谷物、昆虫及蔬菜为食。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一零下.释兽》:「狙,猕猴也。」形容词 狡猾、奸诈。【组词】:「狙诈」。唐.柳宗元〈骂尸虫文〉:「纵其狙诡,延其变诈。」《聊斋志异.卷一零.席方平》:「且飞扬其狙狯之奸,更不嫌乎鬼瘦。」动词 伺机、窥伺。《管子.七臣七主》:「从狙而好小察。」《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

解释:疚读音:jiù。名词 长久不癒的病痛。《集韵.去声.宥韵》:「疚,久病也。」《韩非子.显学》:「无饥馑 疾疚祸罪之殃。」名词 贫穷。《诗经.大雅.召旻》:「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动词 惭愧后悔。【组词】:「内疚」、「愧疚」、「歉疚」。

解释:郏读音:jiá。名词 郏县:县名。在国内河南省省境中部,许昌县以西。名词 郏山:山名。在国内河南省洛阳县北。也称为「北邙山」。名词 姓。如春秋时郑国有郏张。

解释:迥读音:jiǒng。形容词 辽远。《说文解字.辵部》:「迥,远也。」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副词 的确的、特别的。【组词】:「迥然不同」。《程乙本红楼梦.第五回》:「小嬛捧上茶来,宝玉觉得香清味美,迥非凡品,因又问何名。」名词 郊野。通「垧」。南朝宋.鲍照〈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升峤眺日軏,临迥望沧洲。」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常恐值荒迥,此辈还射人。」

解释:迦读音:jiā。名词 译音用字。为藏经译音所常用。【组词】:「迦叶」、「迦兰陀」。

解释:佳读音:jiā。形容词 美、好。【组词】:「佳人」、「佳景」、「佳音」。《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文之佳恶,吾自得之。」《文选.陶渊明.杂诗二首之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名词 姓。如明代有佳正。

解释:卺读音:jǐn。名词 古时行婚礼所用的酒杯。《礼记.昏义》:「合卺而酳。」唐.孔颖达.正义:「卺谓半瓢,以一瓢分为两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酳。」

解释:诘读音:jié。动词 询问、责问。【组词】:「反诘」、「盘诘」、「诘询」。《左传.僖公十五年》:「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车败。』诘之,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唐.韩愈〈进学解〉:「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动词 追究、查办。《淮南子.时则》:「牛马畜兽有放失者,取之不诘。」唐.聂夷中〈公子行〉二首之一:「走马踏杀人,街吏不敢诘。」形容词 明日的、次日的。【组词】:「诘旦」。《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形容词 屈曲不直。《文选.曹操.苦寒行》:「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解释:杰读音:jié。同「杰」。

解释:佼读音:jiǎo。形容词 美好。通「姣」。《诗经.陈风.月出》:「佼人僚兮,舒窈纠兮。」汉.王充《论衡.骨相》:「陈平贫而饮食不足,貌体佼好。」名词 姓。如汉代有佼疆。

解释:侥读音:jiǎo。参见「侥幸」、「侥竞」等条。其他字义侥读音:yáo。参见「僬侥」条。

解释:虮读音:jǐ。名词 蝨的幼虫。《说文解字.虫部》:「虮,蝨子也。」清.段玉裁.注:「蝨,啮人虫也。子,其卵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博牛之蝱,不可以破虮蝨。」名词 水中蛭虫。《尔雅.释鱼》:「蛀,虮。」晋.郭璞.注:「今江东呼水中蛀虫入人肉者为虮。」

解释:降读音:jiàng。动词 从上落下。【组词】:「降雨」、「下降」、「迫降」、「喜从天降」。动词 尊贵人物莅临、光临。【组词】:「降驾」、「光降」。《文选.潘岳.藉田赋》:「于是我皇乃降灵坛,抚御耦。」动词 赐予、给予。【组词】:「降福」、「降罪」。《诗经.小雅.节南山》:「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动词 压低、贬抑。【组词】:「降级」、「降职」、「降低」、「降价」、「降格以求」。其他字义降读音:xiáng。动词 屈服、服从。【组词】:「投降」、「宁死不降」。《春秋.庄公八年》:「夏,师及齐师围 郕,郕降于齐师。」动词 制服、驯服。【组词】:「降龙伏虎」、「一物降一物」。唐.杜甫〈秦州杂诗〉二零首之三:「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解释:佶读音:jí。形容词 健壮。《诗经.小雅.六月》:「四牡既佶,既佶且闲。」《文选.张衡.东京赋》:「中 畋四牡,既佶且闲。」形容词 参见「佶屈聱牙」条。

解释:建读音:jiàn。动词 成立、树立、设置。【组词】:「建功」、「建业」、「建校」、「建国」。唐.柳宗元〈封建论〉:「予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动词 兴工制造。【组词】:「建屋」、「建桥」。《文选.张衡.东京赋》:「楚筑章华于前,赵建丛台于后。」动词 封立、封赐。《诗经.鲁颂.閟宫》:「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动词 提出意见。【组词】:「建议」。《汉书.卷五一.邹阳传》:「爰盎等皆建以为不可。」《隋书.卷五六.张衡传》:「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名词 姓。如汉代有建公。

解释:亟读音:jí。副词 紧急、急切。【组词】:「亟待解决」、「需款孔亟」、「亟望甘霖」。《战国策.齐策三》:「可以令楚王亟入下东国。」唐.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其他字义亟读音:qì。副词 屡次、每每。《左传.隐公元年》:「亟请于武公。」《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

解释:拣读音:jiǎn。动词 选择、挑选。【组词】:「拣选」、「挑东拣西」。唐.韩愈〈赠张籍〉诗:「吾爱其风骨,粹美无可拣。」动词 拾取。同「捡」。《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遍地是钱,就是没人去拣。」

解释:诖读音:guà。动词 扰乱、贻误。《说文解字.言部》:「诖,误也。」《史记.卷一零六.吴王濞传》:「汉有贼臣……绝先帝功臣,进任奸宄,诖乱天下,欲危社稷。」《汉书.卷四.文帝纪》:「济北王背德反上,诖误吏民,为大逆。」动词 欺骗。《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即有所间非,则臣莽当被诖上误朝之罪。」

解释:股读音:gǔ。名词 大腿。《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公伤股,门官歼焉。」名词 事物的一部分,或指集合资金的一份。【组词】:「合股」、「拆股」、「持股」。名词 机关或社团中的单位名称。【组词】:「文书股」、「总务股」。名词 与股票有关的。【组词】:「股市」、「股友」。名词 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名词 量词:(1) 计算力气或气体等的单位。【组词】:「一股劲」、「一股幽香」。(2) 计算条状物的单位。【组词】:「这条绳子是用三股粗麻编成的。」(3) 计算成批人群的单位。【组词】:「一股残匪」。(4) 计算股份的单位。【组词】:「他拥有一千股。」

解释:诟读音:gòu。名词 耻辱。《说文解字.言部》:「诟,謑诟,耻也。」《楚辞.屈原.离骚》:「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员为人刚戾忍诟,能成大事。」动词 指责、责骂。【组词】:「诟骂」、「为人所诟病。」《左传.哀公八年》:「曹人诟之,不行。」

解释:孤读音:gū。形容词 幼年丧父或无父母。【组词】:「孤儿」。《管子.轻重》:「民生而无父母,谓之孤子。」《礼记.王制》:「少而无父者谓之孤。」形容词 单独。【组词】:「孤雁」、「孤身前往」。唐.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形容词 特出、怪异。【组词】:「孤僻」。《乐府诗集.卷四一.相和歌辞十六.南朝宋.鲍照.东武吟行》:「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名词 戏剧中扮演官吏的角色。【组词】:「净扮孤」。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零.妓乐》:「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或添一人,名曰『装孤』。」名词 姓。如明代有孤启。代词 古代王侯的自称。《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孤之罪也。』」《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动词 背弃、辜负。同「辜」。《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三国演义.第三零回》:「一则不孤他仰望之心,二来也不负我远来之意。」

解释:姑读音:gū。名词 称谓:(1) 妇女对丈夫母亲的称呼。【组词】:「舅姑」、「翁姑」。《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谒诸姑。」汉.王充《论衡.偶会》:「父殁而子嗣,姑死而妇代。」(2) 妇女对丈夫姐妹的称呼。【组词】:「姑嫂」、「大姑」、「小姑」。《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唐.李白〈去妇词〉:「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3) 子女对父亲姐妹的称呼。【组词】:「姑妈」。《新唐书.卷一一五.狄仁杰传》:「且姑侄与母子孰亲?」名词 泛称妇女。【组词】:「小姑独处」。《吕氏春秋.先识览.先识》:「商王大乱,沉于酒德,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名词 出家修行的女子。【组词】:「尼姑」、「道姑」。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逐朝每日到俺这观里来,与贫姑攀话。」名词 姓。如春秋时越国有姑浮。副词 暂且。【组词】:「姑且一试」。《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解释:咕读音:gū。参见「咕嘟」、「咕咚」、「咕噜」等条。

解释:肱读音:gōng。名词 胳膊。或单指肩臂相连处至腕的部分。《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解释:拈读音:nián。动词 用手指夹取、捏取。【组词】:「拈龟」、「拈香」、「拈花微笑」。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七:「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红楼梦.第四零回》:「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动词 耍弄、习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自家陈豹,年长一十八岁,膂力过人,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其他字义拈读音:niǎn。动词 用手指搓揉。通「捻」。【组词】:「拈线」、「拈灯心」。《红楼梦.第一零五回》:「贾政在外,心惊肉跳,拈须搓手的等候旨意。」其他字义拈读音:diān。动词 将物品放置手中,估量轻重。通「掂」。【组词】:「他拈了拈小石块,随手打了个水漂儿。」《孤本元明杂剧.大劫牢.第一折》:「也不索昼夜思量心内想,也不索拈斤播两显耀我这英雄猛将。」

解释:疙读音:gē。参见「疙瘩」、「疙瘩汤」等条。

解释:杲读音:gǎo。形容词 明亮的样子。《说文解字.木部》:「杲,明也。」《诗经.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名词 姓。如元代有杲元启。

解释:绀读音:gàn。形容词 微红带深青的。《说文解字.糸部》:「绀,帛深青而扬赤色也。」《文选.祢衡.鹦鹉赋》:「绀趾丹觜,绿衣翠衿。」

解释:苷读音:gān。名词 甘草。《说文解字.艹部》:「苷,甘草也。」名词 参见「糖苷类」、「核苷」、「核苷酸」等条。

解释:苻读音:fú。名词 植物名。茎似葛,叶圆有毛,形如耳璫,赤色丛生。名词 姓。如十六国时前秦有苻坚。

解释:轭读音:è。名词 在车衡两端扼住牛、马等颈背上的曲木。《楚辞.刘向.九叹.离世》:「执组者不能制兮,必折轭而摧辕。」

解释:東读音:dōng。名词 方位名。日出的一方。与「西」相对。《书经.禹贡》:「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名词 主人。由于古时主位在东,客位在西,所以称主人为「东」。【组词】:「房东」、「店东」。唐.杜甫〈偪仄行赠毕曜〉诗:「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名词 请客出钱的人。【组词】:「今天我作东,请大家吃饭。」名词 姓。如元代有东良会。

解释:迭读音:dié。动词 轮流、更替。【组词】:「更迭」。《诗经.邶风.柏风》:「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动词 止。《水浒传.第一回》:「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动词 及、达到。宋.吴文英〈瑞鹤仙.泪荷抛碎璧〉词:「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董西厢.卷二》:「一个走不迭和尚,被小校活拿。」副词 交替、轮流。《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刚柔迭用,喜愠分情。」副词 屡次、接连。【组词】:「迭遭挫败」。《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族居递奏,金鼓迭起。」《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国政迭移于乱人,禁兵外散于四方。」

解释:茉读音:mò。参见「茉莉」条。

解释:枞读音:cōng。名词 植物名。松科枞属,常绿乔木。树皮平滑,为灰白色,至老时呈黑褐色且生龟裂。叶线形,互生。夏日开花。球果呈圆柱形。可做为建筑及造纸材料。名词 姓。如汉代有枞公。动词 撞击。南朝梁.武帝〈移檄京邑〉:「枞金沸地,鸣鞞聒天。」

解释:昂读音:áng。动词 仰起、高举。【组词】:「昂首阔步」。宋.苏轼〈和子由次王巩韵〉:「简书见迫身今老,尊酒闻呼首一昂。」动词 高涨、上扬。《新唐书.卷一零九.崔义玄传》:「俄而物质价踊昂,百贾惊扰。」《聊斋志异.卷四.促织》:「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形容词 精神气概振奋激扬。【组词】:「气宇轩昂」。

解释:具读音:jù。动词 有、备有。【组词】:「具备」、「独具慧眼」。动词 准备、设置。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红楼梦.第一回》:「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动词 陈述、报告、列举。【组词】:「知名不具」。《宋史.卷三八四.梁克家传》:「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克家列四条。」名词 器物、用器。【组词】:「文具」、「道具」、「玩具」、「工具」。名词 量词。计算器物、屍体等的单位。【组词】:「两具屍体」、「棺材一具」、「三具电话」。名词 才能、才干。《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名词 酒食、菜肴。《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名词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具丙。副词 皆、都、全。通「俱」。《诗经.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解释:苯读音:běn。名词 有机化合物的一类。平面六边形的碳氢化合物,为芳香基。无色透明的液体,易燃,有毒,有特殊气味。从煤、石油蒸馏而得,可供作燃料或溶剂。用于制造苯乙烯、苯酚等。

解释:茎读音:jīng。名词 植物地上部分的主体。是植物体内运送物质的必经管道,也是主要的支持器官。根据外形和构造,可分草本与木本两类。草本植物的主干柔弱,生长时高度及粗细均受限制;木本植物的主干则粗而明显。名词 器物的柄干。《周礼.冬官考工记.桃氏》:「以其腊广为之茎,围长倍之。」汉.郑玄.注:「腊,谓两刃。茎,在夹中者。」名词 量词。用于计算细条状物体的单位词。【组词】:「小草数茎」。唐.杜甫〈乐游园歌〉:「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解释:乖读音:guāi。形容词 别扭、性情怪异。【组词】:「乖僻」、「乖戾」。形容词 形容懂事、听话。【组词】:「乖巧」、「这孩子真乖!」动词 违背、不合。【组词】:「名实相乖」。唐.韩愈〈五箴.行箴〉:「行与义乖,言与法违。」动词 分离。《史记.卷一一零.匈奴传》:「汉使两使者,一吊单于,一吊右贤王,欲以乖国。」《聊斋志异.卷二.凤阳士人》:「鸾凤久乖,圆在今夕。」名词 聪明、机伶。【组词】:「卖乖」、「上一次当,学一次乖。」《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原来如此!这样办法,俺也学着个乖了。」

解释:经读音:jīng。名词 织布机或编织物上的直线,称为「经」。《说文解字.糸部》:「经,织从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经正而后纬成。」名词 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假想直线。【组词】:「东经」、「西经」。名词 人体的脉络。【组词】:「经脉」、「经络」。名词 常道。【组词】:「天经地义」、「离经叛道」。《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庄子.养生主》:「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名词 有特殊价值,被尊为典范的着作。【组词】:四书、五经、十三经。《荀子.劝学》:「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名词 中国图书目录四部分类之一。即经、子、史、集的「经」,指儒家典籍及小学方面的书。名词 阐扬宗教教义的典籍。【组词】:佛经、《圣经》、《可兰经》。名词 专讲某种事物或技艺的文章、着作。【组词】:《水经》、《茶经》、《马经》、《山海经》。名词 女性月经的简称。【组词】:「经期」、「停经」、「闭经」。名词 数目字。古代以十亿为兆,十兆为经。见《太平御览.卷七五零.工艺部.数》。名词 姓。如晋代有经旷。动词 划分、度量。《周礼.天官.冢宰》:「体国经野。」《淮南子.要略》:「经山陵之形,区川谷之居。」动词 从事、谋划。【组词】:「经商」、「惨澹经营」。动词 治理、管理。【组词】:「经世济民」。《周礼.天官.大宰》:「以经邦国,以治官府。」动词 历、过。【组词】:「身经百战」、「饱经忧患」、「经年累月」。唐.李商隐〈筹笔驿〉诗:「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动词 承受、忍受。【组词】:「经得起挫折的考验。」动词 缢、上吊。《论语.宪问》:「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史记.卷八二.田单传》:「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形容词 平常、寻常。【组词】:「荒诞不经」。《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副词 恒常、时常。【组词】:「他经常头痛。」《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

解释:京读音:jīng。名词 人工所堆砌的高丘。《说文解字.京部》:「京,人所为绝高丘也。」《诗经.小雅.甫田》:「曾孙之庾,如坻如京。」汉.毛亨.传:「京,高丘也。」《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瓒传》:「为围堑十重,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名词 大的方形谷仓。《管子.轻重丁》:「有新成囷京者二家。」名词 国都、首都。【组词】:「京师」、「帝京」。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名词 数目字。古代以十亿为兆,十兆为京。《孙子算经.卷上》:「凡大数之法: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兆曰京。」名词 姓。如汉代有京房。形容词 高大。《尔雅.释诂》:「京,大也。」《文选.张衡.西京赋》:「燎京薪,駴雷鼓。」动词 齐等、比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其他字义京读音:yuán。名词 墓地。【组词】:「九京」。

解释:购读音:gòu。动词 悬赏。《说文解字.贝部》:「购,以财有所求也。」《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信乃令军中勿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动词 买。【组词】:「采购」、「邮购」。清.龚自珍〈病梅馆记〉:「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动词 交好、联合。通「媾」。《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

解释:构读音:gòu。动词 搭盖、建筑。【组词】:「构筑」、「构屋结舍」。《淮南子.泛论》:「筑土构木,以为宫室」。动词 结集、造成。【组词】:「构怨」。《诗经.小雅.四月》:「我日构祸,曷云能谷!」《荀子.劝学》:「邪秽在身,怨之所构。」动词 策画、运用。【组词】:「构思」。动词 设计陷害。【组词】:「构陷」。《淮南子.说林》:「纣醢梅伯,文王与诸侯构之。」动词 挑拨离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文选.李康.运命论》:「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名词 建筑物。晋.陆云〈岁暮赋〉:「悲山林之杳蔼兮,痛华构之丘荒。」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六下.滇游日记五》:「此古迦叶殿近因顶有新构,遂称此为寺云。」名词 组织。【组词】:「结构」、「架构」、「机构」。

解释:忽读音:hū。动词 不留心、不注意。【组词】:「忽略」、「疏忽」。唐.魏徵〈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动词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副词 突然。【组词】:「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形容词 快速的、一瞬间。【组词】:「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名词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解释:季读音:jì。名词 古人用伯、仲、叔、季作兄弟排行,年龄最小的称为「季」。名词 弟的代称。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名词 计时的名称。一季有三个月。【组词】:「春季」、「夏季」。名词 一个固定的时期。【组词】:「花季」、「雨季」、「球季」、「旺季」、「淡季」。名词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季有三个月。【组词】:「这个节目已经做了十三季。」名词 姓。如春秋时吴国有季札,汉代有季布。形容词 末了的。【组词】:「季春」、「季冬」。唐.刘禹锡〈祭福建桂尚书文〉:「始识尚书,贞元季年。」形容词 幼稚未成熟的。【组词】:「季女」。《周礼.地官.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

解释:剂读音:jì。名词 经调配而成的药品或化学制品。【组词】:「药剂」、「针剂」、「消毒剂」、「杀虫剂」、「防腐剂」。名词 一定的分量。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二:「盖以事逐情生,费从事广,物有剂而用无节,夫安得不乏乎?」名词 量词。计算经过调配后的药物的单位。【组词】:「他吃了这三剂中药后,病情已逐渐稳定。」、「小宝已接种了第三剂疫苗。」动词 调和。【组词】:「调剂」。《后汉书.卷八零.文苑传下.刘梁传》:「和如羹焉,酸苦以剂其味。」

解释:糾读音:jiū。动词 缠绕。【组词】:「这团毛线纠在一起了。」《文选.淮南小山.招隐士》:「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动词 集聚、集结。《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后汉书.卷七零.荀彧传》:「若绍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动词 督察。【组词】:「纠察」。《周礼.天官.大宰》:「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动词 检举、告发。【组词】:「纠举」、「纠劾」。《隋书.卷二五.刑法志》:「诏有能纠告者,没贼家产业,以赏纠人。」动词 矫正、改错。【组词】:「纠正」。《左传.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其他字义糾读音:jiǔ。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国读音:guó。名词 古代称诸侯或君王的封地为「国」。【组词】:「鲁国」、「齐国」。《易经.师卦.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唐.柳宗元〈封建论〉:「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名词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团体。【组词】:「中国」、「美国」。名词 城市。《孟子.离娄下》:「遍中学无与立谈者。」名词 地方。【组词】:「水乡泽国」。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名词 姓。如春秋时齐国有国佐。形容词 代表国家的。【组词】:「国旗」、「国歌」。形容词 本国的。【组词】:「国人」、「国土」、「爱用国货」。

解释:苞读音:bāo。名词 花蒂上包着未开花朵的小叶片。【组词】:「含苞待放」。名词 蓆草。可用来编织席子、草鞋等。动词 将东西包裹起来。通「包」。动词 容纳。《文选.左思.魏都赋》:「巷苞诸公,都护之堂,殿居绮窗。」动词 总揽。《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兼苞博落,不常一象。」形容词 草木茂盛。【组词】:「竹苞松茂」。

解释:茇读音:bá。名词 草根。《说文解字.艹部》:「茇,草根也。」《淮南子.墬形》:「凡根茇草者,生于庶草。」动词 在草丛中休息住宿。《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其他字义茇读音:bèi。名词 开白花的陵苕,即凌霄花。《尔雅.释草》:「苕、陵苕:黄华,蔈;白华,茇。」参见「凌霄花」条。副词 参见「茇茇」条。

解释:枊读音:àng。名词 系马的柱子。《广韵.平声.唐韵》:「枊,系马柱也。」《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名词 屋的短柱。《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飞枊鸟踊,双辕是荷。」《资治通监.卷二零一.唐纪十七.高宗总章二年》:「其门墙阶级,窗棂楣柱,枊楶枅栱,皆法天地阴阳律历之数。」

解释:规读音:guī。名词 画圆的器具。《玉篇.夫部》:「规,正圜之器也。」【组词】:「圆规」、「两脚规」。名词 法度、条文。【组词】:「条规」、「校规」、「法规」、「教规」。名词 成例。【组词】:「墨守成规」、「革除陋规」。名词 姓。如明代有规恂。动词 谋划、谋求。《商君书.错法》:「是以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尽力以规其功。」宋.苏轼〈相度准备赈济第三状〉:「各欲广行收籴,以规厚利。」动词 矫正、劝勉。【组词】:「规过劝善」。《左传.昭公十六年》:「是先无刑罚也,子宁以他规我。」动词 效法。唐.韩愈〈进学解〉:「上规姚姒,浑浑无涯。」

解释:匦读音:guǐ。名词 小匣子、小箱子。【组词】:「票匦」、「投匦」。《新唐书.卷一一八.李中敏传》:「上书者将纳于匦,有司先审其副,有不可,辄却之。」

解释:诡读音:guǐ。动词 责求、要求。《说文解字.言部》:「诡,责也。」《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孟尝传》:「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址郡界。」动词 违反、违背。【组词】:「言行相诡」。《文选.班固.幽通赋》:「变化故而相诡兮,孰云 预其终始。」形容词 欺诈、狡猾。【组词】:「诡计」、「诡策」。《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形容词 奇异、特殊。【组词】:「诡异」、「诡谲」。《管子.法禁》:「诡俗异礼,大言法行。」《南史.卷五五.康绚传》:「水中怪物,随流而下,或人头鱼身,或龙形马首,殊类诡状,不可胜名。」

解释:柜读音:jǔ。同「榉」。

解释:果读音:guǒ。名词 植物所结的实。【组词】:「水果」、「乾果」。《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名词 事情的成效或结局。【组词】:「成果」、「恶果」、「自食其果」、「前因后果」。名词 姓。如明代有果琳。动词 饱、充实。【组词】:「果腹」。动词 实现。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亲往。未果,寻病终。」《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又虑翁媪不肯离幼子,终日言义不果。」形容词 坚决。《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三国志.卷一零.魏书.荀彧传》:「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副词 确实、的确。《战国策.楚策一》:「齐之反赵、魏之后,而楚果弗与地,则五国之事困也。」《礼记.中庸》:「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连词 假若、若是。《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国,不一其用。」

解释:杭读音:háng。名词 舟、船。通「航」。《楚辞.屈原.九章.惜诵》:「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名词 国内杭州的简称。【组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名词 姓。如汉代有杭徐。动词 渡水。通「航」。《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解释:呵读音:hē。动词 怒声责骂。【组词】:「呵责」、「呵叱」。《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惠嗣公使人伪关市,关市呵难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管库隶臣,呵强秦使鼓缶。」动词 嘘气使暖和。【组词】:「呵气」、「呵手」、「呵冻」。唐.韩愈〈元和圣德诗〉:「紫焰嘘呵,高灵下堕。」宋.苏轼〈四时词〉四首之四:「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动词 吆喝。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武夫前呵,从者塞途。」状词 形容笑声。【组词】:「呵呵大笑」。叹词 表惊讶的语气。【组词】:「呵!来了这么多的人。」其他字义呵读音:ō。助词 用于句尾或语气停顿处,表惊叹。【组词】:「这么多钱呵!」

解释:拘读音:jū。动词 阻止。《说文解字.句部》:「拘,止也。」清.段玉裁.注:「手句者,以手止之也。」《管子.君臣下》:「此止诈、拘奸、厚国、存身之道也。」动词 逮捕、扣押。【组词】:「拘捕」、「拘押」、「拘禁」。《三国演义.第八七回》:「汝等皆是好百姓,不幸被孟获所拘,今言摎諕。」动词 局限、顾忌、受束缚。【组词】:「不拘小节」、「不拘文法」、「无拘无束」。《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唐.韩愈〈师说〉:「不拘于时,学于余。」动词 限定、限制。【组词】:「不拘性别」、「多寡不拘」。形容词 死板、不活泼。【组词】:「拘泥」、「拘谨」。《汉书.卷三零.艺文志》:「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

解释:苛读音:kē。形容词 严厉、暴虐。【组词】:「苛刻」。《礼记.檀弓下》:「苛政猛于虎也。」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王虐忠助谗,苛虐厥政。」形容词 烦琐。《史记.卷一零八.韩长孺传》:「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后汉书.卷二七.宣秉传》:「务举大纲,简略苛细,百僚敬之。」形容词 急切。晋.陆机〈从军行〉:「隆暑固已惨,凉风严且苛。」动词 谴责。【组词】:「苛责」。《周礼.夏官.射人》:「不敬者苛罚之。」《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大司空士夜过奉常亭,亭长苛之。」动词 侵扰。《国语.晋语一》:「以皋落狄之,朝夕苛我边鄙,使无日以牧田野。」三国吴.韦昭.注:「苛,扰也。」名词 疾病。通「疴」。《吕氏春秋.士容论.审时》:「凶气不入,身无苛殃。」《礼记.内则》:「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其他字义苛读音:hé。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空读音:kōng。形容词 没有东西的。【组词】:「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形容词 不切实际的。【组词】:「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形容词 广阔、高旷。【组词】:「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副词 徒然、白白的。【组词】:「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副词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名词 天、天际。【组词】:「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名词 虚无所有。【组词】:「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名词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组词】:「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他字义空读音:kòng。名词 闲暇时间。【组词】:「拨空」、「没空」、「抽空」。名词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着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动词 腾出。【组词】:「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动词 缺乏、短少。【组词】:「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形容词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组词】:「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解释:侉读音:kuǎ。形容词 夸大、不实际。《书经.毕命》:「骄淫矜侉,将由恶终。」汉.孔安国.传:「言殷众士骄 恣过制,矜其所能,以自侉大。」

解释:拦读音:lán。动词 阻挡。【组词】:「拦阻」、「拦截」。《水浒传.第三回》:「店主人那里敢出来拦他。」介词 当、对着。【组词】:「拦腰一抱」。《红楼梦.第八一回》:「倒像背地里有人把我拦头一棍,疼的眼睛前头漆黑。」

解释:茂读音:mào。形容词 繁盛、旺盛。【组词】:「茂盛」、「茂密」、「根深叶茂」。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形容词 丰盛优美。【组词】:「图文并茂」。《楚辞.屈原.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士。」《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资质淑茂,道术通明。」动词 劝勉。通「懋」。《诗经.小雅.节南山》:「方茂尔恶,相尔矛矣。」名词 姓。如汉代有茂员。其他字义茂读音:mòu。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苜读音:mù。参见「苜蓿」条。

解释:其读音:qí。代词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组词】:「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代词 他的、他们的。【组词】:「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形容词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组词】:「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副词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副词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副词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副词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连词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连词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助词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助词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助词 表示语气的加强。【组词】:「尤其」、「极其」。名词 姓。如汉代有其石。其他字义其读音:jī。助词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名词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其他字义其读音:jì。助词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解释:松读音:sōng。名词 松科植物的总称。种类极多,一般为常绿乔木。干耸直,皮粗厚,叶如针,花单性,结球果,木材用途甚广,可供医药和工艺用。名词 姓。如隋代有松贇。

解释:苔读音:tái。名词 植物名。隐花植物,扁平微细,根、茎、叶区别不明显,绿色。常延贴于潮湿地面或石头上。其他字义苔读音:tāi。参见「舌苔」条。

解释:狎读音:xiá。动词 亲近。【组词】:「狎昵」。《礼记.曲礼上》:「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动词 熟习、习惯。《国语.周语中》:「未狎君政,故未承命。」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五首之四:「吴儿生长狎涛潚,冒利轻生不自怜。」动词 轻慢、轻忽。【组词】:「狎侮」。《左传.昭公二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翫之,则多死焉。」《论语.季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动词 戏弄、嬉戏。【组词】:「狎妓」。《左传.襄公六年》:「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唐.柳宗元〈三戒.临江之麋〉:「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解释:兖读音:yǎn。参见「兖州」条。

解释:杳读音:yǎo。形容词 幽暗、深远。《说文解字.日部》:「杳,冥也。」《楚辞.屈原.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二》:「其坳两 旁石峰东西涌起,而坳中则下陷成井,灌木丛翳其间,杳不可窥。」形容词 辽阔无边。唐.王维〈临高台送黎拾遗〉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宋.王安石〈送裴如晦宰吴江〉诗:「霜泽与天杳,旁临无限情。」副词 不见踪影,毫无消息。形容渺茫沉寂。【组词】:「杳无音信」、「杳无人踪」。

驿

解释:驿读音:yì。名词 古代供传递公文或官员来往使用的马。唐.白居易〈寄隐者〉诗:「道逢驰驿者,色有非常惧。」名词 古代供传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换马、暂时休息的地方。唐.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宋.陆游〈忆昔〉诗:「忆昔轻装万里行,水邮山驿不论程。」

解释:苑读音:yuàn。名词 畜养禽兽或种植草木果蔬的地方,古代多指帝王游乐狩猎的园林。《说文解字.艹部》:「苑,所以养禽兽。」【组词】:「鹿苑」、「上林苑」。南朝宋.谢灵运〈石门岩上宿诗〉:「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宋.刘子翬〈汴京纪事〉诗:「内苑珍林蔚绦霄,围城不复禁刍荛。」名词 事物会集的地方。【组词】:「艺苑」。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观夫后汉才林,可参西京,晋世文苑,足俪邺都。」其他字义苑读音:yuán。名词 姓。如春秋时齐国有苑何忌。其他字义苑读音:yù。动词 积聚、胶着、停滞。通「郁」。《礼记.礼运》:「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唐.孔颖达.正义:「虽复万机辐凑而应之有次序,不使苑积也。」

解释:竺读音:zhú。名词 天竺的简称。今印度的旧名。唐.李贺〈马〉诗二三首之一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名词 姓。如汉代有竺曾。动词 厚。通「笃」。《楚辞.屈原.天问》:「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解释: 枢 读音: shū 。 名词 门户的转轴。【组词】:「户枢」。《庄子.让王》:「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汉.王符《潜夫论.忠贵》:「惧门之不坚而为作铁枢。」 名词 中心部分、重要关键。【组词】:「中枢」、「枢纽」。《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名词 星名。为北斗的第一颗星。《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夏至日行近道,乃参于上,当枢之下,无昼夜。」

解释: ● 咔 kǎ ㄎㄚˇ  ◎ 〔~叽〕一种较厚的斜纹棉织品。亦称“卡其”。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咔 kā 〈象〉 (1) 撞击发出的声音 [click]。如:咔的一声关上抽屉 (2) 另见 kǎ 基本词义 ◎ 咔 kǎ (1) ——译音用字 (2) 另见 kā

解释: ● 枧 (梘) jiǎn ㄐㄧㄢˇ  1. 同“笕”。  2. 栓。  3. 棺衣。  4. 肥皂:番~。香~。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枧 梘 jiǎn 〈名〉 (1) 同“笕”。引水的竹、木管子 [conduit] 溪面只消横一枧,水从空里过如飞。——宋· 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2) 〈方〉∶指肥皂 [soap]。如:香枧

解释: ● 肼 jǐng ㄐㄧㄥˇ  ◎ 有机化合物的一类,是NH2-NH2烃基衍生物的统称,用来制药,亦作火箭燃料。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肼 jǐng 〈名〉 一种无色发烟的、具有腐蚀性和强还原性的液体化合物NH 2 NH 2 [hydrazine],它是比氨弱的碱,通常由水合肼脱水制得,主要用作火箭和喷气发动机的燃料部分,用在制备盐(如硫酸盐)及有机衍生物中

解释: ● 弪 (弳) jìng ㄐㄧㄥˋ  ◎ 数学上指“弧度”。当圆周上某段圆弧的弧长等于该圆的半径时,称此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一弧度。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弪 弳 jìng 〈名〉 即“弧度” [radian]。当圆周上某段圆弧的弧长等于该圆的半径时,称此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一弧度

解释: ● 苠 mín ㄇㄧㄣˊ  1. 〔~~〕众多的样子。  2. 庄稼生长期较长,成熟期较晚:~高梁。黄谷子比白谷子~。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苠 mín 〈形〉 庄稼生长期较长,成熟期较晚 [crops with longer period of growth and later period of harvest]。如:苠高粱

解释: ● 苤 piě ㄆㄧㄝˇ  ◎ 〔~蓝〕二年生草本植物,茎扁球形,可食(“蓝”读轻声)。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苤 piě

解释: ● 肷 qiǎn ㄑㄧㄢˇ  ◎ 身体两旁肋骨和胯骨之间的部分(多指兽类的):~窝。狐~。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肷 qiǎn 〈名〉 (1) 毛皮业指狐狸腹部和腋下的皮毛 [belly hair and armpit hair of a fox] 你怎么反倒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红楼梦》 (2) 同“膁”

解释: ● 苘 qǐng ㄑㄧㄥˇ  ◎ 〔~麻〕a.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茎皮的纤维可以做绳子。种子可入药。b.这种植物的茎皮的纤维。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苘 檾 qǐng

解释: ● 茚 yìn ㄧㄣˋ  ◎ 有机化合物,无色液体,化学性质活泼,容易产生聚合反应。是制造合成树脂的原料。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茚 yìn 〈名〉 很易聚合的一种烃类液体 [indene] C 9 H 8 ,由煤焦油蒸馏或石油裂解制得,主要用于制备树脂

【相关文章】

五行属性为金的名字 选择吉祥的字起名

五行属木笔画18的汉字 18画属木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金笔画18的汉字 18画属金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木笔画12的汉字 12画属木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土笔画5的汉字 5画属土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土笔画10的汉字 10画属土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水笔画6的汉字 6画属水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金笔画16的汉字 16画属金的字有哪些

属性为金的名字 五行属性属金的名字赏析

五行属火的字大全 五行属性为火的汉字有哪些

标签:五行属性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jiaoyu/fb0jo3tw.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