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金笔画16的汉字 16画属金的字有哪些

日期:2022-07-12发布:韦韦
位置:首页 > 学习教育

大家在取名字的时候,有的人喜欢把八字命理和汉字的五行属性结合起来,比如八字里缺金就取用五行属性为金的字来平衡。下面为大家整理五行属金笔画为16画的汉字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五行属金笔画16的汉字

翱、錨、錘、錚、整、縝、諭、靜、錮、镜、幨、錐、錼、鋹、儒、瘳、輻、镝、憑、諡、閶、禪、儕、蹅、鍩、鹾、錦、頹、錯、輴、氅、鲳、鍆、輯、踳、鍵、錙、镞、镚、懆、糙、操、鲰、鄹、麈、隰、螅、羲、錫、獨、赬、錁、餞、戰、噪、颡、瘸、縟、鲭、錸、穆、醒、諼、髹、餡、獫、擅、嬗、嬙、錆、缱、錢、赞、錡、镘、錕、鋸、镖、鋼、錠、雕、蹉、踹、諶、錛、艙、餐、謁、颠、錞、踸、鍋、錳、颞、螄、擞、穌、錟、镗、劓、覦、縕、錾、甑、膪、瘵、鍺、縐、膳、蹂、輸、穇、憷、鍀、鍃、錈、錇、鍁

五行属金笔画16的汉字

五行属金笔画16的汉字解释

解释:翱读音:áo。参见「翱翔」条。

解释:錨读音:máo。名词 铁制的停船器具。一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钩爪,另一端上有铁链相连在船上。抛到 水中或岸上,可以使船停泊不动。

解释:錘读音:chuí。名词 挂在秤上的金属块,可用来定重量。【组词】:「秤锤」。名词 兵器名。柄的上端是一个金属的圆铁球。《儒林外史.第一二回》:「鞭鐧鐹锤,刀枪 剑戟,都还略有些讲究。」名词 捶打东西的器具。【组词】:「铁锤」、「钉锤」。动词 捣击、敲打。通「鎚」。【组词】:「千锤百链」。

解释:錚读音:zhēng。状词 形容金属、玉石相撞的声音。《说文解字.金部》:「铮,金声也。」唐.白居易〈梦仙〉诗:「羽衣忽飘飘,玉鸾俄铮铮。」名词 乐器名。即钲。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形似钟而狭长,为古代行军乐器,可用来调整或停止步伐。《文献通考.卷一三四.乐考七.鼓吹钲》:「然钲铮一也,特其名异也。」

解释:整读音:zhěng。名词 不带小数点的数字。【组词】:「正整数」、「负整数」。名词 全数、总数。【组词】:「化整为零」。动词 集合。【组词】:「整队」。《诗经.大雅.常武》:「整我六师,以修我戎。」动词 治理、安放。【组词】:「整理」、「整顿」、「整装待发」。动词 修理。【组词】:「整人专家」、「整型」、「这部老爷车该好好整整了。」形容词 有秩序的。【组词】:「整齐」、「整然有序」。形容词 完全的、全部的。【组词】:「整体」、「整批」、「完整」。形容词 正好、刚好。【组词】:「十元七角整」。

解释:縝读音:zhěn。形容词 仔细、细密。【组词】:「缜密」。元.虞集〈赵平章加官封制〉:「方严而精明,果毅而详缜。」

解释:諭读音:yù。动词 告知、晓喻。《淮南子.泛论》:「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美中兵。」动词 明白、了解。《荀子.儒效》:「其言多当矣,而未谕也。」动词 表明。《淮南子.主术》:「衰絰菅屦,辟踊哭泣,所以谕哀也。」唐.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必劳申谕,乃得悦服。」动词 比喻、比拟。《战国策.齐策四》:「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非朝爱市而夕憎之也,求存故往,亡故去。」名词 上对下的命令告语。【组词】:「圣谕」。《北史.卷二二.长孙嵩传》:「上遣平持节宣谕,令其和解。」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出》:「若肯发一手谕,必能退却。」名词 姓。如汉代有谕瑮。

解释:靜读音:jìng。动词 止、安定。与「动」相对。【组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墨子.非攻》:「卿制大极,而神明不违,天下乃静。」《淮南子.本经》:「哀斯愤,愤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形容词 安定不动的。【组词】:「风平浪静」。形容词 缄默无声。【组词】:「安静」、「宁静」、「更深夜静」。明.陆采《怀香记.第二出》:「牛羊已下山径静,鸟鹊争归林木扰。」形容词 贞烈。《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唐.方干〈书桃花坞周处土壁〉诗:「自学古贤修静节,唯应野鹤识高情。」形容词 恬淡、平和。唐.崔融〈报三原李少府书〉:「撤函敷纸,恬神静讽。」唐.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副词 安谧。《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检敕宗族,阖门静居。」

解释:錮读音:gù。动词 熔铸铜铁来填塞孔隙。《说文解字.金部》:「锢,铸塞也。」《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动词 禁止。《后汉书.卷二八上.桓谭传》:「是以先帝禁人二业,锢商贾不得宦为吏。」动词 囚禁、监禁。《后汉书.卷五二.崔駰传》:「董卓以是收烈付郿狱,锢之,锒铛铁锁。」动词 关、闭。《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宅何久锢?」

解释:镜读音:jìng。名词 用来反映物体形象的器具。古代用铜、铁等金属磨光制成,近代则用玻璃在背面涂水银制成。【组词】:「铜镜」、「宝镜」。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名词 利用光学原理制成可矫正视力或做光学实验用的器具。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组词】:「望远镜」、「眼镜」、「显微镜」。名词 可供参考或警惕的事情。【组词】:「借镜」。名词 姓。如汉代有镜敛。动词 映照。《墨子.非攻中》:「镜于水,见面之容。」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动词 省察。《淮南子.齐俗》:「抱大圣之心,以镜万物之情。」《南史.卷二零.谢弘微传》:「以易限之鉴,镜难源之情。」动词 监诫。《史记.卷一八.高祖功臣侯年表》:「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汉书.卷八五.谷永传》:「愿陛下追观夏、商、周、秦所以失之,以镜考己行。」形容词 明净。隋.炀帝〈赐书召释慧觉〉:「其义端雄辩,独演畅于稽阴,谈柄微言,偏引汲于镜水。」唐.杜牧〈长安秋望〉诗:「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解释:幨读音:chān。名词 车上的帷幔。《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乃用素车,白布幨帷。」名词 泛指床帐或帐幕。晋.张敞《东宫旧事》:「皇太子纳妃,有绿石、绮绢、里床幨二。」动词 皱起、突起。《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强者在内而摩其筋,夫筋之所由幨,恒由此作。」汉.郑玄.注:「幨,绝起也。」

解释:錐读音:zhuī。名词 用来钻孔的尖锐器具。【组词】:「钢锥」、「利锥」。也称为「锥子」。名词 尖锐似锥形的东西。【组词】:「冰锥」、「圆锥体」。动词 用锥刺。明.袁宏道〈徐文长传〉:「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

解释:錼读音:nài。名词 (neptunium,Np)化学元素。原子序93。金属元素之一。银白色,溶于盐酸,为强还原剂,是第一个人造超铀元素。主要使用于中子探测仪器中。

解释:鋹读音:chǎng。形容词 锐利。《玉篇.金部》:「鋹,利也。」

解释:儒读音:rú。名词 术士,古代指有某种特殊技能或知识的人。《说文解字.人部》:「儒,术士之偁。」《周礼.天官.大宰》:「四曰儒,以道得民。」汉.郑玄.注:「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名词 学者、读书人。【组词】:「博学鸿儒」。《红楼梦.第一回》:「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一个穷儒。」名词 孔子所创的思想学派。《孟子.尽心下》:「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史记.卷一三零.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名词 参见「侏儒」条。形容词 懦弱畏事。通「懦」。《魏书.卷八八.良吏传.序》:「是故搏击为侯,起不旋踵;儒弱贻咎,录用无时。」

解释:瘳读音:chōu。动词 病癒。《书经.说命上》:「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而阿针背入一二寸,巨阙胸脏针下五六寸,而病辄皆瘳。」名词 损失、减少。《国语.晋语二》:「君不度而贺大国之袭,于己也何瘳?」唐.李观〈上宰相安边书〉:「虏滋新谋,土失旧封,伊顷迄今,有加无瘳。」

解释:輻读音:fú。名词 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圈的直木。《老子.第一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有无,有车之用。」唐.柳宗元〈封建论〉:「邦群后,布濩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

解释:镝读音:dí。名词 箭头。《续资治通监.卷一七.宋纪十七.太宗淳化四年》:「销铜钟为箭镝,伐木为竿。」名词 箭。《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明.李玉《占花魁.第二三出》:「叹当初早不用鸿门计,把孤身冒镝当锋,时不利。」其他字义镝读音:dī。名词 (dysprosium,Dy)化学元素。原子序66。稀土金属元素之一。有光泽,不具腐蚀,可溶于稀酸之中。与水和卤素反应缓慢,故在潮湿空气中不起反应。产量甚微,系以钙还原氟化镝而得。

解释:憑读音:píng。动词 靠、依靠。【组词】:「凭栏」。唐.杜甫〈登岳阳楼〉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宋.寇准〈书河上亭壁〉诗:「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动词 依据、托赖。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动词 烦请。唐.白居易〈新乐府.草茫茫〉:「凭君回首向南望,汉文葬在霸陵原。」动词 任、随。《红楼梦.第七回》:「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

解释:諡读音:shì。名词 依死者生前的事迹所给予的称号。《说文解字.言部》:「諡,行之迹也。」《礼记.乐记》:「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諡,知其行也。」动词 加諡号。《左传.宣公十年》:「改葬幽公,諡之曰灵。」

解释:閶读音:chāng。参见「阊阖」条。

解释:禪读音:chán。名词 禅那的简称。为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即静思之意。【组词】:「坐禅」、「禅定」。宋.苏轼〈沐浴启圣僧舍与赵德麟邂逅〉诗:「酒清不醉休休暖,睡稳如禅息息匀。」名词 佛法、佛理。《水浒传.第四回》:「老僧自慢慢地教他念经诵咒,办道参禅。」形容词 佛家的、带机锋的。【组词】:「禅机」。唐.刘禹锡〈澈上人文集序〉:「以文章接才子,以禅理说高人。」其他字义禪读音:shàn。动词 祭祀天地山川。《说文解字.示部》:「禅,祭天也。」《大戴礼记.保傅》:「是以封泰山而禅梁甫。」动词 帝王让位或传位给他姓。【组词】:「禅位」。《庄子.秋水》:「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史记.卷一九.惠景闲侯者年表》:「至孝惠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以无嗣绝。」

解释:儕读音:chái。名词 同辈、同类的人。【组词】:「吾侪」、「同侪」。动词 齐同、相当。《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皆以终制从事」句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德侪先皇,功侔太古。」《红楼梦.第七八回》:「生侪兰蕙,死辖芙蓉。」动词 使男女成为配偶。《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侪男女,使莫违。」

解释:蹅读音:chǎ。动词 踩、踏。《西游记.第九八回》:「维河架海还容易,独木单梁人怎蹅?」动词 北京方言。指参与、加入。【组词】:「这事你不要蹅在里头。」

解释:鍩读音:nuò。名词 (nobelium,No)化学元素。原子序102。锕系元素之一,是以重离子加速器加速碳核以撞击锔,而产生的人工合成化学元素。因半衰期极短,无法确知其性质及用途。

解释:鹾读音:cuó。形容词 咸。【组词】:「鹾鱼」。名词 盐。参见「鹾使」、「鹾务」等条。

解释:錦读音:jǐn。名词 一种色彩鲜艳、有各种花纹图案的丝织品。【组词】:「文锦」、「蜀锦」。《荀子.赋》:「杂布与锦,不知异也。」名词 姓。如汉代有锦被。形容词 美丽鲜明。【组词】:「锦霞」、「锦云」、「锦笺」。形容词 比喻花样繁多。【组词】:「什锦」。

解释:頹读音:tuí。动词 崩坏、倒塌。《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文选.鲍照.芜城赋》:「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颓。」动词 落、坠。《文选.潘岳.寡妇赋》:「四节流兮忽代序,岁云暮兮日西颓。」《新唐书.卷一三八.李嗣业传》:「嗣业提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动词 衰败、败坏。《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亲小人,远贤士,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形容词 崩塌的。【组词】:「颓垣断壁」。形容词 委靡不振的样子。【组词】:「颓废」、「颓丧」。副词 恭顺、安详。《礼记.檀弓上》:「败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汉.郑玄.注:「颓,顺也。」《北史.卷八三.文苑传.庾信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

解释:錯读音:cuò。名词 磨刀石。《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汉.毛亨.传:「错,石也,可以琢玉。」名词 姓。如周时宋国有错君。动词 相互交错。《诗经.小雅.楚茨》:「为宾为客,献酬交错。」《楚辞.屈原.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动词 岔开。【组词】:「错车」。动词 镶嵌,绘绣花纹。《国语.晋语八》:「唯其功庸少也,而能金玉其车,文错其服。」《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翦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形容词 不对的。【组词】:「错字」。形容词 坏的。【组词】:「他们的交情不错。」副词 错误。唐.杜甫〈堂成〉诗:「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其他字义錯读音:cù。动词 安置。《楚辞.屈原.九章.怀沙》:「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动词 废弃。《论语.颜渊》:「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荀子.天论》:「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动词 停止。《史记.卷七零.张仪传》:「子何不少委焉以为衍功,则秦魏之交可错矣。」汉.王充《论衡.儒增》:「能使刑错不用,则能使兵寝不施。」动词 施行。《易经.序卦》:「礼义有所错。」《礼记.仲尼燕居》:「君子明于礼乐,举而错之而已。」

解释:輴读音:chūn。名词 载运灵柩的车子。宋.王安石〈永寿县太君周氏挽辞〉二首之二:「灵輴悲吉路,象服俨虚容。」名词 古时行走泥路所用的交通工具。《书经.益稷》「予乘四载」句下汉.孔安国.传:「所载者四,谓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山乘樏。」唐.韩愈〈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耒耜兴姬国,輴欙建夏家。」

解释:氅读音:chǎng。名词 用鸟毛编成的外套、大衣。【组词】:「大氅」、「羽氅」。《红楼梦.第五二回》:「把昨儿那一件乌云豹的氅衣给他罢。」名词 用鸟毛编成的旌旗。《新唐书.卷二三.仪卫志上》:「第一行,长戟,六色氅,领军卫赤氅,威卫青氅、黑氅。」

解释:鲳读音:chāng。名词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体高而侧扁,略呈斜方形,体色银灰。头、眼、口皆小,牙细,尾分叉如燕。披细鳞。

解释:鍆读音:mén。名词 (mendelevium, Md)化学元素。原子序101。金属元素之一。于回旋加速器中以氦离 子撞击鑀而得之,化性类似稀土元素中的铥。

解释:輯读音:jí。动词 蒐录后整理。【组词】:「编辑」、「比辑旧闻,愤而成篇。」《汉书.卷三零.艺文志》:「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篹,故谓之《论语》。」名词 量词。计算丛书或期刊出版的单位。【组词】:「《辞典学丛刊》总共有三辑。」

解释:踳读音:chǔn。动词 乖舛、相背。汉.贾谊《新书.卷四.匈奴》:「使上下踳逆,天下窾贫。」其他字义踳读音:chuǎn。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鍵读音:jiàn。名词 门闩。《淮南子.主术》:「五寸之键,制开阖之门。」名词 车辖。安装在车轴两端,使车轮不脱离车轴的铁棍。周.尸佼《尸子.卷下》:「文轩六駃,题无四寸之键,则车不行。」名词 钢琴、风琴等乐器或电脑、打字机等机器上用手指按压的小板装置。【组词】:「琴键」、「黑键」、「字键」。名词 比喻机关或事物的扼要部分。【组词】:「关键」。

解释:錙读音:zī。名词 量词。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六铢为一锱,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解字.金部》:「锱,六铢也。」《淮南子.说山》:「有千金之璧,而无锱锤之礛诸。」汉.高诱.注:「六铢曰锱,八铢曰锤。」

解释:镞读音:zú。名词 箭头。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利镞穿骨,惊沙入面。」《新唐书.卷二一九.北狄传.黑水靺鞨传》:「其矢石镞,长二寸,盖楛砮遗法。」形容词 锋利。《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所为贵镞矢者,为其应声而至。」其他字义镞读音:cù。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 ● 镚 (鏰) bèng ㄅㄥˋ  ◎ 原指中国清末发行的无孔的小铜币,今泛指小的硬币:钢~儿。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镚 鏰 bèng 〈名〉 原指清末发行的无孔的小铜币 [small coin],十个当一个铜元,今泛指小的硬币。亦称“镚子”“钢镚儿”

解释:懆读音:cǎo。参见「懆懆」条。

解释:糙读音:cāo。名词 参见「糙米」条。形容词 不细致。【组词】:「粗糙」。清.洪昇《长生殿.第二一出》:「春纤十个擂槌,玉体浑身糙漆。」形容词 草率、卤莽。【组词】:「毛糙」。《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老弟,你瞧愚兄是个糙人,也不懂得如今那些拜老师收门生的规矩。」其他字义糙读音:cào。[一]之读音。

解释:操读音:cāo。动词 持、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爱人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汉.王充《论衡.感虚》:「武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瞋目而麾之。」动词 掌握。《商君书.弱民》:「主变事能得齐国守安,主操权利。」动词 驾驶。《庄子.达生》:「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动词 从事。【组词】:「重操旧业」。《聊斋志异.卷四.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动词 训练、锻链。【组词】:「操兵演练」。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出》:「今日江上大操,看他兵马过处,鸡犬无声,好不肃静。」动词 使用某种语言或口音说话。【组词】:「操英语」、「操北方口音」。名词 一种经过设计,用来锻链体力的运动。【组词】:「体操」、「早操」、「暖身操」、「健美操」。名词 品格、德行。【组词】:「节操」、「操守」。《孟子.滕文公下》:「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名词 琴曲。《列子.汤问》:「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红楼梦.第八七回》:「又将琴谱翻出,借他猗兰思贤两操,合成音韵。」名词 姓。如明代有操钦。(又音)ㄘㄠˋ cào其他字义操读音:cào。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鲰读音:zōu。名词 一种白鱼。《说文解字.鱼部》:「鲰,白鱼也。」名词 一种小鱼。《集韵.平声.侯韵》:「鲰,小鱼也。」形容词 小。《集韵.上声.厚韵》:「鲰,一曰小也。」

解释:鄹读音:zōu。名词 国名。同「邹」。名词 地名。同「郰」。

解释:麈读音:zhǔ。名词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驯鹿属。头似鹿,脚似牛,尾似驴,颈背似骆驼,俗称为「四不像」。也称为「驼鹿」。名词 麈尾的简称。唐.卢照邻〈行路难〉:「金貂有时换美酒,玉麈但摇莫计钱。」《红楼梦.第三六回》:「袭人坐在身旁,手做针线,旁边放着一柄白犀麈。」

解释:隰读音:xí。名词 低湿的地方。《说文解字.阜部》:「隰,阪下湿也。」《书经.禹贡》:「原隰厎绩,至于猪野。」南朝宋.谢惠连〈雪赋〉:「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名词 水边。《左传.桓公三年》:「曲沃武公伐翼,……,逐翼侯于汾隰。」名词 新开垦的土地。《诗经.周颂.载芟》:「千耦其耘,徂隰徂畛。」汉.郑玄.笺:「隰谓新发田也。」名词 姓。如春秋时齐国有隰朋。

解释:螅读音:xī。参见「水螅」条。

解释:羲读音:xī。名词 参见「伏羲氏」条。名词 姓。如上古时代有羲仲。

解释:錫读音:xí。名词 (stannum,Sn)化学元素。原子序50。色白似银,富延展性,在空气中不易起变化。能溶于酸及热氢氧化钾溶液,但不溶于水。质地较铅坚韧。常用来焊接、镀铁与制造合金。名词 细布。通「緆」。《列子.周穆王》:「衣阿锡,曳齐纨。」晋.左思〈娇女诗〉:「脂腻漫白袖,烟薰染阿锡。」名词 和尚所用锡杖的简称。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序〉:「是以飞锡遥来,度杯远至。」唐.李中〈送绍明上人之毘陵〉诗:「听蝉离古寺,携锡上扁舟。」名词 姓。如汉代有锡光。动词 赐与、赐给。通「赐」。《书经.仲虺之诰》:「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左传.隐公元年》:「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形容词 锡制的。【组词】:「锡壶」、「锡罐」。

解释:獨读音:dú。形容词 孤单的、单一的。【组词】:「独子」、「独木」。《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副词 仅、但、唯、只。【组词】:「独善其身」。《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副词 偏偏。《乐府诗集.卷三八.相和歌辞十三.古辞.孤儿行》:「孤子遇生,命独当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副词 一个人的。【组词】:「独奏」。唐.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副词 专断、一意孤行。【组词】:「独断」、「独裁」。名词 老而无子。《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恤鳏寡,存孤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零》:「纵教血染鹃红,彼苍不念茕独。」

解释:赬读音:chēng。名词 浅红色。《尔雅.释器》:「再染谓之赬。」晋.郭璞.注:「赬,浅赤。」形容词 浅红的。《诗经.周南.汝坟》:「鲂鱼赬尾,王室如毁。」唐.李白〈明唐赋〉:「赬栏各落,偃蹇霄汉。」

解释:錁读音:kè。名词 俗称金银铸成的小锭为「锞」,状如小馒头,重量由一、二两至三、五两不等。《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紫金笔锭如意锞十锭,吉庆有鱼银锞十锭。」

解释:餞读音:jiàn。动词 用酒食为人送行。【组词】:「饯行」、「饯别」。晋.陶渊明〈咏荆轲诗〉:「饮饯易水上。」动词 送。唐.李群玉〈中秋夜南楼寄友人〉诗:「他乡此夜客,对酌饯多愁。」宋.苏轼〈贺正启〉:「伏以苇桃在户,磔禳以饯余寒。」名词 用糖等调味料浸渍成的食品。【组词】:「蜜饯」。

解释:戰读音:zhàn。动词 打仗。【组词】:「交战」、「转战」。动词 论辩、反驳。【组词】:「论战」、「舌战」。动词 害怕、发抖。通「颤」。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西游记.第九七回》:「唬得唐僧在马上乱战,沙僧与八戒心慌。」形容词 与战争有关的。【组词】:「战法」、「战果」、「战机」。名词 战争。《史记.卷六九.苏秦传》:「龙贾之战,岸门之战,封陵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秦之所杀三晋之民数百万。」名词 姓。如汉代有战兢。

解释:噪读音:zào。动词 喧闹、吵闹。【组词】:「鼓噪」、「聒噪不休」。动词 虫鸟争鸣。【组词】:「群鸦乱噪」。唐.王维〈酬诸公见过〉诗:「雀噪荒村,鸡鸣空馆。」

解释:颡读音:sǎng。名词 额头、前额。《孟子.滕文公上》:「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类尧。」名词 泛指头。唐.杜甫〈义鹘〉诗:「修鳞脱远枝,巨颡拆老拳。」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零上.滇游日记十三》:「自颡及趾,靡有所遗。」名词 喉咙、嗓子。元.庞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动不动搯人的颡子。」动词 叩头。《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丧人不佞,失守鲁国之社稷,执事以羞,再拜颡。」

解释:瘸读音:qué。形容词 跛脚、行动不便的样子。【组词】:「瘸腿」。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你一条腿瘸,你走不动。」

解释:縟读音:rù。形容词 文彩繁多。《文选.张衡.西京赋》:「故其馆室次舍,采饰纤缛。」形容词 繁多、繁琐。【组词】:「缛礼」、「繁文缛节」。

解释:鲭读音:qīng。名词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鲈形目。体呈梭型,侧扁。头尖口大,密生小齿,鳞圆细小。背鳍有前后两个,背部青绿,有波浪状花纹,腹部银白。主依嗅觉找寻食物,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性鱼类。也称为「青花鱼」。其他字义鲭读音:zhēng。名词 鱼与肉调制成的杂烩菜。【组词】:「五侯鲭」。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恶嚼?腥鲭。」

解释:錸读音:lái。名词 (rhenium,Re)化学元素。原子序75。金属元素之一。是一种过渡元素,在自然界含量少,分散于辉钼矿中。熔点高达摄氏三千一百八十度。耐高温、耐腐蚀,具良好机械性能,电阻高。常用来制造电灯灯丝,人造卫星及火箭的外壳等。

解释:穆读音:mù。形容词 温和、和谐。【组词】:「和穆」、「安穆」。《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宋.苏轼〈和劝农〉诗:「兽踪交缔,鸟喙谐穆。」形容词 恭敬、肃敬。【组词】:「肃穆」。《礼记.曲礼》:「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形容词 美好。《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行矣。」《晋书.卷九三.外戚传.王蒙传》:「岂可令泾渭混流,亏清穆之风。」名词 古代宗庙神位排列的次序,左为昭,右为穆。《左传.僖公五年》:「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名词 姓。如汉代有穆生。

解释:醒读音:xǐng。动词 酒醉或昏迷后恢复正常。【组词】:「苏醒」、「清醒」。《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动词 睡眠状态结束或尚未入睡。【组词】:「你还醒着吗?」。唐.韩愈〈东都遇春〉诗:「朝曦入牖来,鸟唤昏不醒。」动词 觉悟、明白。【组词】:「觉醒」、「醒悟」。形容词 显明、清楚。【组词】:「醒目」、「醒眼」。其他字义醒读音:xīng。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諼读音:xuān。动词 欺诈。《公羊传.襄公二十五年》:「曷为不言入于卫,谖君以弑也。」动词 忘记。《诗经.卫风.考盘》:「独寐寤言,永矢弗谖。」唐.白居易〈赠元稹〉诗:「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其他字义諼读音:shuàn。动词 戏弄、说谎开玩笑。【组词】:「他出帖请客,主人却爽约不到,把人给谖了。」

解释:髹读音:xiū。名词 赤黑漆。《玉篇.髟部》:「髹,赤黑漆也。」《仪礼.乡射礼》:「福髹横而拳之,南面坐而奠之。」汉.郑玄.注:「髹,赤黑漆也。」形容词 红黑色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君观之,与髹筴者同状。」《文选.何晏.景福 殿赋》:「于是列髹彤之绣桷,垂琬琰之文璫。」形容词 头发杂乱的样子。唐.刘兼〈送二郎君归长安〉诗:「荷衣晓挂惭官吏,菱镜秋窥讶鬓髹。」动词 将漆涂在器具上。《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唐.颜师古.注:「以漆漆物谓之髹。」

解释:餡读音:xiàn。名词 包在米、面等食物中的作料。【组词】:「豆沙馅」、「饺子馅」。明.张自烈《正字通.食部》:「馅,凡米面食物坎其中实以杂味曰馅。」《红楼梦.第一一回》:「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

解释:獫读音:xiǎn。名词 一种长嘴的狗。《说文解字.犬部》:「猃,长喙犬。」

解释:擅读音:shàn。动词 专断、独行、包揽。《韩非子.孤愤》:「当涂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汉书.卷四.文帝纪》:「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动词 据有。《战国策.秦策三》:「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动词 精于、善于。【组词】:「擅长」、「擅绘画」、「不擅言谈」。副词 一味以自己的意思行事。【组词】:「擅离职守」。《商君书.定分》:「有擅发禁室印,及入禁室视禁法令,及禁剟一字以上,罪皆死不赦。」

解释:嬗读音:shàn。动词 更替、演变。《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形气转续兮,变化而嬗。」

解释:嬙读音:qiáng。名词 古代宫廷中的女官。唐.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

解释:錆读音:qiāng。参见「锖色」条。

解释:缱读音:qiǎn。参见「缱绻」条。

解释:錢读音:qián。名词 货币的通称。【组词】:「钱币」、「铜钱」、「五铢钱」。名词 泛指钱财。【组词】:「值钱」、「有钱有势」。《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名词 费用、款项。【组词】:「车钱」、「饭钱」、「价钱」、「会钱」。名词 形状像钱的东西。【组词】:「榆钱」、「地钱」。《文选.沈约.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诗》:「宾阶绿钱满,客位紫苔生。」名词 量词。计算重量的单位。公制一钱等于百分之一公斤;一台钱等于十分之一台两。名词 姓。如清代有钱大昕。形容词 装钱用的。【组词】:「钱包」、「钱柜」、「钱筒」。其他字义錢读音:jiǎn。名词 古代的一种农具。《说文解字.金部》:「钱,铫也。古者田器。」清.段玉裁.注:「上文铫字,下云古田器者,古谓之钱,今则但谓之铫。」

解释:赞读音:zàn。动词 谒见。《说文解字.贝部》:「赞,见也。」《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其以客礼待之,令单于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动词 佐助、辅导。【组词】:「赞助」。《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大叔仪不贰,能赞大事。」《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动词 引导。《国语.周语上》:「太史赞王,王敬从之。」动词 推荐。《礼记.月令》:「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动词 告诉、介绍。《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动词 同意。【组词】:「赞同」。动词 颂扬、称美。通「赞」。《三国志.卷一八.魏书.许褚传》:「帝思褚忠孝,下诏褒赞。」《红楼梦.第五六回》:「我才赞你,你倒来捉弄我了。」动词 参与。《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名词 文体名。以称述评论为主,分杂赞、哀赞、史赞三种。如夏侯湛有〈东方朔画赞〉、袁宏有〈三国名臣序赞〉。《南史.卷八.梁元帝本纪》:「自图宣尼像,为之赞而书之。」

解释:錡读音:qí。名词 一种凿子。《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錡。」名词 一种盛物的器具,底有三足。《诗经.召南.采苹》:「于以湘之,维錡及釜。」汉.毛亨.传:「錡,釜属。有足曰錡,无足曰釜。」《左传.隐公三年》:「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名词 姓。如汉代有錡华。

解释:镘读音:màn。名词 涂抹墙壁所用的工具。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名词 本称铜钱的背面为「镘儿」。后借指铜币、钱钞。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他两个在俺家里使钱,我要一奉十,好生撒镘。」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凭着我六文家铜镘,博的是这三尺金鳞鱼也。」

解释:錕读音:kūn。参见「锟鋙」条。

解释:鋸读音:jù。名词 薄钢片制成,边缘有尖齿,用来截断木材或钢铁等的工具。【组词】:「电锯」、「手锯」、「锯子」。名词 一种古代用来截断肢体的刑具。《国语.鲁语上》:「中刑用刀锯。」三国吴.韦昭.注:「割劓用刀,断截用锯。」动词 截断。汉.桓宽《盐铁论.除狭》:「或至锯颈杀不辜而不能正。」《后汉书.卷一八.臧宫传》:「宫夜使锯断城门限。」其他字义鋸读音:jū。动词 用一种特制的两脚钩钉,缀合、接补破裂的陶、瓷等器具。【组词】:「锯碗」、「锯盆」。

解释:镖读音:biāo。名词 旧时一种金属暗器。形似矛头,长短轻重不一,可投掷,具杀伤力。【组词】:「飞镖」、「毒镖」。《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他把手里这枝镖,迎着那枝镖发出去,打个正着!」名词 古代委托镖局保护运送的行李或财物。【组词】:「失镖」、「索镖」、「走镖」。

解释:鋼读音:gāng。名词 铁和碳的合金。比生铁坚韧,比熟铁质硬。依含碳量可分为柔钢、建筑用钢及硬钢等 ,是工业上极重要的材料。其他字义鋼读音:gàng。动词 把刀在皮、布、磨刀石等上磨或重新打造,使刀变利。【组词】:「你把刀子拿去钢一钢。 」

解释:錠读音:dìng。名词 制成块状的金属或药物。【组词】:「银锭」、「金锭」、「钢锭」、「万应锭」、「止痛锭」。《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约得百两,便熔成一大锭。」名词 量词。计算块状物的单位。【组词】:「一锭墨」、「两锭白银」。名词 用纸或锡箔糊成元宝状的祭奠用品。【组词】:「冥锭」、「香烛纸锭」。名词 纺车或纺纱机上绕纱的机件。【组词】:「纱锭」、「锭子」。

解释:雕读音:diāo。名词 鹫的别名。同「鵰」。唐.王维〈观猎〉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名词 指雕刻的技术或成品。【组词】:「竹雕」、「木雕」、「玉雕」、「浮雕」。名词 姓。如汉代有雕延年。动词 刻镂。【组词】:「雕塑」、「雕刻」。《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形容词 经彩画装饰的。【组词】:「雕栏玉砌」、「雕梁画栋」。宋.苏轼〈超然台记〉:「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形容词 狡诈的。通「刁」。《管子.七法》:「一体之治者,去奇说,禁雕俗也。」

解释:蹉读音:cuō。动词 失时。【组词】:「蹉跎」。《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八》:「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动词 越过。晋.张华〈轻薄篇〉:「孟公结重关,宾客不得蹉。」唐.许浑〈将度故城湖阻风夜泊永阳戍〉诗:「行尽青溪日已蹉,云容山影水嵯峨。」动词 差误。汉.扬雄〈并州箴〉:「宗幽罔识,日月爽蹉。」动词 踩、踏。《儒林外史.第二二回》:「牛浦眼瞪瞪的望着牛玉圃的脸说,不觉一脚蹉了个空,半截身子掉下塘去。」

解释:踹读音:shuàn。名词 脚后跟。《玉篇.足部》:「踹,足跟也。」动词 跃。《淮南子.人间》:「追者至,踹足而怒。」汉.高诱.注:「踹足,跃足也。」其他字义踹读音:chuài。动词 以脚底用力踢。【组词】:「把门踹开」。《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咱们踹开门,进去瞧瞧。」动词 践踏、踩。《儒林外史.第三回》:「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

解释:諶读音:chén。动词 相信、信赖。《书经.君奭》:「天命不易,天难谌。」《诗经.大雅.荡》:「天生蒸民,其命匪谌。」汉.毛亨.传:「谌,诚也。」名词 忠诚、诚信。《汉书.卷一零零.叙传上》:「观天罔之紘覆兮,实棐谌而相顺。」唐.颜师古.注:「赋言天道惟诚是辅,惟顺是助。」名词 姓。如汉代有谌仲望。副词 确实。《楚辞.屈原.九章.哀郢》:「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解释:錛读音:bēn。名词 一种向内砍刺、削平木头的工具。柄长,体呈单斜面或双斜面,顶端有斧刃。青铜锛始见殷商,春秋战国时数量增多,有不少流传至后代。也称为「锛子」、「锛锄」。动词 用锛子砍削。【组词】:「把这块大木头锛开。」

解释:艙读音:cāng。名词 船或飞机里可以容纳客人及货物的空间。【组词】:「客舱」、「货舱」、「机舱」、「船舱」。

解释:餐读音:cān。动词 吃、食。【组词】:「聚餐」、「野餐」。《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动词 捱、受。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呼保义哥哥见责,我李山儿情愿餐柴。」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有一日受法,餐刀正典刑。」动词 采取、听取。《文选.王俭.褚渊碑文》:「餐舆诵于丘里,瞻雅咏于京国。」名词 食物、饭食。【组词】:「早餐」、「西餐」。名词 量词。计算饮食次数的单位。【组词】:「一天三餐饭」。

解释:謁读音:yè。名词 名片。《说文解字.言部》「谒」字.清.段玉裁.注:「谒者,若后人书刺,自言爵里姓名,并列所白事。」《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笔书谒欲贺。」名词 姓。如汉代有谒琼。动词 禀告、说明。《战国策.秦策一》:「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汉.王充《论衡.纪妖》:「当道者曰:『吾欲有谒于主君。』从者以闻。」动词 请求。《列子.周穆王》:「谒史而卜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唐语林.卷三.赏誉》:「任大理评事,日饘粥不给,尝于安国寺相识僧处谒飧。」动词 进见、拜见。【组词】:「晋谒总统」。《楚辞.刘向.九叹.远游》:「登崑仑而北首兮,悉灵圉而来谒。」《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卫大经传》:「开元初,毕构为刺史,使县令孔慎言就谒,辞不见。」

解释:颠读音:diān。名词 头顶。《墨子.修身》:「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清.孙诒让.闲诂:「隳颠,即秃顶。」名词 最高的地方、顶端。同「巅」。【组词】:「山颠」、「树颠」、「塔颠」。名词 额头。《诗经.秦风.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名词 根本。《文选.陆机.文赋》:「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名词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颠颉。动词 震荡、摇动。【组词】:「这条山路崎岖不平,车子颠得很厉害。」动词 跌落、坠落。《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自上下者为崩,厥应泰山之石颠而下。」动词 倒置。《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汉.刘向〈九叹.愍命〉:「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动词 发狂。通「癫」。宋.苏轼〈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诗:「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动词 大吵大闹。《二刻拍案惊奇.卷二零》:「巢氏倚了病势,要死要活的颠了一场。」

解释:錞读音:chún。名词 乐器名。古代铜制打击乐器。《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其他字义錞读音:duì。名词 矛戟柄末端的平底金属套。《诗经.秦风.小戎》:「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淮南子.说林》:「錞之与刃,孰先弊也?」汉.高诱.注:「錞,矜下铜鐏也。」

解释:踸读音:chěn。参见「踸踔」条。

解释:鍋读音:guō。名词 烹煮食物或加热用的器具。【组词】:「饭锅」、「锅炉」、「砂锅」、「快锅」。形容词 属于锅子的。【组词】:「锅盖」。

解释:錳读音:měng。名词 (Manganese,Mn)化学元素。原子序25。灰色金属,质脆而硬。可用制锰钢各种合金。

解释:颞读音:niè。名词 颞顬:颞骨,头骨之一。在顶骨下方位于两耳上前方的部位,形状扁平。《广韵.入声.叶韵》:「颞,颞顬,鬓骨。」

解释:螄读音:sī。参见「螺蛳」条。

解释:擞读音:sǒu。参见「抖擞」、「擞抖抖」等条。其他字义擞读音:sòu。动词 用火条或火筷子插到火炉里,把灰摇掉或拨除。【组词】:「把炉子擞一擞。」

解释:穌读音:sū。动词 苏醒、死而复生。【组词】:「复稣」。也作「苏」、「苏」。

解释:錟读音:tán。名词 长矛。《说文解字.金部》:「锬,长矛也。」其他字义錟读音:xiān。形容词 锋利。《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强弩在前,锬戈在后。」

解释:镗读音:tāng。名词 乐器名。即小镗锣。一种形似小铜盘的打击乐器。俗称为「镗儿」。状词 形容钟鼓声或锣声。《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其他字义镗读音:táng。名词 一种机器加工的方法。参见「镗床」、「镗孔」等条。

解释:劓读音:yì。动词 古代割去鼻子的刑罚。《战国策.楚策》:「王曰:『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新唐书.卷二一六.吐蕃传上》:「其刑,虽小罪必抉目,或刖、劓。」动词 比喻铲除、去除。《北史.卷一二.隋恭帝本纪》:「诛锄骨肉,屠劓忠良。」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三九出》:「奸雄既劓,跨荆湘荣专一隅。」

解释:覦读音:yú。动词 企求、冀求。【组词】:「觊觎」。《后汉书.卷五五.章帝八王传.河间孝王开传》:「云与中大夫赵王谋图不轨,闚觎神器。」《陈书.卷三一.萧摩诃传》:「会隋总管贺若弼镇广陵,窥觎江左,后主委摩诃备御之任。」

解释:縕读音:yùn。名词 新旧相混的棉絮。《礼记.玉藻》:「纩为茧,縕为袍。」汉.郑玄.注:「纩,谓今之新绵也;縕,谓今之纩及旧絮也。」名词 乱麻。《汉书.卷四五.蒯通传》:「(里母)即束縕请火于亡肉家。」唐.颜师古.注:「縕,乱麻也。」形容词 纷乱。汉.扬雄《法言.孝至》:「齐桓之时縕,而春秋美邵陵,习乱也。」晋.李轨.注:「縕,乱也。」其他字义縕读音:yūn。名词 赤黄色。明.张自烈《正字通.糸部》:「縕,赤黄间色也。」名词 参见「絪縕」条。

解释:錾读音:zàn。名词 凿刻金石的工具。《说文解字.金部》:「錾,小凿也。」也称为「錾子」。动词 镌刻、雕凿。【组词】:「錾花」、「錾字」。《红楼梦.第六六回》:「又将鸳鸯剑取出,……一把上面錾一鸳字,一把上面錾一鸯字。」《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你家常常錾凿什么东西?」

解释:甑读音:zèng。名词 古代蒸煮食物的瓦器,底部有许多小孔,放在鬲上,有如现代的蒸笼。《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解释:膪读音:chuài。名词 囊膪:猪肉靠近两乳的部分。

解释:瘵读音:zhài。名词 疾病。《尔雅.释诂下》:「瘵,病也。」唐.李白〈为吴王谢责赴行在迟滞表〉:「年过耳顺,风瘵日加。」名词 肺结核。【组词】:「痨瘵」。《聊斋志异.卷三.连城》:「未几,女病瘵,沉痼不起。」名词 灾害。《文选.木华.海赋》:「天纲浡潏,为凋为瘵。」形容词 痛苦。《诗经.大雅.瞻卬》:「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解释:鍺读音:zhě。名词 (germanium,Ge)化学元素。原子序32。金属元素之一。粉末状的锗呈暗蓝色,结晶状的锗为银白色脆金属。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中不被氧化,有单向导电功能。存于煤矿、铁矿及若干银矿、铜矿中。可用于电晶体和整流器等仪器的制造。

解释:縐读音:zhòu。名词 表面有皱纹的纺织品。【组词】:「湖绉」。形容词 有皱纹的。【组词】:「绉纱」、「绉布」。

解释: 膳 读音: shàn 。 动词 置备食物。《说文解字.肉部》:「膳,具食也。」 动词 进献饭食。《吕氏春秋.离俗览.上德》:「太子祠而膳于公,丽姬易之。」 名词 饭食。【组词】:「早膳」、「晚膳」、「用膳」。《文选.曹植.箜篌引》:「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解释: 蹂 读音: róu 。 动词 践踏。《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唐.柳宗元〈招海贾文〉:「上党易野恬以舒,蹈蹂厚土坚无虞。」

解释: 輸 读音: shū 。 动词 运送。【组词】:「运输」、「输油」。《左传.僖公十三年》:「秦于是乎输粟于晋。」 动词 捐献、献纳。《左传.襄公九年》:「魏绦请施舍,输积聚以贷。」《汉书.卷五八.卜式传》:「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动词 失败。【组词】:「比赛结果,他们输了三球。」 名词 负、败。【组词】:「服输」、「认输」。 名词 姓。如汉代有输子阳。

解释: ● 穇 cǎn ㄘㄢˇ  ◎ 〔~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有很多分枝,叶子狭长,子实可以吃,亦可以做饲料。 其它字义 ● 穇 shān ㄕㄢˉ  ◎ 〔稴~〕穗不实。 其它字义 ● 穇 cēn ㄘㄣˉ  ◎ 禾长的样子。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穇 cǎn

解释: ● 憷 chù ㄔㄨˋ  ◎ 害怕,畏缩:发~。~头。~场。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憷 chù 〈动〉 〈方〉∶害怕,畏缩 [be a fraid of]。如:这孩子憷见生人

解释: ● 鍀 dé ㄉㄜˊ  ◎ 见“锝”。

解释: ● 鍃 huò ㄏㄨㄛˋ  ◎ 见“锪”。

解释: ● 錈 juǎn ㄐㄩㄢˇ  ◎ 见“锩”。

解释: ● 錇 péi ㄆㄟˊ  ◎ 见“锫”。

解释: ● 鍁 xiān ㄒㄧㄢˉ  ◎ 见“锨”。

【相关文章】

五行属水笔画10的汉字 10画属水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火笔画10的汉字 10画属火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木笔画23的汉字 23画属木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火笔画20的汉字 20画属火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金笔画6的汉字 6画属金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金笔画11的汉字 11画属金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土的字大全 五行属性为土的汉字有哪些

五行属土笔画23的汉字 23画属土的字有哪些

汉字的五行属性如何划分的

五行属木笔画7的汉字 7画属木的字有哪些

标签:五行属性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jiaoyu/m5f0kwg4.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