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木笔画16的汉字 16画属木的字有哪些

日期:2022-07-15发布:小骄傲
位置:首页 > 学习教育

大家在取名字的时候,有的人喜欢把八字命理和汉字的五行属性结合起来,比如八字里缺木就取用五行属性为木的字来平衡。下面为大家整理五行属木笔画为16画的汉字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五行属木笔画16的汉字

篳、篦、邀、穎、瘿、營、嬴、螢、篚、閼、諤、噩、閾、螓、橘、擀、獲、縣、磲、檎、撿、嘴、鼽、篘、鞘、篡、薪、蕹、篪、橫、鲵、檠、薔、縈、蕻、嚆、髻、館、激、篙、魈、蕭、樾、篰、築、樸、薇、樨、橼、圜、橙、縊、糕、橋、薩、鴝、醛、糗、擎、頸、薤、諧、薛、嘯、橈、篩、親、缲、橇、黔、褰、篷、器、橹、篥、蕾、篱、瞰、鲲、窺、鄺、麇、獪、噲、橛、頰、窶、遽、據、踽、舉、薊、鲸、噤、劑、冀、缴、徼、缰、薑、彊、薦、諫、縑、璣、機、墼、薈、謊、癀、黉、薨、鴣、篝、膩、薜、縞、穑、橱、縉、篤、薅、瞘、篮、樵、磬、薮、薟、閻、諺、赝、薏、樽、樹、薯、薋、耩、犟、蕷

五行属木笔画16的汉字

五行属木笔画16的汉字解释

解释:篳读音:bì。名词 本指以荆条编成的篱笆、门扉或其他遮挡物。后泛指以荆条或竹子编成的器物。【组词】:「筚门」。名词 参见「筚篥」条。

解释:篦读音:bì。名词 用竹片、牛骨或金属等制成的细齿梳子,用以除去发垢,或插在头上当发饰。唐.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耳聋须画字,发短不胜篦。」唐.白居易〈琵琶行〉:「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解释:邀读音:yāo。动词 招请、约请。【组词】:「应邀出席」。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动词 求取。【组词】:「邀功」。唐.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诗:「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不妄希求恩顾以全禄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动词 拦截、阻挡。《旧唐书.卷一三五.卢杞传》:「长安为之罢市,百姓相率千万众邀宰相于道诉之。」

解释:穎读音:yǐng。名词 禾的尖端。《说文解字.禾部》:「颖,禾末也。」《书经.微子之命》:「唐叔得禾,异亩同颖。」《文选.左思.魏都赋》:「喜颖离合以??,醴泉涌流而浩浩。」名词 物体尖锐的末端。《文选.左思.吴都赋》:「钩爪锯牙,自成锋颖。」名词 笔尖。《警世通言.卷九.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李白……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牋上,手不停挥。」名词 才能出众的人。《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皆当世秀颖,一时显器。」形容词 聪明的。【组词】:「聪颖」。形容词 新的、特出的。【组词】:「新颖」。

解释:瘿读音:yǐng。名词 长在脖子上的囊状瘤。《说文解字.疒部》:「瘿,颈瘤也。」《洛阳伽蓝记.卷二.景宁寺》:「所谓阳翟之民,不知瘿之为丑。」名词 树木上突起的赘瘤。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丝繁煮细蓴,长歌敲柳瘿。」《聊斋志异.卷一.娇娜》:「未几,割断腐肉,团团然如树上削下之瘿。」

解释:營读音:yíng。名词 军队驻扎的地方。【组词】:「军营」、「兵营」。《隋书.卷七零.李密传》:「让欲乘胜进破其营,会日暮,密固止之。」名词 陆军的编制单位。五百人为一营。【组词】:「第一营」、「第九营」。名词 活动的组织名称。【组词】:「夏令营」、「战斗营」、「天体营」。动词 谋求。【组词】:「营利」、「钻营」。唐.韩愈〈送穷文〉:「蝇营狗苟,驱去复还。」动词 管理。【组词】:「营业」、「公营」。《淮南子.主术》:「执正营事,则谗佞奸邪无由进矣。」动词 建设、建造。【组词】:「营造」、「营建」。《清史稿.卷一二九.河渠志四》:「自五年分局至七年,营成水田六千顷有奇。」动词 眩惑。通「荧」。《淮南子.原道》:「不足以营其精神,乱其气志。」汉.高诱.注:「营,惑也。」动词 测量。《吕氏春秋.孟冬纪.节丧》:「审棺椁之厚薄,营丘垄之小大高卑薄厚之度,贵贱之等级。」

解释:嬴读音:yíng。形容词 有剩余的。【组词】:「嬴利」、「嬴余」。动词 得胜。同「赢」。《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困则使太后弟穰侯为和,嬴则兼欺舅与母。」动词 背负、承担。《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论曰:「邓公嬴粮徒步,触纷乱而赴光武,可谓识所从会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然史之为任,乃弥纶一代,负海内之责,而嬴是非之尤。」名词 姓。如秦始皇姓嬴名政。

解释:螢读音:yíng。参见「萤火虫」条。

解释:篚读音:fěi。名词 古代盛物用的圆形竹器。《广韵.上声.尾韵》:「篚,竹器,方曰筐,圆曰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筐篚苞苴,故当轻于天下之宝耳。」

解释:閼读音:è。动词 阻塞、壅塞。《列子.杨朱》:「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谓之阏聪;目之所欲见者美色,而不得视,谓之阏明。」唐.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序〉:「孰能阏其势,而争夫光者乎?」名词 遮挡的器物。《荀子.礼论》:「抗折,其?以象槾茨番阏也。」唐.杨倞.注:「阏谓门户壅阏风尘者。」《汉书.卷八九.循吏传.召信臣传》:「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其他字义閼读音:yān。参见「阏氏」条。其他字义閼读音:yù。参见「阏与」条。

解释:諤读音:è。名词 正直的言词。《玉篇.言部》:「谔,正直之言也。」宋.郑侠〈示潮州吴宅三甥〉诗:「心虽在规益,世谁受忠谔。」

解释:噩读音:è。形容词 惊恐而吓人的。【组词】:「噩耗」。《周礼.春官.占梦》:「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梦。」宋.范成大〈江州庾楼夜宴〉诗:「客从三峡来,噩梦随奔泷。」形容词 严肃的样子。汉.贾谊《新书.卷八.劝学》:「既过老聃,噩若慈父。」汉.扬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解释:閾读音:yù。名词 门槛。《礼记.玉藻》:「宾入,不中门,不履阈。」唐.白居易〈续古诗〉十首之五:「昼居不踰阈,夜行常秉烛。」名词 门。《文选.曹植.应诏》:「仰瞻城阈,俯惟阙庭。」《文选.潘岳.西征赋》:「戾饮马之阳桥,践宣平之清阈。」唐.李善.注:「长安东出北头第一城门名宣平门。」名词 界限、范围。【组词】:「视阈」、「听阈」。动词 限制。唐.贾至〈虎牢关铭序〉:「宜其咽喉九州,阃阈中夏。」

解释:螓读音:qín。名词 一种头方而阔的小蝉,有文彩。《尔雅.释虫》:「蚻,蜻蜻。」晋.郭璞.注:「如蝉而小。《方言》云:『有文者谓之螓。』」《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唐.孔颖达.正义:「此虫额广而且方。」

解释:橘读音:jú。名词 植物名。芸香科柑属,小乔木或灌木。枝纤细有刺。叶狭长而尖,叶柄与叶片间有关节。花白色五瓣。秋天结果实,也称为「橘」,形小而扁圆,果皮为红黄色,果肉多汁,味甘酸可食。果皮、种子、叶片等均可入药。

解释:

解释:獲读音:huò。动词 猎取、猎得。《易经.解卦.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孟子.滕文公下》:「终日而不获一禽。」动词 取得、得到。【组词】:「获胜」、「查获」、「虏获」、「不劳而获」。《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遭遇时变,以获爵位。」《金史.卷九十.贾少冲传》:「家贫甚,尝道中获遗金,访其主归之。」动词 遭受、遭到。【组词】:「获罪」。《红楼梦.第九三回》:「弟因菲材获谴,自分万死难 偿,幸邀宽宥,待罪边隅。」名词 猎物,打猎所得的东西。《吕氏春秋.不苟论.贵当》:「田猎之获,常过人矣。」《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忘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副词 能够、可以。【组词】:「不获前来」、「不获面辞」。《文选.王粲.从军诗五首之一》:「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其他字义獲读音:huái。参见「获鹿县」条。

解释:縣读音:xiàn。名词 地方政府的行政区域名称。旧时隶属州、府、道,今在省之下、乡镇之上。【组词】:「云林县」、「嘉义县」。名词 古代天子统治的区域。即王畿。《礼记.王制》:「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宇县之中,顺承圣意。」其他字义縣读音:xuán。动词 系、挂。同「悬」。《庄子.外物》:「心若县于天地之闲。」《史记.卷六十九.苏秦传》:「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动词 出示、揭示。同「悬」。《周礼.春官.小宗伯》:「县衰冠之式于路门之外。」《三国志.卷五二.吴书.步骘传》:「县赏以显善。」副词 远、差距大。同「悬」。《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带河阻山,县隔千里。」

解释:磲读音:qú。参见「砗磲」条。

解释:檎读音:qín。名词 林檎:植物名。蔷薇科苹果属,落叶小乔木。叶呈卵形或椭圆形。开淡红色花,果实呈球形,质略硬,似苹果而小,可食。因果味香甘,能招禽鸟,故称为「林檎」。俗称为「花红」、「沙果」。

解释:撿读音:jiǎn。动词 拾取。【组词】:「捡拾」、「捡柴」、「把垃圾捡起来。」动词 挑选。《儒林外史.第三零回》:「择一个日子,捡一个极大的地方。」

解释:嘴读音:zuǐ。名词 本指鸟口。后泛指人与动物的口。【组词】:「张嘴」、「闭嘴」。《西游记.第六回》:「(三郎)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名词 器物上形状或功能像嘴的部位。【组词】:「瓶嘴」、「茶壶嘴」、「烟嘴」。名词 突出如口的地形。【组词】:「山嘴」、「沙嘴」。名词 比喻说话。【组词】:「贫嘴」、「多嘴」、「插嘴」。

解释:鼽读音:qiú。动词 因伤风感冒而鼻塞。《说文解字.鼻部》:「鼽,病寒鼻窒也。」《淮南子.时则》:「冬藏殃败,民多鼽窒。」

解释:篘读音:chōu。名词 用来漉酒去糟的竹笼。《玉篇.竹部》:「篘,酒笼。」唐.白居易〈咏家酝十韵〉:「酿糯岂劳炊范黍,撇篘何假漉陶巾。」动词 漉酒。宋.陆游〈与儿辈小集〉诗:「老子秋来乐事稠,吴秔新捣酒新篘。」

解释:鞘读音:qiào。名词 刀套。【组词】:「还刀入鞘」。唐.卢照邻〈刘生〉诗:「翠羽装刀鞘,黄金饰马铃。」名词 用来盛装银物,以便转运的中空木筒。《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尽着响马贼赶着百十个牲口,驮了银鞘,往小路上去了。」其他字义鞘读音:shāo。名词 拴在鞭子上头的细皮条。《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长鞘马鞭击左股,太岁南行当复虏。」

解释:篡读音:cuàn。动词 夺取。《汉书.卷五五.卫青传》:「大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之。」动词 以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君位或权力地位。《孟子.万章上》:「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 是篡也,非天与也。」《后汉书.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传.齐武王演传》:「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动词 猎取。《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序》:「鸿飞冥冥,弋者何篡焉。」

解释:薪读音:xīn。名词 柴草、柴火。【组词】:「杯水车薪」、「卧薪尝胆」、「釜底抽薪。」名词 工作的酬金。【组词】:「月薪」、「年薪」、「底薪」。

解释:蕹读音:yōng。名词 植物名。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草本。茎柔如蔓,细长中空,嫩茎可食。叶互生,呈长卵形。叶腋开花,花冠呈漏斗形,与牵牛花相似。通称为「蕹菜」。俗称为「空心菜」。

解释:篪读音:chí。名词 乐器名。一种形状像笛的竹管乐器,横吹,有八孔。

解释:橫读音:héng。名词 遮门的栏木。《说文解字.木部》:「横,阑木也。」清.段玉裁.注:「阑,门遮也。引伸为凡遮之称。凡以木阑之,皆谓之横也。」名词 与地平线平行、东西向的线条。与「直」、「竖」、「纵」相对。【组词】:「纵横交错」。《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名词 书法中由左而右的平笔。【组词】:「三横一竖是『王』字。」名词 连横的简称。为战国时张仪所提倡的一种外交政策。与「合纵」相对。《文选.贾谊.过秦论》:「约纵离横,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动词 把直立的东西放平。《仪礼.乡射礼》:「上射揖进坐,横弓却手,自弓下取一个。」宋.苏轼〈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动词 弥漫、笼罩。《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动词 渡过、跨越。《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上乃帅群臣横大河,凑汾阴。」唐.孟郊〈出门行〉:「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形容词 水平的、东西向的。【组词】:「横笛」、「横队」。唐.王建〈织锦曲〉:「窗中夜久睡髻偏,横钗欲堕垂着扇。」元.马致远〈夜行船.百岁光阴一梦蝶套.乔木查〉曲:「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副词 水平的、东西向的。【组词】:「横放」、「横行」、「横冲直撞」、「横渡大西洋」。副词 杂乱的、交错的。【组词】:「妙趣横生」。三国魏.曹植〈酒赋〉:「或颦蹴辞觞,或奋爵横飞。」唐.杜甫〈过郭代公故宅〉诗:「壮公临事断,顾步涕横落。」其他字义橫读音:hèng。形容词 放肆、粗暴、不讲理的。【组词】:「蛮横」、「专横」、「横政」。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词:「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形容词 意想不到的、不正常的。【组词】:「横事」、「横祸」。《儒林外史.第一九回》:「二相公,你如今得了这一注横财,这就不要花费了,做些正经事。」

解释:鲵读音:ní。参见「鲵鱼」条。

解释:檠读音:qíng。名词 辅正弓弩的器具。《淮南子.修务》:「故弓待檠而后能调,剑待砥而后能利。」汉.刘向〈劝学〉:「操弓不返于檠,木受绳则直。」名词 灯架、烛台。宋.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三首之二:「梦断酒醒山雨绝,笑看饥鼠上灯檠。」名词 灯。北周.庾信〈对烛赋〉:「莲帐寒檠窗拂曙,筠笼熏火香盈絮。」元.翁森〈四时读书乐〉诗四首之三:「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动词 矫正。《汉书.卷五四.苏建传》:「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动词 拿、托。通「擎」。《喻世明言.卷一七.单符郎全州佳偶》:「空手忽檠双块玉,污泥挺出并头莲。」

解释:薔读音:qiáng。参见「蔷薇」条。

解释:縈读音:yíng。动词 围绕、缠绕。【组词】:「萦绕」。唐.李白〈蜀道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解释:蕻读音:hòng。形容词 茂盛。《集韵.去声.送韵》:「蕻,茂也。」名词 菜类的长茎。宋.梅尧臣〈志来上人寄示酴醿花并压塼茶有感〉诗:「宣城北寺来上人,独有一丛盘嫩蕻。」

解释:嚆读音:hāo。动词 呼叫。《集韵.平声.爻韵》:「詨,吴人谓叫呼为詨,或作嚆。」

解释:髻读音:jì。名词 盘结于头顶或脑后的头发,有各种形状。【组词】:「云髻」、「倭堕髻」、「钻天髻」。唐.王建〈失钗怨〉诗:「镜中乍无失髻样,初起犹疑堕床上。」宋.刘辰翁〈宝鼎现.红妆春骑〉词:「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

解释:館读音:guǎn。名词 供宾客住宿的地方。【组词】:「旅馆」、「宾馆」。名词 房舍、住所。【组词】:「公馆」、「别馆」、「行馆」。《文选.潘岳.怀旧赋》:「今九载而一来,空馆閴其无人。」名词 供人进行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组词】:「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名词 供客人饮食娱乐或从事某些工作的场所、商店。【组词】:「餐馆」、「酒馆」、「茶馆」、「照相馆」。名词 官署。【组词】:「大使馆」、「领事馆」。名词 旧时授徒教学的场所。【组词】:「蒙馆」。《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虽知不是同调,却也藉他馆地,为读书之资,每事左凑着他。」动词 安顿、接待。《左传.僖公五年》:「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唐.韩愈〈柳州罗池庙碑〉:「其夕,梦翼而告之曰:『馆我于罗池。』」

解释:激读音:jī。动词 水势受阻而喷溅。【组词】:「激起浪花」、「波涛相激」。动词 使有所感发或变化。【组词】:「刺激」、「激励」、「劝将不如激将」、「激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然二子不困戹,恶能激乎?」动词 身体突然受到雨或冷水的刺激。《红楼梦.第三零回》:「他这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形容词 言行率直、急切。【组词】:「激切」、「偏激」。副词 强烈、急剧的。【组词】:「激增」、「激涨」、「激战」。唐.李朝威〈柳毅传〉:「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名词 姓。如汉代有激章。

解释:篙读音:gāo。名词 撑船的竹竿或木棍。【组词】:「撑篙」。明.孙承宗〈渔家〉诗:「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 凉月雪模糊。」

解释:魈读音:xiāo。参见「山魈」条。

解释:蕭读音:xiāo。名词 一种香草。即艾蒿。《说文解字.艹部》:「萧,艾蒿也。」《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正义引陆机曰:「今人所谓荻蒿者是也。」名词 姓。如南朝梁有萧统。形容词 寂寥、冷清。【组词】:「萧索」、「萧瑟」、「景气萧条」。晋.刘伶〈北芒客舍诗〉:「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形容词 庄严、恭谨。通「肃」。《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

解释:樾读音:yuè。名词 树荫。《玉篇.木部》:「樾,楚谓两树交阴之下曰樾。」《淮南子.人间》:「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宋.苏轼〈中秋月寄子由〉诗三首之二:「三更歌吹罢,人影乱清樾。」

解释:篰读音:bù。名词 简牍、简册之类。《玉篇.竹部》:「篰,竹牍也。」名词 用细竹片编成的竹器。【组词】:「竹篰」。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一八.按唐仲友第三状》:「去年有客人贩到鮝鲑一舡,凡数百篰。」

解释:築读音:zhú。动词 捣土使之坚实。《仪礼.既夕礼》:「甸人筑坅坎。」汉.郑玄.注:「筑,实土其中坚之。」动词 建造。【组词】:「建筑」、「筑路」。《左传.庄公元年》:「秋,筑王姬之馆于外。」《史记.卷一一零.匈奴传》:「汉为单于筑邸于长安。」动词 捅、刺。《西游记.第八回》:「他撞上来,不分好歹,望着菩萨举钉钯就筑。」名词 宅第、居室。【组词】:「小筑」、「雅筑」。宋.史浩〈蓦山溪.清谈无限〉词:「君侯洒落,卜筑开冰沼。三径直危楼,遍岩隈、幽花香草。」名词 捣土打墙的木杵。《左传.宣公十一年》:「称畚筑,程土物。」唐.孔颖达.正义:「筑者,筑土之杵。」唐.卢肇〈汉堤〉诗:「披岘斲楚,飞石挽土,举筑殷雷,骇汗霏雨。」名词 姓。如明代有筑应祥。

解释:樸读音:pú。名词 未加工成器的木材。《说文解字.木部》:「朴,木素也。」清.段玉裁.注:「以木为质,未雕饰,如瓦器之坯然。」汉.王充《论衡.量知》:「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名词 本真。《老子.第二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名词 货物的成本。《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形容词 笃厚、简而厚重的。【组词】:「朴素」、「简朴」、「朴拙」。《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唐.杜牧〈答庄充书〉:「是以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

解释:薇读音:wéi。名词 植物名。紫萁科紫萁属,多年生草本。叶由地下根茎丛生,叶上生孢子囊,幼嫩时可供食用,多生于山野向阳草地。

解释:樨读音:xī。参见「木樨」条。其他字义樨读音:xū。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橼读音:yuán。名词 植物名。芸香科柑属,常绿小乔木。枝上有硬棘针,叶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状,淡绿色。果实长圆形,皮厚而有香味,成熟时呈柠檬黄的颜色,可供观赏,也可浸于砂糖中供食用。果皮、花、叶可提炼为芳香剂。

解释:圜读音:yuán。名词 天体。《易经.说卦》:「乾为天,为圜。」《楚辞.屈原.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名词 圆、圆形。《周礼.冬官考工记.舆人》:「圜者中规,方者中矩。」《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序》:「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其他字义圜读音:huán。动词 环绕、围绕。《资治通监.卷四四.汉纪三十六.明帝永平二年》:「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解释:橙读音:chéng。名词 植物名。芸香科柑属,常绿小乔木。叶长卵形,初夏开白花,果实经霜早熟,形状为圆形而色黄,果肉酸性极强,富含维他命C,果汁作调味及饮料用。果皮香气甚烈,可供药用。名词 一种黄中带着微红的颜色。【组词】:「彩虹共有红、橙、黄、绿等七种颜色。」

解释:縊读音:yì。动词 用绳索勒紧脖子而死亡。【组词】:「缢死」、「自缢」。《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治父。」

解释:糕读音:gāo。名词 用米、麦或豆类磨成的粉,加水、蛋或牛奶等调为糊状物,蒸烤成的块状食品。【组词】: 「年糕」、「蛋糕」、「绿豆糕」。

解释:橋读音:qiáo。名词 架在河面上接通两岸的建筑物。《说文解字.木部》:「桥,水梁也。」【组词】:「吊桥」、「长桥卧波」、「铁桥」、「独木桥」。宋.陆游〈沈园〉诗二首之一:「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名词 建在市区交通要道上,像桥梁一样的建筑物。【组词】:「天桥」、「陆桥」。名词 一种乔木。参见「桥梓」条。名词 姓。如汉代有桥玄。

解释:薩读音:sà。名词 参见「菩萨」条。名词 姓。如明代有萨琦。

解释:鴝读音:qú。动物名。鸫亚科。身体小,尾巴长,羽毛美丽,嘴短而尖,鸣声悦耳。如蓝歌鸲、红尾鸲、短翅鸲。

解释:醛读音:quán。名词 一种含羰基的有机化合物。系一级醇氧化之初产物。由羰基和一个羟基、一个氢原子结合而成。【组词】:「甲醛」、「乙醛」。

解释:糗读音:qiǔ。名词 乾粮。《孟子.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唐.柳宗元〈零陵三亭记〉:「鸡豚糗醑,得及宗族。」名词 姓。如汉代有糗宗。动词 黏在一起。【组词】:「面煮好不吃,一会儿就糗了!」形容词 形容当场出丑,不知所措的样子。【组词】:「好糗」、「糗呆了」。

解释:擎读音:qíng。动词 高举、支撑。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一下.释诂》:「擎,举。」【组词】:「一柱擎天」。唐.张说〈姚文贞公神道碑〉:「八柱擎天,高明之位定。」动词 持、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婢擎金澡盘盛水,瑠璃碗盛澡豆。」唐.杜甫〈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诗:「药许邻人斸,书从稚子擎。」动词 承受、接受。【组词】:「做事勤快点,不要老是想擎现成的。」

解释:頸读音:jǐng。名词 头与躯干相连的部分。【组词】:「引颈而望」。《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名词 器物瓶口下如人颈的部分。【组词】:「瓶颈」。《礼记.投壶》:「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其他字义頸读音:gěng。名词 脖子的后面部分。【组词】:「脖颈儿」。

解释:薤读音:xiè。名词 植物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似韭,中空,自地下鳞茎丛生。花紫色,伞形花序。鳞茎及嫩叶可食。

解释:諧读音:xié。动词 和合、调和。《书经.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左传.襄公十一年》:「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动词 办成、说妥。《董西厢.卷三》:「愿先生变雅操为和声,以词挑之,事必谐矣。」《镜花缘.第一五回》:「老师如携门生信去,此事断无不谐。」动词 商议、协调。《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张让传》:「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形容词 滑稽、戏谑。【组词】:「诙谐」。《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

解释:薛读音:xuē。名词 国名。故址约在今国内山东省滕县东南。名词 姓。如唐代有薛仁贵。

解释:嘯读音:xiào。动词 撮口吹出声音、或发出高昂悠长的声响。《诗经.召南.江有汜》:「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唐.王维〈竹里馆〉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动词 鸟类野兽长声鸣叫。【组词】:「虎啸」、「猿啸」。唐.柳宗元〈憎王孙文.序〉:「既熟,啸呼群萃,然后食衎衎焉。」宋.陆游〈春夜读书感怀〉诗:「荒林枭独啸,野水鹅群鸣。」动词 呼唤、号召。【组词】:「啸聚」。南朝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五首之二:「凫鹄啸俦侣,荷芰始参差。」《新唐书.卷二一五.突厥传上》:「伏念败,乃啸亡散,保总 材山,又治黑沙城。」名词 人为或自然所发出高亢宏大的声响。【组词】:「风啸」。

解释:橈读音:náo。名词 船桨。五代十国后蜀.欧阳炯〈南乡子.画舸停桡〉词:「画舸停桡,槿花林外竹横桥。」动词 弯曲。《列子.汤问》:「汨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桡。」《新唐书.卷一三二.吴兢传》:「桡直就曲,斲方为刓。」动词 曲解、歪曲。《汉书.卷九零.酷吏传.周阳由传》:「所爱者,桡法活之,所憎者,曲法灭之。」动词 冤屈。《礼记.月令》:「斩杀必当,毋或枉桡。」《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 上已桡功臣。」动词 扰乱。《易经.说卦》:「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动词 削弱。《汉书.卷一.高帝纪》:「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与郦食其谋桡楚权。」

解释:篩读音:shāi。名词 一种有密孔的竹器,可将粗细不同的颗粒分离。明.张自烈《正字通.竹部》:「筛,竹器,有孔以下物,去粗取细。」唐.李洞〈喜鸾公自蜀归〉诗:「扫石月盈帚,滤泉花满筛。」也称为「筛子」。动词 用筛子过滤东西。【组词】:「筛米」。《汉书.卷五一.贾山传》:「县石铸钟虡,筛土筑阿房之宫。」动词 从孔隙中透过或漏下。多指风、光线等。【组词】:「月光从竹帘外筛进来。」宋.范成大〈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诗:「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动词 洒、落。《董西厢.卷七》:「况是暮春天色,落红万点,风儿细细,雨儿微筛。」《西游记.第八三回》:「棒举一天寒雾漫,剑迎满地黑尘筛。」动词 斟酒、倒酒。《警世通言.卷一九.崔衙内白鹞招妖》:「衙内见筛下酒色红,心中早惊:『如何恁地红!』」动词 温酒。【组词】:「把酒筛一筛再喝!」《红楼梦.第六三回》:「两个老婆子蹲在外面火盆上筛酒。」动词 敲打。【组词】:「筛了几下锣。」《水浒传.第四八回》:「宋江又教小喽罗筛锣,聚拢众好汉,且战且走。」动词 妄言、胡言乱语。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三出》:「则你那小鬼头胡乱筛,俺判官头何处买?」

解释:親读音:qīn。名词 父母。亦单指父亲或母亲。【组词】:「双亲」、「慈亲」。《礼记.奔丧》:「始闻亲丧。」《史记.卷九三.卢绾传》:「卢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卢绾同日生。」名词 泛称和自己有血缘或因婚姻而建立亲戚关系的人。【组词】:「近亲」、「姻亲」。唐.杜甫〈送远〉诗:「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名词 婚姻。【组词】:「结亲」、「成亲」。名词 新娘。【组词】:「娶亲」、「迎亲」。《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话表送亲的张姑娘合褚大娘子扶着何玉凤姑娘上了轿。」名词 关系密切,可以信任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惠怀无亲,内外弃之。」名词 情谊。《荀子.非相》:「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名词 姓。如周代有亲弗。动词 接近。《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动词 爱。【组词】:「相亲相爱」。《孟子.滕文公上》:「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动词 接吻,或用面部接触。【组词】:「低下头去亲一亲孩子。」《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戴着斗笠亲嘴──差着一帽子。」形容词 本人的、自己的。【组词】:「亲自」、「亲手」、「亲眼目睹」。形容词 有直接血统关系的。【组词】:「亲兄弟」、「亲姊妹」、「亲骨肉」。形容词 关系密切的、值得信任的。《孟子.梁惠王下》:「王无亲臣矣。」副词 本身直接参与处理。【组词】:「亲理家务」。宋.范成大〈岩桂〉诗三首之二:「越城芳径手亲栽,红浅黄深次第开。」其他字义親读音:qìng。参见「亲家」条。

解释:缲读音:zǎo。名词 有文采的丝织品。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四》:「余在扬州江鲁佩家,见桓圭,长七寸,葵首垂缲,质粹沁红,真三代物也。」其他字义缲读音:sāo。动词 煮茧抽丝。通「缫」。唐.李白〈赠清漳明侄聿〉诗:「缲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

解释:橇读音:qiāo。名词 在泥地上行走或雪地里滑行的工具。【组词】:「雪橇」。《史记.卷二.夏本纪》:「水行乘船,泥行乘橇。」

解释:黔读音:qián。名词 黑色。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八上.释器》:「黔,黑也。」《左传.襄公十七年》:「泽门之皙 ,实与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名词 国内贵州省的简称。贵州省在战国时属楚黔中地,故称为「黔」。名词 姓。如春秋时齐国有黔敖。动词 晒黑、熏黑。《庄子.天运》:「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唐.陆龟蒙〈秋日遣怀十六韵寄道侣〉诗:「故疾因秋召,尘容畏日黔。」形容词 黑色的。《淮南子.修务》:「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

解释:褰读音:qiān。名词 套裤。《说文解字.衣部》:「褰,裤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在乾侯,徵褰与襦。」动词 提起、揭起。《诗经.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唐.孟浩然〈题长安主人壁〉诗:「枕席琴书满,褰帷远岫连。」动词 开、散开。《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自非烟褰雨霁,不辨见此远山矣。」

解释:篷读音:péng。名词 在车、船上的遮蔽物,用竹片或油布等搭设而成。【组词】:「车篷」、「船篷」。名词 船帆。《三国演义.第四九回》:「那篷堕落下水,其船便横。」《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拽起满篷,倒使转向黄天荡去。」名词 借指船。唐.皮日休〈寄怀南阳润卿〉诗:「何事对君犹有愧,一篷冲雪返华阳。」

解释:器读音:qì。名词 用具的总称。【组词】:「陶器」、「容器」、「兵器」、「投鼠忌器」。《易经.系辞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名词 度量、胸怀。【组词】:「器度宽广」、「器量弘深」。《论语.八佾》:「管仲之器小哉?」名词 才能、能力。【组词】:「大器晚成」。《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名词 器官。【组词】:「生殖器」。名词 姓。如商代有器氏尊。动词 重视、看重。【组词】:「器重」。《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自在枢机,谢遣门人,拒绝知友,唯在公家而已,朝廷器之。」

解释:橹读音:lǔ。名词 城上供防御而无顶盖的了望楼。《玉篇.木部》:「橹,城上守御望楼。」《晋书.卷八一.朱伺传》:「伺又率诸军围守之,遂重柴绕城,作高橹,以劲弩下射之,又断其水道。」名词 划水使船前进的器具。明.张自烈《正字通.木部》:「桨,行舟具,长大曰橹,短小曰桨。」《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唐.徐铉〈过江〉诗:「登舻望城远,摇橹过江迟。」名词 古代的兵器。即大盾、大戟。《左传.襄公十年》:「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晋.杜预.注:「橹,大盾也。」《晋书.卷一.宣帝纪》:「起土山地道,楯橹钩橦,发矢石雨下,昼夜攻之。」

解释:篥读音:lì。参见「觱篥」条。

解释:蕾读音:lěi。名词 含苞未开的花。【组词】:「花蕾」、「蓓蕾」。

解释:篱读音:lí。名词 以竹或树枝编成的栅栏。【组词】:「竹篱」。晋.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朝宋.沈约〈宿东园诗〉:「槿篱疏复密,荆扉新且故。」

解释:瞰读音:kàn。动词 看、眺望。《文选.扬雄.羽猎赋》:「东瞰目尽,西畅无崖。」动词 从高处往下看。【组词】:「鸟瞰」、「俯瞰」。《楚辞.屈原.九章.悲回风》:「冯崑仑以瞰雾,隐岷山以清江。」动词 窥视。《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解释:鲲读音:kūn。名词 鱼苗。《尔雅.释鱼》:「鲲,鱼子。」晋.郭璞.注:「凡鱼之子,总名鲲。」《国语.鲁语上》:「泽不伐夭,鱼禁鲲鲕。」三国吴.韦昭.注:「鲲,鱼子也。鲕,未成鱼也。」名词 古代传说中的大鱼。《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解释:窺读音:kuī。动词 从隐密处或孔隙中偷看。《说文解字.穴部》:「窥,小视也。」【组词】:「偷窥」、「以管窥天」。《孟子.滕文公下》:「钻穴隙相窥。」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动词 泛指见、观看。《吕氏春秋.审应览.精谕》:「目视于无形,耳听于无声,商闻虽众,弗能窥矣。」《明史.卷一二八.刘基传》:「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动词 侦视、探测。唐.李白〈关山月〉诗:「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宋.苏辙〈六国论〉:「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解释:鄺读音:kuàng。名词 姓。如明代有邝埜。其他字义鄺读音:guǎng。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麇读音:jūn。名词 动物名。即獐。哺乳纲偶蹄目。似鹿而小,无角。性机警,善跳跃。《说文解字.鹿部》:「麇,獐也。」其他字义麇读音:qún。副词 成群。【组词】:「麇集」。《左传.昭公五年》:「求诸侯而麇至。」晋.杜预.注:「麇,群也。」

解释:獪读音:kuài。形容词 奸诈狡猾。【组词】:「黠狯」、「狡狯」。《新唐书.卷八八.裴寂传》:「马三宝,性敏狯。」

解释:噲读音:kuài。名词 咽喉。《说文解字.口部》:「哙,咽也。」清.段玉裁.注:「哙者,会也,声气所会也。」副词 称心、畅快。通「快」。《淮南子.精神》:「当此之时,哙然得卧,则亲戚兄弟欢然而喜。」

解释:橛读音:jué。名词 小木桩、短木头。【组词】:「木头橛子」。《水浒传.第二三回》:「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也称为「橛子」、「橛儿」。名词 马口中所衔的横木。《韩非子.奸劫弑臣》:「无捶策之威,衔橛之备,虽造父不能以服马。」名词 禾稼的残根。【组词】:「稻橛」、「麦橛」。动词 击。《山海经.大荒东经》:「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解释:頰读音:jiá。名词 面部两旁颧骨以下的部分。【组词】:「两颊绯红」、「面颊」。汉.王充《论衡.自纪》:「人面色部,七十有余,颊肌明洁,五色分别。」

解释:窶读音:jù。名词 贫穷。《尔雅.释言》:「窭,贫也。」《明史.卷一六四.黄泽传》:「贪者放利行私,廉者终窭莫诉。」形容词 鄙陋。《庄子.外物》:「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抑固窭邪,亡其略弗及邪?」《韩非子.诡使》:「而惇慤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其他字义窶读音:lóu。参见「瓯窭」条。

解释:遽读音:jù。名词 驿车。《尔雅.释言》:「遽,传也。」晋.郭璞.注:「皆传车驿马之名。」《左传.昭公二年》:「闻之,惧弗及,乘遽而至。」动词 惊慌、恐惧。《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波涌,孙、王诸人色并遽。」形容词 急忙、迫促。《国语.晋语四》:「(头头)谓谒者曰:『……国君而雠匹夫,惧者众矣。』谒者以告,公遽见之。」《礼记.檀弓上》:「故丧事虽遽,不陵节。」形容词 窘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副词 忽然、突然。【组词】:「遽闻」、「欲行遽止」。《聊斋志异.卷四.促织》:「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连词 遂、就。《汉书.卷四三.陆贾传》:「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文选.左思.魏都赋》:「虽自以为道洪化以为隆,世笃玄同,奚遽不能与之踵武而齐其风?」

解释:據读音:jù。动词 倚靠。《诗经.邶风.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据。」《战国策.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动词 占有、占守。【组词】:「割据」、「窃据」、「据为己有」。《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先据北山上者胜。」动词 按照、依照。【组词】:「据说如此」、「据理力争」、「据实相告」。动词 引证、援引。【组词】:「引经据典」。《新唐书.卷一三二.刘子玄传》:「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名词 凭证,可作为证明的事物。【组词】:「借据」、「收据」、「真凭实据」、「无凭无据」。《金史.卷五五.百官志一》:「中选者试官给据,以名报有司。」名词 姓。如明代有据成。

解释:踽读音:jǔ。参见「踽偻」、「踽踽」等条。

解释:舉读音:jǔ。动词 扛起、抬起、往上托。【组词】:「举手」、「高举」。《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山月。」动词 推荐、推选。【组词】:「推举」、「选举」。《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动词 提出。【组词】:「列举」、「检举」、「举例说明」。《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宋.陆游〈山园杂咏〉诗:「汗青事业都忘尽,时赖吾儿举话端。」动词 兴起、发动。【组词】:「举义」、「百废待举」。动词 飞。《文选.张衡.西京赋》:「鸟不暇举,兽不得发。」宋.苏轼〈渔父.渔父笑〉词:「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动词 生育。【组词】:「一举得男」。《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名词 行为、动作。【组词】:「壮举」、「义举」、「善举」、「一举一动」。名词 举人的简称。【组词】:「武举」、「中举」。形容词 全部的、整个的。【组词】:「举国上下」、「举世公认」、「举国欢腾」。

解释:薊读音:jì。名词 菊科蓟属植物的泛称。大草本,有刺针,叶互生。花顶生,呈穗状,紫红或白色,小花圆形。约有一百五十种。名词 地名。唐玄宗开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渔阳,约当今国内河北省蓟县。名词 姓。如汉代有蓟子训。

解释:鲸读音:jīng。名词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鲸目。生活在海洋中,胎生,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外形像鱼,用肺呼吸,鼻孔位于头顶上,故常露出水面呼吸。皮、肉可食,脂肪可制油,亦供医药及工业之用。俗称为「鲸鱼」。

解释:噤读音:jìn。动词 闭嘴不作声。【组词】:「噤若寒蝉」、「噤口不语」。《史记.卷一零一.袁盎鼂错传》:「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名词 因受惊或受寒而身体颤抖的现象。【组词】:「冻噤」、「打了个寒噤」。

解释:劑读音:jì。名词 经调配而成的药品或化学制品。【组词】:「药剂」、「针剂」、「消毒剂」、「杀虫剂」、「防腐剂」。名词 一定的分量。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二:「盖以事逐情生,费从事广,物有剂而用无节,夫安得不乏乎?」名词 量词。计算经过调配后的药物的单位。【组词】:「他吃了这三剂中药后,病情已逐渐稳定。」、「小宝已接种了第三剂疫苗。」动词 调和。【组词】:「调剂」。《后汉书.卷八零.文苑传下.刘梁传》:「和如羹焉,酸苦以剂其味。」

解释:冀读音:jì。动词 希望。【组词】:「希冀」、「冀望」。《楚辞.屈原.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冀其自新。」名词 国名。周代时所建,后灭于晋。名词 国内河北省的简称。

解释:缴读音:jiǎo。动词 交纳、交出。【组词】:「缴费」、「缴库」、「缴械」、「缴作业簿」。动词 缠绕。唐.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诗:「娑萝掩映迷仙洞,薜荔累垂缴古松。」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八.器部.缴脚布》:「缴脚布。时珍曰:『即裹脚布也,古名行縢。』」动词 搅动、搅拌。通「搅」。宋.苏轼〈蠍虎〉诗:「闇中缴尾伺飞虫,巧捷功夫在腰膂。」《水浒传.第二回》:「王进却不打下来,将棒一掣,却望后生怀里直搠将来。只一缴,那后生的棒丢在一边,扑地望后倒了。」其他字义缴读音:zhuó。名词 系在箭尾的丝绳,随箭射出后,便于寻找猎物或回收箭枝。《孟子.告子上》:「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唐.崔涂〈孤雁〉诗二首之二:「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解释:徼读音:jiào。动词 巡察。【组词】:「徼循」。《荀子.富国》:「其候徼支缭,其竟关之政尽察。」《文选.陆倕.新刻漏铭序》:「揆景测辰,徼宫戒井。」名词 边界、边塞。《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南至牂柯为徼。」名词 小路。《汉书.卷一零零.叙传上》:「据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贵。」唐.李贺〈春归昌谷〉诗:「花蔓阂行輈,縠烟暝深徼。」其他字义徼读音:jiāo。动词 抄袭、窃取。《论语.阳货》:「恶徼以为智者,恶不孙以为勇者。」其他字义徼读音:jiǎo。参见「徼幸」条。其他字义徼读音:yāo。动词 要求。《左传.文公十二年》:「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以事君。」《汉书.卷六四 .严安传》:「侈而无节,则不可赡,民离本而徼末矣。」动词 招致。《左传.昭公三年》:「余不能治余县,又焉用州?其以徼祸也。」《荀子.儒效 》:「小人则日徼其所恶。」动词 拦阻、拦截。《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然后囿驺虞之珍群,徼麋鹿之怪兽。」

解释:缰读音:jiāng。名词 系在马颈上的绳子。【组词】:「缰绳」、「脱缰野马」。其他字义缰读音:gāng。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薑读音:jiāng。名词 植物名。蘘荷科蘘荷属,多年生草本。叶长披针形,叶脉平行。穗状花序,花冠唇形。地下茎肥大,呈不规则块状,色黄,味辛辣,可作蔬菜、调味料,并供药用。经过乾燥处理后,可为芳香剂、兴奋剂、驱风剂等。也称为「生姜」。

解释:彊读音:qiáng。名词 硬弓。《说文解字.弓部》:「强,弓有力也。」名词 姓。如汉代有强华。形容词 壮盛、健壮。同「强」。《书经.洪范》:「身其康强。」《墨子.修身》:「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动词 加强。同「强」。《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其他字义彊读音:qiǎng。动词 迫使、使用强力。同「强」。《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任人之长,不强其短。」副词 尽力、竭力。同「强」。《淮南子.修务》:「名可务立,功可强成。」汉.高诱.注:「强,勉也。」

解释:薦读音:jiàn。名词 兽类所吃的草。《说文解字.廌部》:「兽之所食艹。」《庄子.齐物论》:「民食刍豢,麋鹿食荐。」名词 草蓆、草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既无余席,便坐荐上。」《晋书.卷九六.列女传.陶侃母湛氏传》:「湛氏乃彻所卧新荐,自剉给其马。」名词 祭品。《礼记.祭义》:「仲尼尝奉荐而进亲也。」动词 藉、衬垫。《汉书.卷六八.霍光传》:「韦絮荐轮,侍婢以五采丝挽显,游戏第中。」《文选.贾谊.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动词 呈献、进献。《论语.乡党》:「君赐腥,必熟而荐之。」《礼记.祭义》:「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动词 推举。【组词】:「推荐」。《孟子.万章上》:「诸侯能荐人于天子。」副词 屡次、重复。《诗经.大雅.云汉》:「天降丧乱,饥馑荐臻。」宋.曹勋〈入塞〉诗:「数日望回骑,荐致临风悲。」

解释:諫读音:jiàn。动词 用言语或行动劝告别人改正错误。【组词】:「劝谏」、「规谏」。《孟子.万章下》:「君有大过则谏。」《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臣以事有不可,故谏。」动词 纠正、更改。《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名词 姓。如汉代有谏忠。

解释:縑读音:jiān。名词 细致的丝绢。《淮南子.齐俗》:「缣之性黄,染之以丹则赤。」《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东方朔传》:「数赐缣帛,檐揭而去。」

解释:璣读音:jī。名词 不圆的珠子。【组词】:「珠玑」、「明玑」。《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名词 古代天文仪器「璇玑玉衡」上转动的部分。【组词】:「玑衡抚辰仪」(清乾隆所制的浑天仪)。《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名词 星名。古指北斗的第三星。今称为「天玑」。《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北斗七星」句下司马贞索隐引《春秋运斗枢》云:「斗,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

解释:機读音:jī。名词 织布的器具。《史记.卷七一.樗里子甘茂传》:「其母投杼下机,踰墙而走。」唐.杜牧〈杜秋娘〉诗:「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名词 机器的通称。【组词】:「打字机」、「发电机」。名词 飞机的简称。【组词】:「客机」、「战斗机」、「停机坪」。名词 时宜、际会。【组词】:「随机应变」、「勿失良机」。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诗.序〉:「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名词 事物发生、变化的原由。【组词】:「动机」。《礼记.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名词 存于内心的欲望、俗念。【组词】:「心机」。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形容词 重要的、秘密的。【组词】:「军事机密」、「机要秘书」。形容词 巧诈、智巧。【组词】:「机智」、「机巧」。

解释:墼读音:jí。参见「炭墼」、「土墼」等条。

解释:薈读音:huì。形容词 草木繁盛的样子。《说文解字.艹部》:「荟,艹多貌。」《诗经.曹风.候人》:「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动词 遮蔽。《新唐书.卷二一六.吐蕃传下》:「土梨树林荟岩阻,兵易诡伏,不如平凉夷漫坦直,且近泾,缓急可保也。」动词 聚集。【组词】:「人文荟萃」。唐.杜甫.八哀诗.故着作郎贬台州司户萦阳郑公虔:「贯穿无遗恨,荟蕞何技痒。」

解释:謊读音:huǎng。名词 假话,不实在的话。【组词】:「说谎」、「撒谎」、「圆谎」、「漫天大谎」。形容词 虚假不实的。【组词】:「谎言」、「谎话」。《镜花缘.第九九回》:「厨子最爱开谎帐,全要替他核对明白。」动词 欺骗、哄骗。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你做场作戏,也则是谎人钱哩!」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三出》:「便是杜老爷去后,谎了一府州县士民人等许多分子,起了个生祠。」

解释:

解释:黉读音:hóng。名词 学校。【组词】:「黉舍」。《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仇览传》:「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唐.王勃〈乾元殿颂.序〉:「词庭吐凤,翫鸟迹于春黉。」

解释:薨读音:hōng。动词 古代诸侯或大官死亡称为「薨」。《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汉书.卷八一.孔光传》:「及霸薨,上素服临吊者再。」

解释:鴣读音:gū。参见「鹧鸪」、「鹁鸪」等条。

解释:篝读音:gōu。名词 盛器物的竹笼。《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动词 罩住。《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 曰:『大楚兴,陈胜王。』」

解释:膩读音:nì。形容词 食物中油脂多。【组词】:「油腻」、「肥腻」、「这锅猪脚腻的很。」形容词 细致、滑润。【组词】:「细腻」、「滑腻」。《楚辞.宋玉.招魂》:「靡颜腻理,遗视矊些。」唐.吴融〈木笔花〉诗:「嫩如新竹管初齐,粉腻红轻样可携。」形容词 亲近。【组词】:「腻友」。名词 污垢、污秽。【组词】:「垢腻」。晋.潘岳〈皇女诔〉:「手泽未改,领腻如初。」动词 黏着、纠缠。【组词】:「小孩子病了,一直腻着妈妈。」动词 因食物中油脂多,使人不想吃。【组词】:「肥肉腻人。」副词 厌烦。【组词】:「那些话听都听腻了。」、「天天吃肉,你不腻哦!」《红楼梦.第一九回》:「我那里去呢?见了别人就怪腻的。」

解释:薜读音:bì。参见「薜荔」、「薜罗」等条。其他字义薜读音:bò。名词 一种药草。《尔雅.释草》:「薜,山蕲。」名词 山麻,生于山中。《尔雅.释草》:「薜,山麻。」动词 破裂。通「劈」。《周礼.冬官考工记.旊人》:「凡陶旊之事,髻垦薜暴,不入市。」

解释:縞读音:gǎo。名词 白色的丝织品。汉.鼂错〈论贵粟疏〉:「乘坚策肥,屐丝曳缟。」形容词 白色的。【组词】:「缟素」。《诗经.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解释:穑读音:sè。名词 成熟可收割的谷物。《晋书.卷五二.阮种传》:「如农者之殖硗野,旱年之望丰穑。」动词 收割谷物。《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动词 耕种。汉.桓宽《盐铁论.错弊》:「古之仕者不穑,田者不渔。」动词 爱惜、节俭。《左传.昭公元年》:「大国省穑而用之,其何实非命。」

解释:橱读音:chú。名词 贮藏东西用的柜子。【组词】:「碗橱」、「衣橱」。也称为「橱子」、「橱儿」。

解释:縉读音:jìn。名词 红色的丝织物。《说文解字.糸部》:「缙,帛赤色也。」

解释:篤读音:dǔ。形容词 忠厚、诚实。【组词】:「笃实」。《礼记.中庸》:「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形容词 病势沉重。《史记.卷七九.范雎传》:「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病笃。」《文选.李密.陈情表》:「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副词 专一、切实。《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动词 坚持、固执。【组词】:「笃志」。《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名词 姓。如元代有笃列图。

解释:薅读音:hāo。动词 拔除杂草。《说文解字.艹部》:「薅,披田草也。」动词 泛指拔掉。【组词】:「薅胡须」、「薅下几根头发。」

解释:瞘读音:kōu。形容词 眼珠子深陷。《广韵.平声.侯韵》:「瞘,深目貌。」《醒世恒言.卷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萧雅一脸麻子,眼瞘齿?,好似飞天夜叉模样。」

解释:篮读音:lán。名词 藤、竹等物所编成的盛物器。【组词】:「竹篮」、「菜篮」。《红楼梦.第五九回》:「他却一行走,一行编花篮。」名词 装置在篮球架上供作投球目标的带网铁圈。【组词】:「篮圈」、「投篮」、「进篮」。名词 量词。计算篮装物的单位。【组词】:「一篮水果」。

解释:樵读音:qiáo。名词 木柴。【组词】:「薪樵」。《左传.桓公十二年》:「轻则寡谋,请无扞采樵者以诱之。」宋.柳永〈煮海歌〉:「卤浓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名词 打柴的人。【组词】:「樵夫」。唐.杜荀鹤〈游茅山〉诗:「渔樵不到处,麋鹿自成群。」唐.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诗:「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名词 了望敌人的高楼。通「谯」。《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为堑垒木樵,校联不绝。」动词 砍柴。《诗经.小雅.白华》:「樵彼桑薪,卬烘于煁。」《左传.昭公六年》:「不樵树,不采蓺。」宋.方岳〈三虎行〉:「西邻昨暮樵不归,欲觅残骸无处所。」

解释:磬读音:qìng。名词 乐器名:(1)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可悬挂在架上。数量不一,有单一的特磬,也有成组排列的编磬。(2)寺观礼佛时所敲的铜制乐器。中空,形状像钵。僧人敲击用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解释:薮读音:sǒu。名词 密生杂草的湖泽、沼泽。《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国语.楚语下》:「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名词 人物聚集的地方。《书经.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汉.蔡邕〈胡广黄琼颂〉:「惟道之渊,惟德之薮。」名词 草野、乡野。晋.湛方生〈后斋诗〉:「解缨复褐,辞朝归薮。」

解释:

解释:閻读音:yán。名词 里中的门。《说文解字.门部》:「阎,里中门也。」《史记.卷三零.平准书》:「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文选.张衡.西京赋》:「便旋闾阎,周观郊遂。」名词 里巷。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七上.释宫》:「阎谓之衖。」疏证:「衖,与巷同。」《荀子.儒效》:「虽隐于穷阎漏屋,人莫不贵之。」名词 姓。如唐代有阎立本。

解释:諺读音:yàn。名词 民间口头流传,具有说理、劝诫等作用的语句。【组词】:「俗谚」、「古谚」。《左传.桓公十年》:「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动词 慰问丧者家属。通「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谚者,直语也。丧言亦不及文,故吊亦称谚。」北齐.刘昼《刘子.卷一零.正赏》:「昔者仲尼先饭黍,侍者掩口笑;子游扬裘而谚,曾参指挥而哂。」

解释:赝读音:yàn。形容词 假的、伪造的。【组词】:「赝品」。《南史.卷七七.恩幸传.戴法兴传》:「帝尝使愿儿出入市里,察听风谣,而道路之言,谓法兴为真天子,帝为赝天子。」

解释:薏读音:yì。名词 莲子中心的胚芽,味甚苦。《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邢昺疏引陆玑曰:「的中有青为薏,味甚苦。」名词 参见「薏苡」条。

解释:樽读音:zūn。名词 酒器。《玉篇.木部》:「樽,酒器也。」《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解释: 樹 读音: shù 。 名词 木本植物的总称。【组词】:「植物园种了各种各样的树。」 名词 门屏。《礼记.郊特牲》:「台门而旅树。」汉.郑玄.注:「屏谓之树。树所以蔽行道。」 动词 种植、栽培。【组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吕氏春秋.士容论.任地》:「日至,苦菜死而资生,而树麻与菽。」 动词 建立。《书经.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唐.李白〈与贾少公书〉:「白不树矫抗之迹,耻振元邈之风。」

解释: 薯 读音: shǔ 。 参见「番薯」、「马铃薯」等条。

解释: ● 薋 cí ㄘˊ  ◎ 聚积。:“~葹菉以盈室兮。” 其它字义 ● 薋 zī ㄗˉ  1. 白及,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入药。  2. 古书上说的一种水菜。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薋 cí 〈形〉 草多貌 [(of grass) dense] 薋菉葹以盈室兮。——《离骚》 词性变化 ◎ 薋 cí 〈名〉 古县名 [Ci county]。汉置。在今河北省遵化县境 古北平郡,县十六… 薋(都尉治)。——《汉书·地理志下》

解释: ● 耩 jiǎng ㄐㄧㄤˇ  ◎ 用耧播种或施肥:~粪。~种子,~棉花。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耩 jiǎng 〈动〉 (1) 用耧播种 [sow with a drill]。如:耩子(耧车。一种畜力条播机);耩豆子 (2) 耕地 [till] 锄得五遍,已上下不烦耩。——《齐民要术》 (3) 用耧施肥 [spread manure with a drill]。如:耩粪

解释: ● 犟 jiàng ㄐㄧㄤˋ  ◎ 同“强3”。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犟 jiàng 〈形〉 脾气固执的 [obstinate;stubborn]。如:犟牛筋(喻指倔强之人);犟嘴(顶嘴,强辩)

解释: ● 蕷 yù ㄩˋ  ◎ 见“蓣”。

【相关文章】

五行属土笔画2的汉字 2画属土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木笔画6的汉字 6画属木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木笔画25的汉字 25画属木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水笔画5的汉字 5画属水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木笔画11的汉字 11画属木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木笔画8的汉字 8画属木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性金字名字 五行属金美好寓意的名字

五行属金笔画24的汉字 24画属金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火笔画10的汉字 10画属火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五行属性为木的汉字有哪些

标签:五行属性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jiaoyu/e0o2rtvq.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