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水笔画9的汉字 9画属水的字有哪些

日期:2022-07-17发布:王佳佳
位置:首页 > 学习教育

大家在取名字的时候,有的人喜欢把八字命理和汉字的五行属性结合起来,比如八字里缺水就取用五行属性为水的字来平衡。下面为大家整理五行属水笔画为9画的汉字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五行属水笔画9的汉字

咸、蚂、洞、飛、荥、盈、風、疯、祓、骉、皇、郗、秕、挟、复、飑、盼、昪、泚、洛、拼、窆、洋、姘、昧、郛、罘、点、洱、骂、陛、洴、钚、洼、甭、茫、脉、勉、涎、封、柒、浈、哕、美、勃、玻、饼、彪、变、便、珌、毖、哔、迸、泵、贲、背、绑、帮、計、胞、洧、負、訃、浊、洳、匍、毗、珀、屏、俜、品、胖、叛、派、虾、郚、洗、恤、鸨、保、津、飒、洒、浓、洩、卸、徇、浔、洵、恂、泶、洫、项、巷、闻、香、宪、娆、染、骈、洽、胚、虻、昴、眉、珉、咩、秒、眇、洶、眄、弭、泉、饷、浏、洌、浃、荊、荆、洁、洎、浇、济、茳、活、诲、绘、浍、洄、虺、挥、宦、奐、洹、徊、骅、哗、祜、浒、侯、紅、狠、恨、很、贺、扁、阁、氟、俘、洲、响、浑、测、骇、胈、荡、拜、疤、哈、孩、顸、绗、阂、洪、厚、姥、冒、贸、咪、祢、迷、闽、哞、某、洮、衍、拶、洙、浐、畈、恒、轷、洣、哌、洇

五行属水笔画9的汉字

五行属水笔画9的汉字解释

解释:咸读音:xián。副词 都、皆、全。【组词】:「老少咸宜」。《书经.舜典》:「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唐.王昌龄〈塞下曲〉四首之二:「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动词 普及、遍及。《国语.鲁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动词 和睦。《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名词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兑(?)上。表示山泽相感应之象。名词 姓。如汉代有咸宣。

解释:蚂读音:mǎ。参见「蚂蚁」、「蚂蟥」等条。其他字义蚂读音:mā。参见「蚂螂」条。其他字义蚂读音:mà。参见「蚂蚱」条。

解释:洞读音:dòng。名词 深穴。【组词】:「壁洞」、「山洞」。名词 穿破的孔。【组词】:「衣服破了一个洞。」名词 口语中用来代替数目字的「零」。【组词】:「洞洞拐」。动词 深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副词 透澈、明白。【组词】:「洞悉」、「洞察」。其他字义洞读音:tóng。参见「澒洞」、「洪洞县」等条。

解释:飛读音:fēi。动词 鸟类及昆虫类或航空机械腾行于空中。【组词】:「飞行」、「飞航」。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诗:「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动词 飘扬。唐.杜甫〈寒食〉诗:「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唐.韩翃〈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城东风御柳斜。」动词 散发。《文选.江淹.别赋》:「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形容词 疾速。【组词】:「飞瀑」。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词 高入空中的。南朝梁.张正见〈临高台〉诗:「飞栋临黄鹤,高窗度白云。」形容词 没有根据的。参见「飞语」条。形容词 意料之外的。参见「飞祸」条。副词 疾速的。【组词】:「飞奔」、「飞逝」。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解释:荥读音:xíng。名词 古代的沼泽名称。汉朝时已堙塞为平地,约在今国内河南省荥泽县治南。其他字义荥读音:yíng。参见「荥经县」条。

解释:盈读音:yíng。动词 充满。汉.王充《论衡.论死》:「以囊橐盈粟米,米在囊中。」《金史.卷一一六.徒单兀典传》:「随军妇女弃掷幼稚,哀号盈路。」动词 足、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二首之二:「使天下举首戴且者,盈其愿而退,则后世之书,可胜传哉?」动词 增加。《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土圭测景,不缩不盈。」形容词 过多。通「赢」。《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致求盈余,但自苦耳。」形容词 骄傲、自满。《易经.谦卦.彖曰》:「人道恶盈而好谦。」《抱朴子.外篇.安贫》:「夫藏多者亡厚,好谦者忌盈。」形容词 丰富、饱满。《文选.宋玉.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西游记.第四零回》:「霜凋红叶林林瘦,雨熟黄粱处处盈。」

解释:風读音:fēng。名词 流动的空气。【组词】:「春风」、「秋风」、「树欲静而风而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名词 景象。【组词】:「风光」、「风景」。名词 习气、习俗。【组词】:「校风」、「移风易俗」、「伤风败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名词 神态、作为、气韵。【组词】:「作风」、「风度」、「风格」。《魏书.卷四十五.杜铨传》:「铨学涉有长者风,与卢玄、高允等同被徵为中书博士。」名词 消息。【组词】:「口风」、「通风报信」、「闻风而来」。《水浒传.第四九回》:「顾大嫂道:『伯伯,你的乐阿舅透风与我们了。』」名词 事端。【组词】:「风波」。名词 荣宠。【组词】:「争风吃醋」。名词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诗经.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日颂。」名词 泛指民谣、歌谣。《汉书.卷三零.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盲被律。」名词 中医上称某些病症为「风」。【组词】:「风湿」、「风寒」、「羊癫风」。名词 姓。如春秋时楚国有风胡子。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动词 借风力的吹拂使东西乾燥或洁净。【组词】:「风乾」、「风鸡」、「晒乾风净」。动词 动物雌雄相诱。【组词】:「风马牛不相及」。形容词 传说没有根据的。【组词】:「风闻」、「风言风语」。其他字义風读音:fèng。动词 吹、吹风。【组词】:「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宋.苏轼〈与孙叔静〉:「属饮药汗不可以风,未即诸谢,又枉使旌。」动词 婉言劝谏。通「讽」。《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而王与任王后以此使人风止李太后。」《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皆知天子意。」

解释:疯读音:fēng。形容词 精神失常的、不正常的。【组词】:「疯子 」、「疯言疯语」。动词 癫狂、神经错乱。《红楼梦.第四二回》:「你瞧瞧这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

解释:祓读音:fú。名词 除灾求福的祭祀。《说文解字.示部》:「祓,除恶祭也。」名词 福。《尔雅.释诂下》:「禄、祉、履、戬、祓、禧、禠、祜,福也。」动词 扫除、消除。《国语.周语上》:「先王知大事之必以众济也,是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宋.姜夔〈翠楼吟.月冷龙沙〉词:「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动词 洗涤。《管子.小匡》:「至于堂阜之上,鲍叔祓而浴之三。」

解释: ● 骉 (驫) biāo ㄅㄧㄠˉ  ◎ 众马奔腾的样子。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骉 驫 biāo 〈形〉 许多马跑的样子 [the manner of horses galloping]。如:骉駥(众马快走的样子)

解释:皇读音:huáng。形容词 大、伟大。【组词】:「冠冕堂皇」。《诗经.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唐 .柳宗元〈天对〉:「皇熙亹亹,胡栋胡宇!」形容词 庄盛、辉煌。《诗经.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仪礼.聘礼》:「宾入门皇,升堂让,将授志趋。」形容词 美。《诗经.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后汉书.卷八零.文苑传上.傅毅传》:「武丁兴商,伊宗皇士。」形容词 有关君主的。【组词】:「皇宫」、「皇恩」、「皇位」。《楚辞.屈原.离骚》:「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文选.班固.东都赋》:「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名词 天。《楚辞.屈原.离骚》:「陟陞皇之赦戏兮,忽临睨夫旧乡。」汉.王逸.注:「皇,皇天也。」《后汉书.卷五二.崔駰传》:「皇再命而绍恤兮,乃云眷乎建武。」唐.章怀太子.注:「皇,天也。」名词 君主。【组词】:「三皇五帝」、「女皇」。名词 姓。如春秋时郑国有皇颉。动词 匡正。《诗经.豳风.播斧》:「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解释:郗读音:chī。名词 地名。周朝的属地,位于今国内河南省沁阳县境内。名词 姓。如汉代有郗虑。

解释:秕读音:bǐ。名词 谷类植物所结的果实,虚有外壳,里面却是中空的,称为「秕」或「秕谷」。《说文解字.禾部》:「秕,不成粟也。」《书经.仲虺之诰》:「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宋.苏轼〈稼说〉:「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俗称为「瘪子」。形容词 谷物中空不饱满的。【组词】:「秕子」。形容词 不好的、有名无实的。【组词】:「秕政」。

解释:挟读音:xié。动词 夹在腋下、怀夹。《国语.齐语》:「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鎛,以旦暮从事于田野。」《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动词 从旁箝夹。《文选.王粲.登楼赋》:「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动词 胁持。【组词】:「要挟」。《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挟天子而令诸侯。」《水浒传.第三六回》:「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动词 持握、持有。《战国策.赵策四》:「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楚辞.屈原.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动词 倚仗、倚持。【组词】:「挟恃」。《孟子.万章下》:「不挟长,不挟贵。」清.洪昇《长生殿.第三零出》:「况且弟兄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动词 夹带、夹杂。宋.辛弃疾〈浣溪沙.梅子熟时到几回〉词:「晚云挟雨唤归来。」动词 怀藏、隐藏。【组词】:「挟怨」。《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秦继其后,独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挟这雠气,朦胧奏过圣人,要标取我的首级。」其他字义挟读音:xiá。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其他字义挟读音:jiá。动词 通达。《诗经.大雅.大明》:「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动词 夹取。通「夹」。《庄子.骈拇》:「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旧五代史.卷一二七.周书.卢文纪传》:「旭旦以箸挟之,首得文纪之名。」形容词 周匝、周遍。《荀子.礼论》:「于是其中焉方皇周挟,曲得其次序,是圣人也。」唐.杨倞.注:「浃,匝也。」

解释:复读音:fù。动词 返、还。《尔雅.释言》:「复,返也。」《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动词 还原,再回到原来的样子。【组词】:「恢复」、「康复」、「回复」、「收复」。《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三去相,三复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犹绝?」动词 回报,多指仇恨而言。【组词】:「报复」、「复仇」。《左传.定公四年》:「(伍员)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动词 免附徭役或赋税。《墨子.号令》:「男女老小,先分守者,人赐钱千,复之三岁。」《汉书.卷一.高帝纪上》:「蜀汉民给军事劳苦,复勿租税二岁。」副词 再、又。【组词】:「去而复返」、「旧病复发」、「死灰复燃」。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助词 无义。有补充或调整音节的作用。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名词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坤(?)上。机运循环之象。名词 姓。如元代有复见心。其他字义复读音:fòu。副词 之又音。

解释:飑读音:biāo。名词 扶摇而上的风。同「飙」。《说文解字.风部》:「飑,古文飙。」其他字义飑读音:páo。名词 具有突起、持续时间仅数分钟(至少两分钟)、风速骤减等特徵的强风。有时亦指整 个强烈的地方性风暴而言,包括风、云、降水、雷及闪电。形容词 风大而急。《文选.班固.答宾戏》:「游说之徒,风飑电激,并起而救之。」

解释:盼读音:pàn。形容词 眼睛黑白分明。《说文解字.目部》:「盼,白黑分也。」《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动词 看。【组词】:「左顾右盼」、「目略微盼」。动词 希望。【组词】:「盼望」、「苦盼」。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盼不到博陵旧塚,血泪洒杜鹃红。」动词 眷顾。《宋书.卷四四.谢晦传》:「臣昔因时幸,过蒙先眷,内闻政事,外经戎旅,与羡之、亮等同被齿盼。」

解释: ● 昪 biàn ㄅㄧㄢˋ  1. 古同“忭”,喜乐。  2. 光明。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昪 biàn 〈形〉 (1) 喜乐的样子。同“忭” [merry] 昪,喜乐貌。——《说文》 (2) 日光明亮 [bright] 昪,日光貌。——《广韵》

解释:泚读音:cǐ。形容词 水清澈的样子。《说文解字.水部》:「泚,清也。」《广韵.上声.荠韵》:「泚,水清也。」形容词 流汗的样子。《孟子.滕文公上》:「其颡有泚,睨而不视。」汉.赵岐.注:「泚,汗出泚泚然也。」形容词 鲜明的样子。《诗经.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汉.毛亨.传:「泚,鲜明貌。」动词 沾濡、渍染。《新唐书.卷一零二.岑文本传》:「或丛令业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聊斋志异.卷五.郭生》:「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

解释:洛读音:luò。名词 参见「洛水」条。名词 国内洛阳的简称。名词 姓。如明代有洛忠。

解释:拼读音:pīn。动词 将零星的事物缀合,使相连属。【组词】:「拼版」、「拼图」、「东拼西凑」。动词 豁出去。【组词】:「拼死」、「拼到底」。

解释:窆读音:biǎn。名词 坟、墓穴。【组词】:「孤窆」、「野窆」。《新唐书.卷七七.后妃列传下.章敬吴太后》:「启故窆,貌泽若生,衣皆赭色,见者叹异。」《宋史.卷三一二.列传.王珪》:「诏真、扬二州发卒护其窆。」动词 将棺木葬入墓穴里,即埋葬。《后汉书.卷八一.独行列传.范式》:「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解释:洋读音:yáng。名词 广大的海域。【组词】:「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名词 旧指比较现代的事物。【组词】:「土洋并用」。名词 俗称银元为「洋」。【组词】:「龙洋」、「五百块现大洋」。形容词 广大的。【组词】:「汪洋大海」。形容词 外国的。【组词】:「洋人」、「洋货」、「洋酒」。

解释:姘读音:pīn。动词 男女未经法定手续而私自发生性行为。《广韵.平声.耕韵》:「苍颉篇曰:『男女私合曰姘。』」【组词】:「他最近姘上了个娼妇,整夜不归。」形容词 与人私合的。【组词】:「姘夫」、「姘妇」。

解释:昧读音:mèi。形容词 昏暗、不明。【组词】:「暧昧」。《楚辞.屈原.离骚》:「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形容词 糊涂。【组词】:「愚昧」、「蒙昧」。动词 隐藏。【组词】:「拾金不昧」。动词 违背。【组词】:「不要昧着良心做事。」《水浒传.第四四回》:「我想他回蓟州探母参师,期约百日便回。今经日久,不知信息,莫非昧信不来?」动词 冒犯、冒着。【组词】:「冒昧」。《韩非子.初见秦》:「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

解释:郛读音:fú。名词 外城。《左传.隐公五年》:「伐宋,入其郛,以报东门之役。」

解释:罘读音:fú。名词 捕鸟兽用的网。《文选.张衡.东京赋》:「虽系以隤墙填堑,乱以收罝解罘,卒无补于风规,只以昭其愆尤。」唐.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蛾须远灯烛,兔勿近罝罘。」其他字义罘读音:fóu。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点读音:diǎn。名词 小的痕迹。【组词】:「斑点」、「污点」。名词 小水珠、小滴的液体。【组词】:「珠点」、「小雨点」。名词 一种字形笔画。用笔触纸即起称为「点」。【组词】:「三点水」。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妾身须识个撇、竖、点、划。」名词 句读的标志。【组词】:「逗点」、「标点」。名词 点心食品的简称。【组词】:「西点」、「茶点」、「糕点」、「早点」。名词 计时的单位。一个小时称为「一点」。【组词】:「中午十二点」。名词 规定的时间。【组词】:「准点」、「误点」、「钟点」。名词 一定的地方或标准。【组词】:「终点」、「起点」、「冰点」、「沸点」。名词 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组词】:「优点」、「缺点」、「重点」、「弱点」。名词 量词。计算条文项目的单位。【组词】:「这个主题,可分下列三点来说明。」名词 几何学上称没有长、宽、厚、薄,而只有位置的为「点」。名词 小数点。如名词 5读作三十三点五。动词 引火。【组词】:「点火」、「点燃」、「点灯」。动词 指定。【组词】:「点菜」、「点歌」、「点播节目」。动词 逐个检核、查对。【组词】:「点货」、「点名」、「清点」、「盘点」。动词 触到物体立即离开。【组词】:「蜻蜓点水」、「以脚点地」。动词 使液体滴下。【组词】:「点眼药水」。动词 指示、暗示。【组词】:「点化」、「点出主题」、「一点就醒」、「他听了,知道是在点这件事情。」动词 装饰衬托。【组词】:「装点」、「点染」、「点缀」。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点以银黄,烁以琅玕。」形容词 形容少许的。【组词】:「吃点东西吧!」、「一点小事别在意!」

解释:洱读音:ěr。参见「洱海」条。

解释:骂读音:mà。动词 向别人说粗话、重话以示侮辱或责备。【组词】:「责骂」、「叫骂」、「指桑骂槐」。《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西游记.第二五回》:「你偷吃了他的果子,就受他些气儿,让他骂几句便也罢了,怎么又 推倒他的树!」

解释:陛读音:bì。名词 台阶、阶梯。《说文解字.阜部》:「陛,升高陛也。」清.段玉裁.注:「自卑而可以登高者谓之陛。」汉.贾谊〈上疏陈政事〉:「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名词 古代宫殿的最高阶,天子坐以听政之处。《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解释:洴读音:píng。动词 参见「洴澼絖」条。状词 形容水声或锣鼓声。【组词】:「洴淜」。明.徐霖《绣襦记.第三一出》:「洴洴澎澎,叮叮咚咚,打着铙钹,持斋把素念弥陀。」

解释: ● 钚 (鈈) bù ㄅㄨˋ  ◎ 一种放射性元素,是原子能工业的重要原料。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钚 鈈 bù 〈名〉 锕系元素中的放射性金属元素,原子序数94。是制造原子弹的主要材料之一 [plut-onium]——元素符号Pu

解释:洼读音:wā。名词 洼下有水的地方。《水浒传.第五五回》:「小可分兵攻打,务要肃清山寨,扫尽水洼,擒获众贼,拆毁巢穴。」其他字义洼读音:guī。名词 姓。如汉代有洼丹。

解释:甭读音:béng。副词 本为北方方言「不用」二字的合文,后作为单字。表示不用、不必的意思。【组词】:「您甭客气!」、「甭说了!」

解释:茫读音:máng。形容词 广大、模糊不明。【组词】:「渺茫」、「人海茫茫」。副词 怅然无所知的样子。【组词】:「茫然」。副词 全然。【组词】:「茫无头绪」、「茫无所知」。名词 姓。如宋代有茫端臣。

解释:脉读音:mài。名词 分布人与动物周身,使血液流通而循环不穷的血管。【组词】:「动脉」、「静脉」。名词 像血脉一样,有条理分支的事物。【组词】:「叶脉」、「山脉」、「矿脉」。唐.韦庄〈渔塘十六韵〉:「洛水分余脉,穿岩出石棱。」名词 血统支系。【组词】:「一脉单传」。名词 脉搏。【组词】:「脉诊」、「把脉」。汉.王符《潜夫论.述赦》:「凡治病者必先知脉之虚实。」其他字义脉读音:mò。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通「眽」。参见「脉脉」条。

解释:勉读音:miǎn。动词 强迫人去做能力不够、或不愿意做的事。【组词】:「勉强」。动词 鼓励。【组词】:「劝勉」、「嘉勉」、「互勉」。形容词 勤奋、努力。【组词】:「勤勉」、「奋勉」。

解释:涎读音:xián。名词 唾液、口水。【组词】:「垂涎三尺」。宋.陆游〈记梦〉诗:「君知梦觉本无异,勿为画饼流馋涎。」名词 黏汁、黏液。宋.苏轼〈和蒋夔寄茶〉诗:「厨中蒸粟堆饭瓮,大杓更取酸生涎。」动词 欲求、贪求。《清史稿.卷四二二.袁希祖传》:「即天长、六合之贼,亦涎其利。」形容词 厚着脸皮不以为耻。《红楼梦.第二四回》:「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其他字义涎读音:yàn。参见「迤涎」、「涎涎」等条。

解释:封读音:fēng。名词 包好的或用来装东西的纸袋。【组词】:「赏封」、「信封」、「拆封」。名词 量词。计算包裹或装上封套物件的单位。【组词】:「一封信」。唐.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红楼梦.第二回》:「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答谢甄家娘子。」名词 疆界。《左传.僖公三十年》:「(晋)又欲肆其西封。」晋.杜预.注:「封,疆也。」名词 姓。唐代有封演。动词 密闭、缄合。【组词】:「大雪封山」、「封住洞口」。《后汉书.卷六.顺帝纪》:「而远献大珠,以求幸媚,今封以还之。」唐.白居易〈秦中吟.买花〉:「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动词 封闭、禁止使用。【组词】:「查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动词 限制。【组词】:「故步自封」。动词 旧时帝王以土地、爵位、名号授给王族或有功的人。《孟子.告子下》:「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动词 聚土筑坟。《易经.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唐.孔颖达.正义:「不积土为坟,是不封也。」《礼记.乐记》:「封王子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动词 天子筑坛祭天。《管子.地数》:「封于泰山,禅于梁父。封禅之王,七十二家。」动词 富厚、增加。《国语.楚语上》:「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三国吴.韦昭.注:「封,厚也。」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动词 围棋中以破坏对手的通道而对其实施封锁的下法。

解释:柒读音:qī。名词 七的大写。名词 姓。如明代有柒文伦。

解释:浈读音:zhēn。参见「浈水」条。

解释:哕读音:yuē。动词 因胃气不顺而打嗝。《说文解字.口部》:「哕,气啎也。」《黄帝素问灵枢经.卷六.胀论》:「脾胀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动词 乾呕,呕吐时只有声音而没有吐出东西。明.张自烈《正字通.口部》:「方书: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无物曰哕,有物有声曰呕。」明.刘基《郁离子.牧豭》:「客踸不能立,俯而哕,伏而不敢仰视。」其他字义哕读音:huì。形容词 哕哕:声音轻缓有节奏。《诗经.小雅.庭燎》:「君子至止,鸾声哕哕。」唐.王维〈送李睢阳〉诗:「鸾声哕哕鲁侯旗,明年上计朝京师。」状词 哕哕:形容鸟的叫声。明.朱鼎《玉镜台记.第八出》:「哕哕兮桐冈之凤,关关焉河上之鸠。」

解释:美读音:měi。形容词 漂亮、好看。【组词】:「华美」、「貌美」、「她长得十分甜美。」形容词 好、善。【组词】:「鲜美」、「完美」、「价廉物美」、「尽善尽美」。形容词 得意。【组词】:「少臭美了!」名词 漂亮的女子。《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名词 泛指好的德性、事物等。【组词】:「君子有成人之美」。《管子.五行》:「然后天地之美生。」名词 美国的简称。【组词】:「中、美、英、法。」名词 美洲的简称。【组词】:「南美」、「北美」、「欧美国家」。动词 夸赞、褒奖。【组词】:「赞美」。《韩非子.五蠹》:「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动词 使变善变好。【组词】:「养颜美容」。

解释:勃读音:bó。形容词 繁盛。【组词】:「蓬勃」、「生气勃勃」。形容词 变色。《论语.乡党》:「君召使摈,色勃如也。」名词 冲击产生的浪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没沦别无期。」副词 突然。参见「勃然」条。

解释:玻读音:bō。参见「玻璃」条。

解释:饼读音:bǐng。名词 用米粉或面粉做成扁圆形的食品。【组词】:「月饼」、「烧饼」、「葱油饼」。《汉书.卷八.宣帝纪》:「每买饼,所从买家辄大雠,亦以是自怪。」名词 扁圆形如饼的东西。【组词】:「柿饼」、「铁饼」。

解释:彪读音:biāo。名词 老虎身上的斑纹。《说文解字.虎部》:「彪,虎文也。」名词 老虎。北周.庾信〈枯树赋〉:「熊彪顾盼,鱼龙起伏。」名词 姓。如春秋时卫国有彪傒、彪夫,宋代有彪居正。动词 文采显现。汉.扬雄《法言.君子》:「或问:『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晋.李轨.注:「弸,满也。彪,文也。积行内满,文辞外发。」晋.张华〈励志诗〉:「体之以质,彪之以文。」动词 明悟。汉.蔡邕〈处士圈典碑〉:「童蒙来求,彪之用文。」形容词 健壮如虎。【组词】:「彪形大汉。」《北史.卷五四.斛律金传》:「光字明月,马面彪身,神爽雄杰。」

解释:变读音:biàn。动词 更改。【组词】:「千变万化」、「一成不变」。《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动词 移动。《礼记.檀弓上》:「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文选.陆机.文赋》:「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名词 突发的动乱。《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宋史.卷四二一.李庭芝传》:「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名词 灾异。《礼记.曾子问》:「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听变。」《汉书.卷八一.张禹传》:「上惧变异数见。」名词 权术。隋.王通《文中子.卷七.述史》:「非君子不可与语变。」形容词 奇特的、怪诞的。【组词】:「变象」。《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吾且儃徊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

便

解释:便读音:biàn。形容词 顺、顺利、方便。【组词】:「便利」、「不便之处」。《史记.卷一零九.李将军传》:「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宋.陆游〈初发夷陵〉诗:「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形容词 简单的、非正式的。【组词】:「便服」、「便鞋」、「便条纸」、「家常便饭」。形容词 灵敏、轻巧、敏捷。《庄子.应帝王》:「猿狙之便。」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动词 适宜、合宜。【组词】:「便于携带」。《南史.卷三五.顾觊之传》:「率皆即日不宜于人,方来未便于公,名与实反,有乖政体。」动词 有利于。《韩非子.孤愤》:「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史记.卷七十七.信陵君列传》:「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动词 熟习。《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隋书.卷五零.郭荣传》:「孝先于上流纵天筏以击浮桥,护令荣督便水者引取其筏。」动词 排泄屎、尿。【组词】:「便尿」。《汉书.卷五九.张汤传》:「(安世)为光禄勳,郎有醉小便殿上。」名词 方便的时候。【组词】:「便中请来个电话。」、「得便就帮你送过去。」名词 机会。《文选.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吾想夫北风振汉,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名词 屎、尿等的排泄物。【组词】:「大便」、「小便」、「粪便」。副词 即、就。《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又司马懿前来入舒,旬日便退。」《红楼梦.第四回》:「每日或饭后,或晚间,薛姨妈便过来,或与贾母闲谈,或和王夫人相叙。」副词 岂、难道。表反问的语气。宋.文同〈可笑口号七章之一〉:「若无书籍兼图画,便不教人白发生?」《董西厢.卷八》:「姑舅做亲,便不败坏风俗?」连词 纵然、即使。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ㄢˊ pián(00920)其他字义便读音:pián。名词 姓。如汉代有便乐成。

解释:珌读音:bì。名词 佩刀刀鞘下端的装饰物。《诗经.小雅.瞻彼洛矣》:「君子至止,鞞琫有珌。」汉.毛亨.传:「珌,下饰。」

解释:毖读音:bì。动词 谨慎。【组词】:「惩前毖后」。《书经.毕命》:「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唐.孔颖达.正义:「惟殷顽民,恐其叛乱,故徒于洛邑。」动词 辛劳。《书经.大诰》:「无毖于恤,不可不成。」唐.孔颖达.正义:「言无劳于征伐之忧也。」形容词 泉水流动的样子。《诗经.邶风.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汉.郑玄.笺:「泉水流而入淇。」《文选.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老。」

解释:哔读音:bì。参见「哔哔剥剥」、「哔叽」等条。

解释:迸读音:bèng。动词 散走。《后汉书.卷三二.樊宏传》:「时饥荒之余,人庶流迸,家户且尽。」动词 向外四散。唐.白居易〈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红楼梦.第四七回》:「满眼金星乱迸,身不由己,便倒下了。」动词 裂开。【组词】:「水桶迸了一道缝儿。」《儒林外史.第五一回》:「只听格喳的一声,那来棍迸为六段。」动词 涌出。《文选.潘岳.寡妇赋》:「口呜咽以失声兮,泪横迸而沾衣。」其他字义迸读音:bǐng。动词 驱逐、排除。通「屏」。《礼记.大学》:「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汉.郑玄.注:「皇云:『迸,犹屏也。』」

解释:泵读音:bèng。名词 一种用以增加液体或气体的压力,使之输送流动的机械。为英语pump的音译。有往后式泵、滑输式泵、离心式泵、轴流式泵、齿轮式泵等。也译作「帮浦」。

解释:贲读音:bì。名词 美饰。《易经.贲卦.上九》:「白贲,无咎。」唐.孔颖达.正义:「以自为饰而无忧患。」名词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离(?)下艮(?)上。象徵着可以有小利,且可以有 所往的意思。形容词 华丽的、光洁的。参见「贲如」、「贲然」等条。副词 形容贵宾驾临。参见「贲临」条。其他字义贲读音:bēn。形容词 富于勇力而行走迅速。《广韵.平声.魂韵》:「贲,勇也。」《墨子.备梯》:「令贲士、主将皆听城鼓之音而出。」名词 参见「贲门」条。名词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贲浦。其他字义贲读音:fèn。形容词 大。《诗经.大雅.灵台》:「虡业维枞,贲鼓维镛。」唐.孔颖达.正义:「贲,大也。故谓为贲鼓。」

解释:背读音:bèi。名词 胸部的后面,从后腰以上到颈下的部位。名词 物体的反面或后面。【组词】:「山背」、「刀背」。动词 用背部对着。【组词】:「背着太阳」、「背山面海」、「背水一战」。动词 离开、抛弃。【组词】:「离乡背井」。《商君书.君臣》:「今世君不然,释法而以知,背功而以誉。」动词 违反。【组词】:「背约」、「弃理背义」、「背信忘义」。动词 死亡、去世。《文选.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晋书.卷七九.谢安传》:「(玄)上延亡叔臣安、亡兄臣靖,数月之间,相系殂背。」动词 躲避、瞒着。【组词】:「你是不是背着我干了什么坏事?」动词 记忆。【组词】:「背台词」。《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或一天遇着那小子书背不熟,小姐就要督责他念到天亮。」动词 装潢字画或书册,即裱褙。宋.范公偁《过庭录》:「然绢地朽烂为数十片,无能修之者。李因荐一匠者,酬佣直四十千,就书室背之。」形容词 运气不好。【组词】:「走背运」、「手气背」。形容词 听力不好。【组词】:「耳背」、「背听」。形容词 僻静的。【组词】:「背街小巷」。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既然贤弟要去,其路也不背,同往赴会去便了。」其他字义背读音:bēi。动词 负荷。【组词】:「背负重任」、「背小孩」。《红楼梦.第四七回》:「你老人家嫌乏,我背了你老人家去。」

解释:绑读音:bǎng。动词 用绳索缠绕或綑扎。【组词】:「綑绑」、「系绑」、「反绑」。《三国演义.第六三回》:「众军向前,用索绑缚住。」

解释:帮读音:bāng。动词 佐助、辅助。【组词】:「帮助」、「帮忙」。《水浒传.第七回》:「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儒林外史.第五一回》:「只见下水头支支查查又摇了一只小船来帮着泊。」动词 附和。【组词】:「帮腔」。《儒林外史.第一八回》:「浦墨卿走上去帮了几句。」名词 物体旁边竖起的部分。【组词】:「鞋帮」、「船帮」。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一折》:「这一对绣鞋儿分不得帮和底。」名词 同性质的人因政治或经济等目的而组成的团体。【组词】:「帮会」、「马帮」、「丐帮」。名词 量词。计算成批、成群事物的单位。【组词】:「一帮人马」。

解释:計读音:jì。动词 核算、筹算。【组词】:「核计」、「论件计酬」、「数以万计」。《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动词 谋划、打算、盘算。【组词】:「计划」、「商计」、「设计」。《战国策.赵策四》:「父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动词 设想、推测。《庄子.秋水》:「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名词 策略、方法。【组词】:「妙计」、「好计」、「缓兵之计」。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名词 测量或计算度量、数量的仪器。【组词】:「温度计」、「体温计」。名词 姓。如宋代有计衡。副词 揣测之词,大概、料想如此的意思。《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太史公曰》:「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

解释:胞读音:bāo。名词 胞衣。包裹在胎儿外面的薄膜。《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宫曰:『善臧我儿胞,丞知是何等儿也!』」唐.颜师古.注:「胞谓胎之衣也。」名词 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姊妹。《文选.东方朔.答客难》:「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名词 今称同国或同民族的人。【组词】:「同胞」。名词 病疮。《战国策.楚策四》:「夫疠虽痈肿胞疾,上比前世,未至绞缨射股。下比近代,未至擢筋而饿死也。」

解释:洧读音:wěi。参见「洧河」条。

解释:負读音:fù。动词 凭恃、凭藉。《说文解字.贝部》:「负,恃也。」《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北史.卷一二.隋炀帝本纪.史臣曰》:「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动词 靠、背对。【组词】:「负山面海」。动词 以肩背物。【组词】:「负薪」、「负荆请罪」。《韩非子.喻老》:「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周涂。」动词 担荷、承担。【组词】:「身负重任」。动词 享有。【组词】:「久负盛名」。动词 亏欠、拖欠。【组词】:「负债」。《汉书.卷八零.宣元六王传.淮阳宪王刘钦传》:「负责数百万,愿王为偿。」动词 背弃、违背。【组词】:「辜负」、「忘恩负义」。唐.李白〈白头吟〉:「古来得意不相负,祗今惟见青陵台。」《喻世明言.卷八.吴保安弃家赎友》:「今彼在生死之际,以性命托我,我何忍负之?」动词 遭受。【组词】:「负伤」。名词 责任。【组词】:「如释重负」。名词 失败。【组词】:「胜负分明」、「不分胜负」。形容词 与正相反的。【组词】:「负电」、「负极」、「负数」。

解释:訃读音:fù。名词 报丧的文字。唐.柳宗元〈虞鸣鹤诔〉:「捧讣号呼,匍匐增悲。」动词 报丧、告丧。【组词】:「讣告」。汉.王充《论衡.书虚》:「齐乱,公薨,三月乃讣。」

解释:浊读音:zhuó。形容词 肮脏、不清洁。【组词】:「污浊」、「混浊不清」。形容词 昏乱、混乱。《楚辞.屈原.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形容词 平凡、庸俗。元.马致远《黄粱梦.第四折》:「你不是凡胎浊骨,迷本性人间受苦。」清.洪昇《长生殿.第一一出》:「想我浊质凡姿,今夕得到月府,好侥幸也!」形容词 低沉粗重。【组词】:「浊声浊气」、「声音重浊」。《辽史.卷五四.乐志》:「皆从浊至清,迭更其声,下益浊,上益清。」名词 毕星的别名。《尔雅.释天》:「浊谓之毕。」《史记.卷二五.律书》:「北至于浊。浊者,触也,言万物皆触死也,故曰浊。」名词 姓。如汉代有浊贤。

解释:洳读音:rù。形容词 潮湿。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一下.释诂》:「洳,湿也。」名词 参见「洳河」条。

解释:匍读音:pú。参见「匍匐」条。

解释:毗读音:pí。动词 辅助、辅佐。【组词】:「毗辅」、「毗佐」。《书经.微子之命》:「永绥厥位,毗予一人。」动词 连接。【组词】:「毗邻」、「毗连」。

解释:珀读音:pò。参见「琥珀」条。

解释:屏读音:píng。名词 当门的小墙。即照壁。《尔雅.释宫》:「屏谓之树。」晋.郭璞.注:「小墙当门中。」《淮南子.时则》:「授车以级,皆正设于屏外。」汉.高诱.注:「屏,树垣也。」名词 泛指像墙的遮蔽物。《诗经.小雅.桑扈》:「君子乐胥,万邦之屏。」唐.白居易〈冷泉亭记〉:「山树为盖,岩石为屏。」名词 屏风。【组词】:「素屏一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名词 字画裱成的条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为一组。【组词】:「画屏」、「字屏」。《老残游记 .第九回》:「抬头看见北墙上挂着四辐大屏,草书写得龙飞凤舞。」动词 保护、做为屏障。《国语.齐语》:「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于天下,以诛无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唐.元稹〈赠郑余庆太保制〉:「而今而后,谁其屏余?」动词 隐瞒、蒙蔽。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亡夫太子建,杀连尹奢,屏王之耳目。」其他字义屏读音:bǐng。动词 排除。《论语.尧曰》:「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于红紫。」动词 斥退。《战国策.秦策三》:「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侯生乃屏人闲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动词 退避、隐藏。【组词】:「屏居」、「屏迹」。宋.王安石〈答孙莘老书〉:「丘园自屏,烦公远屈,衰疾不获奉迓。」动词 停止、压制。【组词】:「屏住呼吸」、「屏息静观」。《论语.乡党》:「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动词 放逐。《礼记.王制》:「屏之四方,唯其所之。」宋.苏轼〈答王庄叔〉二首之一:「 某罪废远屏,有玷知识。」其他字义屏读音:bīng。参见「屏营」条。

解释:俜读音:pīng。名词 侠客。同「甹」。《说文解字.人部》:「俜,侠也。」形容词 参见「伶俜」条。

解释:品读音:pǐn。形容词 众多的。《说文解字.品部》:「品,众庶也。」《易经.乾卦.彖曰》:「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名词 某一类东西的总称。【组词】:「物品」、「食品」、「成品」、「商品」。名词 事物的种类。《书经.禹贡》:「厥贡惟金三品。」孔安国.传:「金、银、铜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傍及万品,动植皆文。」名词 等级。【组词】:「上品」、「极品」、「诗品」。名词 古代官制中的阶级。【组词】:「一品」、「官品」。元.关汉卿《碧玉箫.秋景堪题曲》:「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名词 人的德性。【组词】:「人品」、「学品」。名词 姓。如明代有品岩。动词 评量、评断好坏优劣。【组词】:「品诗」、「品文」。动词 吹奏乐器。【组词】:「品竹」、「品箫」。

解释:胖读音:pàng。形容词 身体丰肥、脂肪多。【组词】:「肥胖」、「胖娃儿」。《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原来是一位女学生身体太胖了,椅子不结实,腿儿折了,几乎仰翻过去。」其他字义胖读音:pán。形容词 安泰宽舒。《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解释:叛读音:pàn。动词 背离、违反。【组词】:「叛国」、「叛乱」、「背叛」、「反叛」。《左传.隐公四年》:「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唐.李白〈猛虎行〉:「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

解释:派读音:pài。名词 江河支流。《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出江派而风翔,入京师而雷动。」唐.王维〈汉江临泛〉诗:「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名词 人、事或学术的分支系统。【组词】:「学派」、「党派」、「诗派」。《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然则利交同源,派流则异。」名词 作风或气度。【组词】:「派头」、「气派」、「正派」。名词 量词。计算派别的单位。【组词】:「这两派画家的画风迥然不同。」名词 一种西式烘焙食品。为英语 pie的音译。【组词】:「苹果派」、「柠檬派」。动词 分配。【组词】:「摊派」、「轮派」。《红楼梦.第四三回》:「老祖宗只把他姐儿两个交给两位太太,一位占一个,派多派少,每位替出一分就是了。」动词 差遣、任用。【组词】:「委派」、「选派」、「派兵支援」、「派人送去」。《红楼梦.第七回》:「先派两个小子,送了这秦相公家去。」动词 安排。【组词】:「派上用场」。《红楼梦.第九六回》:「这屋子是要你派的。一概亲友不请,也不排筵席;待宝玉好了,过了功服然后再摆席请人。」动词 指责。【组词】:「派不是」。《红楼梦.第五二回》:「有的不是,都派在我们身上,又说我们不教爷礼了。」

解释:虾读音:xiā。名词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长尾,分头、胸、腹三部,头部有长短两对触须;胸部有步脚五对;腹部狭长分为数个环节,每一环节有桡脚一对,供游泳之用。生活于水中,种类颇多,均可食。俗称为「虾子」。其他字义虾读音:níng xiā。对虾的别名。参见「对虾」条。其他字义虾读音:há。参见「虾蟆」条。

解释:郚读音:wú。名词 地名。春秋时齐国邑地。故城约在今山东省安丘县西南。

解释:洗读音:xǐ。动词 以水或溶剂涤除污秽、污垢。【组词】:「洗衣」、「洗碗」、「一贫如洗」。《诗经.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西游记.第四八回》:「只见陈家老者,着两个僮仆,扫开道路,又两个送出热汤洗面。」动词 清除、洗雪。【组词】:「洗罪」、「洗冤」。《后汉书.卷六五.段熲传》:「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动词 杀、抢。【组词】:「一帮抢匪把全村的人都洗了。」名词 古代用以盛水的盥洗器具,似今日的脸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其他字义洗读音:xiǎn。名词 植物名。即大枣。鼠李科枣属,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边缘具钝锯齿。夏季开淡绿色花,成聚繖花序。核果呈长椭圆形,成熟时为金红色。《尔雅.释木》:「洗,大枣。」名词 姓。如明代有洗光。

解释:恤读音:xù。动词 忧心、顾虑。《易经.晋卦.六五》:「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国语.周语上》:「勤恤民隐而除其害。」动词 怜悯。【组词】:「体恤」、「怜恤」。唐.沈佺期〈移禁司刑〉诗:「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动词 赈济、救济。《周礼.地官.典瑞》:「珍圭以徵守,以恤凶荒。」南朝梁.沈约〈南郊恩诏〉:「京师三县尤穷之民,详加赈恤。」名词 姓。如春秋时鲁有恤由。

解释:鸨读音:bǎo。名词 动物名。一种候鸟。鸟纲涉禽类雁形目。头小,颈长,无后趾。外形似雁而略大,背部羽毛有斑纹。不善飞翔而善涉水。名词 开设妓院的女人。【组词】:「老鸨」、「鸨母」。名词 毛色黑白相间的马。《诗经.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鸨。雨服齐首,两骖如手。」也称为「驳」。

解释:保读音:bǎo。动词 养护、守卫、不使受损。【组词】:「保护」、「保卫」、「保健」、「保全」。《诗经.大雅.崧高》:「南土是保。」动词 承担、负责。【组词】:「保荐」、「保险」。《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动词 仗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动词 妥为收藏。《黄帝内经素问.卷三.灵兰秘典论》:「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保焉。」动词 举荐。《三国演义.第九三回》:「叡曰:『卿自举之。』真乃保太原阳曲人──姓郭,名淮。」名词 责任保证。【组词】:「人保」、「铺保」。名词 伙计、佣工。【组词】:「酒保」。名词 职官名。即太保。古时三公之一,管理皇宫里的教育。《书经.君奭.序》:「召公为保,周公为师。」名词 旧时地方的组织:(1) 基层组织,五家为保。(2) 参见「保甲法」条。名词 姓。如明代有保睿,清代有保希贤。

解释:津读音:jīn。名词 渡口。《论语.微子》:「使子路问津焉。」唐.王昌龄〈沙苑南渡头〉诗:「津人空守缆,村馆复临川。」名词 交通要道。《宋书.卷一.武帝纪上》:「时议者谓宜分兵守诸津要。」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则今日过关津,度州郡,没揣的逢他敌人。」名词 水、汁液。南朝梁.沈约〈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唐.王勃〈九成宫东台山池赋〉:「露菊倾津,嗣南商之逸兴。」名词 口水。【组词】:「生津止渴」。名词 国内天津市的简称。【组词】:「津浦铁路」。动词 滋润。《西京杂记.卷五》:「太平之世,则风不鸣条,开甲散萌而已;雨不破块,润叶津茎而已。」

解释:飒读音:sà。状词 形容风声。唐.李商隐〈无题〉诗四首之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动词 狂风掀扯物体。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八出》:「梦初回,燕尾翻风,乱飒起湘帘翠。」动词 衰落。南朝梁.陆倕〈思田赋〉:「岁聿忽其云暮,庭草飒以萎黄。」

解释:洒读音:sǎ。动词 撒、泼。【组词】:「洒水扫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埽施设,在听事坐相待。」动词 东西散落或倾倒。【组词】:「汤洒了」、「花生洒了一地。」动词 抛、投。《文选.潘岳.西征赋》:「洒钓投网,垂饵出入,挺叉来往。」动词 挥写。【组词】:「挥洒」。唐.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形容词 自然不受拘束。【组词】:「洒脱」、「潇洒」。

解释:浓读音:nóng。形容词 多、盛、密。【组词】:「浓厚」、「浓云密布」。南朝梁.简文帝〈奉答南平康王赉朱樱〉诗:「花茂蝶争飞,枝浓鸟相失。」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形容词 味道、颜色、感情等深厚的。【组词】:「浓郁」、「浓茶」、「浓妆艳抹」、「浓情蜜意」。南朝宋.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古来共歇薄,君意岂独浓?」唐.李贺〈昌谷读书示巴童〉诗:「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形容词 酣畅、程度深的。【组词】:「游兴正浓」。宋.陆游〈凌云醉归作〉诗:「玻璃春满琉璃锺,宦情苦薄酒兴浓。」

解释:洩读音:xiè。动词 液体排放、气体散逸。【组词】:「泄洪」、「瓦斯外泄」。动词 发散、发抒。【组词】:「泄恨」、「发泄」。《聊斋志异.卷八.梦狼》:「我等来,为一 邑之民泄冤愤耳。」动词 透露、露出。【组词】:「泄密」、「泄底」、「泄露」。其他字义洩读音:yì。参见「泄泄」条。

解释:卸读音:xiè。动词 把东西拿下或去除。【组词】:「卸货」、「卸妆」、「拆卸」、「卸下行李」。唐.李中〈维舟秋浦逢故人张矩同泊〉诗:「卸帆清夜碧江滨,冉冉凉风动白苹。」动词 解除、推托。【组词】:「卸职」、「卸任」、「推卸责任」。动词 凋谢、凋零。《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春开杨柳,秋卸梧桐。」

解释:徇读音:xùn。动词 巡行时示众并宣布号令。《左传.桓公十三年》:「莫傲使徇于师曰:『谏者有刑。』」《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遂斩队长二人以徇。」动词 攻占、掠取。《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籍为裨将,徇下县。」《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光武别与诸将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动词 顺从。《左传.文公十一年》:「郕大子朱儒自安于夫锺,国人弗徇。」清.张尔岐〈辨志〉:「耽口体之养,徇耳目之娱。」动词 为达某种目的、理想而牺牲生命。通「殉」。《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贪夫徇财,烈士徇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形容词 迅速。通「侚」。【组词】:「徇蒙」。《墨子.公孟》:「身体强良,思虑徇通。」其他字义徇读音:xún。动词 使。《庄子.人间世》:「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动词 营求、谋求。【组词】:「徇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解释:浔读音:xún。名词 水边。《淮南子.原道》:「游于江浔海裔,驰要褭,建翠盖。」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城府开青旭,松筠起碧浔。」名词 国内江西省九江县的别称。【组词】:「南浔铁路」。

解释:洵读音:xún。名词 河川名。古代濄水的分支。约在今国内山西省太原市境内。《尔雅.释水》:「濄为洵。」晋.郭璞.注:「大水溢出别为小水之名。」形容词 疏远。《诗经.邶风.击鼓》:「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副词 真实、确实。【组词】:「洵属可贵」。《诗经.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唐.韩愈〈复志赋〉:「非夫子之洵美兮,吾何为乎浚之都。」

解释:恂读音:xún。动词 相信、信任。《列子.周穆王》:「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动词 恐惧、害怕。《庄子.齐物论》:「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动词 通畅、畅达。《庄子.知北游》:「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副词 急猝。《庄子.徐无鬼》:「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

解释:泶读音:xué。名词 夏季有水,冬季没水的溪、泽。《说文解字.水部》:「泶,夏有水冬无水曰泶。」名词 乾枯的泉水。《广韵.入声.觉韵》:「泶,涸泉。」名词 河川名。渭水的支流。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九下.释水》:「水自渭出为泶。」其他字义泶读音:xiào。状词 形容波浪激荡的声音。《文选.郭璞.江赋》:「砯岩鼓作,漰湱泶灂。」唐.李善.注:「漰湱泶灂,皆大波相激之声也。」

解释:洫读音:xù。名词 田间的水道。《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左传.襄公十年》:「子驷为田洫。」名词 泛指沟渠。【组词】:「沟洫」。《文选.鲍照.芜城赋》:「划崇墉,刳濬洫,图修世以休命。」名词 护城河。《文选.张衡.西京赋》:「经城洫,营郭郛。」动词 虚、空出。《管子.小称》:「满者洫之,虚者实之。」动词 败坏。《庄子.则阳》:「所行之备而不洫。」

解释:项读音:xiàng。名词 颈的后部。【组词】:「秀发垂项」、「望其项背」。《史记.卷一零七.魏其武安侯传》:「籍福起为谢,案灌夫项,令谢。」名词 脖子。《左传.成公十六年》:「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錡,中项,伏弢。」唐.骆宾王〈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名词 条款、种类。【组词】:「注意事项」、「逐项讨论」、「这项内容有待商榷。」名词 经费。【组词】:「款项」、「用项」。名词 量词。计算事物分类或件数的单位。【组词】:「女子七项运动」、「十项建设」。名词 姓。如秦代有项羽。形容词 肥大。《诗经.小雅.节南山》:「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汉.毛亨.传:「项,大也。」

解释:巷读音:xiàng。名词 大街旁的小通道。【组词】:「大街小巷」、「街头巷尾」。也称为「巷子」、「巷儿」。副词 街巷之间的。【组词】:「巷战」、「街谈巷议」。

解释:闻读音:wén。动词 听到。【组词】:「百闻不如一见」。《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动词 传达、传布。《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吕氏春秋.审应览.重言》:「与仲父谋伐莒,谋未发而闻其国。」动词 着称。《隋书.卷七七.隐逸传.李士谦传》:「髫齓丧父,事母以孝闻。」唐.李白〈赠孟浩然〉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动词 用鼻子嗅。【组词】:「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韩非子.十过》:「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名词 知识。【组词】:「见闻广博」、「孤陋寡闻」。《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赞曰》:「此数公者,皆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文选.王襃.四子讲德论》:「俚人不识,寡见尟闻。」名词 音讯、消息。【组词】:「新闻」、「趣闻」。《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后汉书.卷四零.班彪传上》:「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名词 姓。宋代有闻见。其他字义闻读音:wèn。名词 名誉、名望。明.张自烈《正字通.耳部》:「闻,声誉曰闻。」《书经.微子之歌》:「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唐.韩愈〈原毁〉:「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形容词 闻名的、有名望的。【组词】:「闻人」。

解释:香读音:xiāng。名词 芬芳美好的气味。【组词】:「花香」、「书香」、「粉香」。名词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组词】:「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名词 比喻女子。【组词】:「怜香惜玉」、「香消玉殒」。名词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动词 亲吻。【组词】:「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形容词 气味美好。【组词】:「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形容词 与女性有关的。【组词】:「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副词 酣畅。【组词】:「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解释:宪读音:xiàn。名词 法令。【组词】:「公宪」、「邦宪」。《韩非子.定法》:「宪令着于官府。」名词 典范。《书经.蔡仲之命》:「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诗经.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名词 宪法的简称。【组词】:「立宪」、「制宪」、「违宪」、「修宪」、「行宪」。名词 旧时下属对上司的尊称。【组词】:「大宪」、「上宪」。《聊斋志异.卷二.红玉》:「乃详诸宪,代生解免,竟释生。」动词 颁布、公布。《周礼.秋官.小司寇》:「乃宣布于四方,宪刑禁。」宋.王安石〈原教〉:「藏于府,宪于市。」动词 效法。《书经.说命》:「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文选.班固.东都赋》:「宪章稽古。」

解释:娆读音:ráo。参见「娇娆」条。其他字义娆读音:rǎo。动词 扰乱。《广韵.上声.小韵》:「娆,乱也。」《淮南子.原道》:「其魂不躁,其神不娆。」其他字义娆读音:yǎo。参见「娆娆」条。

解释:染读音:rǎn。动词 着色于布帛等物体上。【组词】:「染布」、「染丝帛」。动词 书画时着色落墨。【组词】:「挥染」、「洒染」。唐.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授笔成章。……染毕,命藏于宝箧之内。」动词 沾着、沾污。【组词】:「一尘不染」。宋.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诗:「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巾不自知。」动词 感受、感染。【组词】:「熏染」、「传染」。《晋书.卷八八.孝友传.庾衮传》:「始疑疫疠之不相染也。」《董西厢.卷七》:「妾未知姐姐所染何患,当以药理之。」名词 男女间的不正常关系。【组词】:「两人有染」。名词 姓。如晋代有染闵。

解释:骈读音:pián。动词 两马并驾一车。《说文解字.马部》:「骈,驾二马也。」动词 两匹马并行。唐.薛涛〈送郑眉州〉诗:「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动词 两物并列。宋.曹勋〈出入塞诗.序〉:「闻南使过,骈肩引颈,气哽不得语。」形容词 两物相连的。【组词】:「骈拇枝指」。形容词 有对偶的。【组词】:「骈句」。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副词 齐并的。唐.韩愈〈杂说〉:「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闲,不以千里称也。」副词 表示并联的性质状态。唐.柳宗元〈游黄溪记〉:「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名词 地名。春秋时齐邑,故地约在今国内山东省临朐县。名词 文体名。讲究句式整齐、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的文体。【组词】:「骈文」、「骈体文」。名词 姓。如春秋时齐有骈邑。

解释:洽读音:qià。动词 浸润、沾湿。《说文解字.水部》:「洽,沾也。」晋.王嘉《拾遗记.卷五》:「帝弥思求,终不复见,涕泣洽席。」动词 深入。《书经.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动词 合、会合。《诗经.周颂.载芟》:「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动词 和睦、协调。【组词】:「融洽」。晋.陶渊明〈答庞参军诗〉:「欢心孔洽,栋宇惟邻。」动词 商量、商谈。【组词】:「洽商」、「接洽」、「洽租」。形容词 广博、周遍。【组词】:「博识洽闻」。《后汉书.卷二七.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其他字义洽读音:xiá。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胚读音:pēi。名词 妇女怀孕一月称为「胚」。《说文解字.肉部》:「胚,妇孕一月也。」名词 初期发育的生物体,如鸟卵受精,卵黄上所生的小圆点称为「胚」;植物的核果中的仁也称为「胚」。名词 粗具轮廓而尚未完成的器物。通「坏」。【组词】:「瓷胚」、「陶胚」、「粗胚」。

解释:虻读音:méng。名词 昆虫纲双翅目虻科动物的通称。头阔、眼大、体粗壮多毛,小者体形如家蝇,大者体形如熊蜂,有刺吸式口器,吸食牛等牲畜血液,有时也吸食人血。

解释:昴读音:mǎo。名词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为白虎七宿的第四宿。《诗经.召南.小星》:「嘒彼小星,维参与昴。」《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毕昴出于东方。」

解释:眉读音:méi。名词 人的前额与上眼睑连接处,横形高超生有细毛的部分。【组词】:「眉毛」、「八字眉」、「横眉竖眼」、「举案齐眉」。名词 泛称上端为「眉」。【组词】:「书眉」。名词 姓。如春秋时代有眉间尺。

解释:珉读音:mín。名词 似玉的美石。《荀子.法行》:「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

解释:咩读音:miē。状词 形容羊的叫声。同「芈」。【组词】:「小羊咩咩的叫着。」

解释:秒读音:miǎo。名词 稻谷的芒。《说文解字.禾部》:「秒,禾芒也。」【组词】:「禾秒」、「麦秒」。名词 时间的名称。六十秒为一分。名词 量词:(1) 计算时间的单位。六十秒为一分。【组词】:「他花了十二秒时间跑完一百公尺。」(2) 计算弧、角的单位。六十秒为一分,六十分为一度。(3) 计算经纬度的单位。六十秒为一分。

解释:眇读音:miǎo。动词 瞎了一只眼。亦指全盲。《南史.卷一二.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宋.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动词 凝注、细视。《汉书.卷一零零.叙传上》:「若乃牙、旷清耳于管弦,离娄眇目于豪分。」唐.颜师古.注:「眇,细视也。」形容词 幽远、高远。《楚辞.屈原.九章.哀郢》:「眇不知其所跖。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唐.韩愈〈合江亭〉诗:「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形容词 微小、卑微。《庄子.德充符》:「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汉书.卷七.昭帝纪》:「诏曰:『朕以眇身获保宗庙,战战栗栗,夙兴夜寐,修古帝王之事,通保傅,传《孝经》、《论语》、《尚书》,未云有明。』」

解释:洶读音:xiōng。参见「汹动」、「汹涌」等条。

解释:眄读音:miǎn。动词 斜视。《乐府诗集.卷三九.相和歌辞十四.古辞.艳歌行》:「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清。」动词 泛指望、看。唐.李冶〈感兴〉诗:「仰看明月翻含意,俯眄流波欲寄词。」

解释:弭读音:mǐ。名词 无彩缴缠饰,末端以骨、角镶嵌的弓。《说文解字.弓部》:「弭,弓无缘可以解辔纷者。」桂馥义证引孙炎曰:「弭谓不以缴束,骨饰两头者也。」名词 弓的末端。《广韵.上声.纸韵》:「弭,弓末。」《诗经.小雅.采薇》:「四牧翼翼,象弭鱼服。」名词 地名。春秋时郑地,约在今国内河南省密县境。名词 姓。如汉代有弭强。动词 停止、平息、消除。《左传.成公十六年》:「若之何,忧犹未弭。」《后汉书.卷八零.文苑传下.赵壹传》:「下则抗论当世,消弭时灾。」动词 安抚。通「敉」。《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动词 遗忘。《文选.江淹.杂体诗.潘黄门》:「俯仰未能弭,寻念非但一。」

解释:泉读音:quán。名词 水的源头。《文选.曹冏.六代论》:「夫泉竭则流涸。」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名词 地下水。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名词 人死后所在的地方。【组词】:「黄泉」、「九泉」。《文选.王粲.七哀诗二首之一》:「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唐.白居易〈夜遇微之于峡中〉诗:「往事渺茫都似梦,旧游流落半归泉。」名词 古代的钱币。钱的流行像泉水一样,故称为「泉」。【组词】:「泉布」、「刀泉」、「货泉」。《管子.轻重丁》:「凡称贷之家,出泉参千万,出粟参数千万锺。」名词 姓。如唐代有泉男生。

解释:饷读音:xiǎng。动词 送食物给人。《孟子.滕文公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动词 馈赠、赠送。《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号曰『皇览』」句下裴松之注引胡冲《吴历》曰:「帝以素书所着典论及诗赋饷孙权。」名词 军警的钱粮、俸给。【组词】:「发饷」、「领饷」、「关饷」。《聊斋志异.卷一一.王者》:「湖南巡抚某公,遣州佐押解饷六十万赴京。」名词 短暂、不久的时间。通「晌」。唐.韩愈〈醉赠张秘书〉诗:「虽得一饷乐,有如聚 飞蚊。」

解释:浏读音:liú。形容词 水流清澈。《说文解字.水部》:「浏,流清貌。」形容词 清凉。《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得所来讯,文采委曲,晔若春荣,浏若清风。」副词 水深的样子。《诗经.郑风.秦洧》:「溱与洧,浏其清矣。」副词 风势疾速。《楚辞.刘向.九叹.逢纷》:「白露纷以涂涂兮,秋风浏以萧萧。」

解释:洌读音:liè。形容词 清澈。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形容词 寒冷。通「冽」。《诗经.小雅.大东》:「有洌氿泉,无浸获薪。」汉.毛亨.传:「洌,寒意也。」《文选.宋玉.高唐赋》:「紬大弦而雅声流,洌风过而增悲哀。」

解释:浃读音:jiá。动词 透澈、浸透。《淮南子.原道》:「不浸于肌肤,不浃于骨髓。」《后汉书.卷一零.献帝伏皇后传》:「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动词 通达。《荀子.解蔽》:「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浃万物之变,与愚者若一。」动词 循环一周。如天干由甲日至癸日称为「浃日」;地支由子日至亥日称为「浃辰」。形容词 融洽。唐.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副词 遍。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零上.滇游日记十二》:「山雨忽来,倾盆倒峡,浃地交流。」

解释:荊读音:jīng。名词 植物名。落叶灌木。枝条可编篮筐,有牡荆、紫荆、黄荆多种。名词 荆木制成的鞭子,古代用作刑杖。《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名词 州名。中国古代九州之一,荆族居住的地方。参见「荆州」条。名词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组词】:「拙荆」、「寒荆」。名词 姓。如战国时燕有荆轲。

解释:荆读音:jīng。名词 植物名。落叶灌木。枝条可编篮筐,有牡荆、紫荆、黄荆多种。名词 荆木制成的鞭子,古代用作刑杖。《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名词 州名。中国古代九州之一,荆族居住的地方。参见「荆州」条。名词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组词】:「拙荆」、「寒荆」。名词 姓。如战国时燕有荆轲。

解释:洁读音:jié。形容词 乾净、明亮。【组词】:「清洁」、「整洁」、「皎洁」。唐.王勃〈上刘右相书〉:「是知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形容词 清廉、端正。《管子.明法解》:「如此,则慤愿之人失其职,而廉洁之吏失其治。」动词 使乾净。《新唐书.卷九八.王珪传》:「至洁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动词 修养、修治。【组词】:「洁身自爱」。唐.孟郊〈送超上人归天台〉诗:「何以洁其性?滤泉去泥沙。」

解释:洎读音:jì。动词 往锅里加水。《吕氏春秋.审应览.不屈》:「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洎之则淡而不可食,少洎之则焦而不熟。」动词 到、及。【组词】:「自古洎今」。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宋.苏洵〈六国论〉:「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解释:浇读音:jiāo。动词 液体由上往下淋灌。【组词】:「浇水」、「浇油」。唐.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形容词 轻浮的、浅薄的。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五:「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

解释:济读音:jì。动词 过河、渡河。《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唐.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动词 救助。【组词】:「救济」、「济助」、「济弱扶倾」、「劫富济贫」、「缓不济急」。动词 助益。【组词】:「无济于事」。其他字义济读音:jǐ。参见「济水」、「济济」等条。

解释:茳读音:jiāng。参见「茳芏」条。

解释:活读音:huó。形容词 有生命的。【组词】:「活人」、「活鱼」。形容词 生动,不死板。【组词】:「灵活」、「活泼」。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烟湿树姿娇,雨余山态活。」形容词 不固定的、可移动的。【组词】:「活页」、「活塞」、「活字版」、「活期存款」。动词 生存。《诗经.周颂.载芟》:「播厥百谷,实函斯活。」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动词 救助。《庄子.外物》:「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唐.白居易〈策林一.十八辨水旱之灾明存救之术〉:「凶歉之年,则贱粜以活饿殍。」名词 生计。《魏书.卷二一.献文六王传上.北海王详传》:「自今而后,不愿富贵,但令母子相保,共汝扫市作活也。」唐.杜甫〈闻斛斯六官未归〉诗:「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名词 工作。【组词】:「细活」、「重活」、「每天都应找些活来做。」副词 很、甚、非常。【组词】:「活像」、「活该」。副词 灵活的。【组词】:「活用」。

解释:诲读音:huì。动词 教导、劝导。【组词】:「教诲」、「诲人不倦」。《左传.襄公三十年》:「我有子弟,子产诲之。」动词 引诱、诱使。【组词】:「诲盗诲淫」。《易经.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其他字义诲读音:huǐ。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绘读音:huì。名词 绣有五彩图案的丝绸。《说文解字.糸部》:「绘,会五采绣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动词 作画、画图。【组词】:「绘画」、「描绘」。《新唐书.卷一一九.白居易传》:「尝与胡杲、吉、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卢员燕集,皆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绘为九老图。」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法人好胜,何以自绘败状,令人气丧若此?」动词 描述、形容。【组词】:「绘影绘声」。

解释:浍读音:kuài。名词 细小的水流。《文选.郭璞.江赋》:「纲络群流,商搉涓浍。」唐.李善.注:「涓浍,小流也。」名词 河川名:(1)浍水。源出国内山西省翼城县东北浍山下,西南流至新绦县注入汾河。(2)浍河。源出国内河南省永城县西北,流经安徽省宿县,注入淮水。

解释:洄读音:huí。名词 蜿蜒曲折的水道。《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唐.李白〈送别〉诗:「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副词 水流盘旋回转的。《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王景传》:「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

解释:虺读音:huǐ。名词 一种毒蛇。《尔雅.释鱼》:「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宋.邢昺.疏:「案:舍人曰:『蝮,一名虺。江、淮以南曰蝮,江、淮以北曰虺。』孙炎曰:『江、淮以南谓虺为蝮,广三寸,头如拇指,有六鯦毒。』」其他字义虺读音:huī。参见「虺隤」条。

解释:挥读音:huī。动词 摇动、摆动、舞动。【组词】:「挥扇」、「挥手」、「挥刀」。《淮南子.说山》:「执弹而招鸟,挥梲而呼狗。」唐.杜甫〈饮中八僊歌〉:「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动词 发散、抛洒。【组词】:「挥发」、「挥泪」、「挥金如土」。《战国策.齐策一》:「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宋.陆游〈送范舍人还朝〉诗:「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动词 发号令、指示。【组词】:「挥令前进」、「指挥军队」。

解释:宦读音:huàn。动词 为官。《说文解字.宀部》:「宦,仕也。」《左传.宣公二年》:「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年二十八,始宦。」名词 官吏。【组词】:「官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婿身名宦,尽不减峤。」《红楼梦.第四回》:「这个被打之人乃是本地一个小乡宦之子,名唤冯渊。」名词 太监。【组词】:「宦官」。《新唐书.卷一一六.王綝传》:「自石门还,政一决宰相,群宦不平,构藩镇内胁天子。」《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

解释:奐读音:huàn。形容词 盛大、众多。《玉篇.廾部》:「奂,众多也。」《汉书.卷七三.韦贤传》:「既耇致位,惟懿惟奂。」唐.颜师古.注:「奂,盛也。」形容词 文彩鲜明。【组词】:「美轮美奂」。《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形容词 闲暇自得。《诗经.大雅.卷阿》:「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名词 姓。如明代有奂忠。

解释:洹读音:huán。参见「洹水」条。

解释:徊读音:huái。参见「徘徊」条。其他字义徊读音:huí。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骅读音:huá。参见「骅骝」条。

解释:哗读音:huā。参见「哗喇喇」条。

解释:祜读音:hù。名词 福分。《诗经.小雅.信南山》:「曾孙寿考,受天之祜。」汉.蔡琰〈悲愤诗〉二首之二:「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

解释:浒读音:hǔ。名词 水边。《诗经.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唐.李白〈丁督护歌〉:「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解释:侯读音:hóu。名词 中国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公羊传.隐公五年》:「其余大国称侯。」《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名词 泛指达官贵人。【组词】:「侯门」。《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名词 士大夫间彼此的尊称。唐.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唐.李颀〈送陈章甫〉诗:「陈侯立身何坦荡,虯须虎眉仍大颡。」名词 箭靶。《诗经.齐风.猗嗟》:「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宋.朱熹.注:「侯,张布而射之者也。大射则张皮侯而设鹄,宾射则张布而设正。」名词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侯嬴。形容词 美好。《诗经.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郑玄笺引韩诗云:「侯,美也。」代词 何。表示疑问。《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君乎!君乎!侯不迈哉!」司马贞索隐引李奇曰:「侯,何也。言君何不行封禅之事也。」助词 发语词。相当于「惟」、「维」、「伊」。《诗经.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张仲孝友。」《汉书.卷一零零.叙传上》:「侯屮木之区别兮,苟能实而必荣。」唐.颜师古.注:「侯,发语辞也。」

解释:紅读音:hóng。名词 似血的颜色。名词 充作礼物的红色绫罗。后亦借指礼物。唐.杨汝士〈贺筵占赠营妓〉诗:「一曲高歌红一疋,两头娘子谢夫人。」《西游记.第一九回》:「又没个三媒六证,又无些茶红酒礼。」名词 花的代称。【组词】:「残红」。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名词 借指美人。【组词】:「偎红倚翠」。唐.陆龟蒙〈置酒行〉:「千筠掷毫春谱大,碧舞红啼相倡和。」名词 利润。【组词】:「分红」。名词 喜事。《红楼梦.第七二回》:「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动词 使变红、呈现红色。【组词】:「她红了脸,羞得说不出话来。」宋.蒋捷〈一剪梅.一 片春愁待酒浇〉词:「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动词 成功、显耀。【组词】:「走红影坛」、「他因主演此片而红了。」动词 得宠、受宠。【组词】:「公司员工中,就属老黄最红,大家都对他敬畏三分。」形容词 红色的。【组词】:「红布」、「红发」、「红光」。形容词 受人注目、受欢迎的。【组词】:「红人」、「红星」。其他字义紅读音:gōng。名词 工作,多指女子所做的织布、缝纫、刺绣等工作。通「工」。【组词】:「女红」。

解释:狠读音:hěn。动词 忍住痛苦,下定决心。【组词】:「他竟狠下心来不管他。」形容词 凶恶、残忍。【组词】:「狠毒」、「心狠手辣」。《喻世明言.卷四零.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他为人更狠,但有些小人之才,博闻强记,能思善算。」

解释:恨读音:hèn。名词 遗憾、悔恨的事。【组词】:「记恨」、「饮恨而终」。《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动词 怨、仇视。【组词】:「怨恨」、「憎恨」。《荀子.尧问》:「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唐.李白〈怨情〉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解释:很读音:hěn。副词 甚、非常,表示程度高。【组词】:「雨很快就停了。」、「他很喜欢看书。」、「这主意很好。」形容词 凶暴、残戾。《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太子痤美而很。」《淮南子.主术》:「上好取而无量,下贪很而无让。」名词 纷争、争讼。《礼记.曲礼上》:「很毋求胜,分毋求多。」汉.郑玄.注:「很,阋也。谓争讼也。」动词 违逆。《国语.吴语》:「今王将很天而伐齐。」三国吴.韦昭.注:「很,违也。」

解释:贺读音:hè。动词 庆祝。《说文解字.贝部》:「贺,以礼物相奉庆也。」【组词】:「贺年」、「祝贺」、「庆贺」。《诗经.大雅.下武》:「受天之佑,四方来贺。」《史记.卷一零七.魏其武安侯传》:「夏,丞相取燕王女为夫人,有太后诏,召列侯宗室皆往贺。」名词 姓。如唐代有贺知章。

解释:扁读音:biǎn。名词 宽而薄的东西。【组词】:「鸭肉扁」、「鹅肉扁」。名词 供题字用的长方形木板或石板,通常高悬在门上或墙上。通「匾」。《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宪圣慈烈吴皇后传》:「近尝梦至一亭,扁曰:『侍康』。」名词 姓。如战国时代的名医扁鹊。形容词 形状宽而薄的。【组词】:「扁平」。《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三韩传》:「儿生欲令其头扁,皆押之以石。」《老残游记.第六回》:「你们把我扁皮箱里,还有一件白狐一裹圆的袍子,取出来送到铁老爷屋子里去。」副词 不成器,有轻视的意味。【组词】:「不要把人家看扁了。」、「门缝里看人,把人给瞧扁了。」动词 揍。【组词】:「被扁」、「扁一顿」、「小心我等一下扁你!」其他字义扁读音:piān。形容词 小。【组词】:「一叶扁舟」。

解释:阁读音:gé。名词 古代一种类似楼的建筑物。屋分两层,底层为支撑层,上层立于支撑平座上,四周围起,有窗,视野高阔,通风良好。常建于园林中以供休憩。亦供置物藏书用。【组词】:「楼阁」。唐.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名词 古代一种在住宅屋内所隔出的夹室或夹层。夹室指东西厢房后所隔出之空间,夹层指主屋内以楼板隔出的上层部分。【组词】:「阁楼」。名词 特指古代的藏书楼。【组词】:「文渊阁」、「天禄阁」、「文澜阁」。名词 女子的房间。【组词】:「出阁」、「闺阁」。名词 内阁的简称。【组词】:「阁揆」、「组阁」。名词 姓。如唐代有阁辅。

解释:氟读音:fú。名词 (fluorine,F)化学元素。原子序 9。呈淡黄色,有特别臭味。是电负度最大的元素,化学性质相当活泼。含剧毒,具腐蚀性,可燃。

解释:俘读音:fú。名词 作战时所擒获的敌人。【组词】:「俘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丁未,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兵千。郑伯傅王,用平礼也。」《孔子家语.卷一.相鲁》:「裔夷之俘,敢以兵乱之。」动词 掳获。《左传.成公十三年》:「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明史.卷一.太祖本纪一》:「元将彻里不花惮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赏。」

解释:洲读音:zhōu。名词 水上的陆块。【组词】:「沙洲」。《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名词 地理学上称地球上的大块陆地为「洲」。【组词】:「亚洲」、「欧洲」。

解释:响读音:xiǎng。名词 回声。《淮南子.主术》:「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唐.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诗:「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名词 声音。【组词】:「声响」、「不同凡响」。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名词 音讯、讯息。《三国志.卷三三.蜀书.后主禅传》「艾得书,大喜,即报书」句下裴松之注引《蜀记》:「衔命来征,思闻嘉响。」名词 量词。计算发声的单位。【组词】:「钟敲了几响?」、「外国元首来访,鸣放礼炮二十一响。」动词 发出声音。【组词】:「不声不响」。《文选.陆机.赴洛道中作诗》:「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南朝梁.吴均〈与顾章书〉:「蝉吟鹤唳,水响猿啼。」形容词 能发出声音的。【组词】:「响箭」、「响板」。形容词 声音宏亮。【组词】:「鞭炮放得真响。」、「他口哨吹得很响。」形容词 有名、名气大的。【组词】:「名字很响」、「响当当的人物。」形容词 有影响力的。【组词】:「他话说得很响。」

解释:浑读音:hún。形容词 混浊、污浊。唐.杜甫〈示从孙济〉诗:「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浑。」宋.陆游〈游山西村〉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形容词 糊涂。【组词】:「浑头浑脑」、「浑浑噩噩」。《负曝闲谈.第一零回》:「浑小子自有浑主意。」形容词 全部、整个。【组词】:「浑身解数」、「浑身发抖」。唐.戎昱〈苦哉行〉五首之四:「身为最小女,偏得浑家怜。」副词 完全、简直。【组词】:「浑然天成」、「浑然忘我」。唐.杜甫〈春望〉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他字义浑读音:hùn。动词 混杂。《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今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形容词 大。《文选.班固.幽通赋》:「浑元运物,流不处兮。」唐.秦韬玉〈紫骝马〉诗:「臕大宜悬银压胯,力浑欺却玉衔头。」其他字义浑读音:gǔn。参见「浑浑」条。

解释:测读音:cè。动词 量度。《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景以求地中。」《淮南子.原道》:「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动词 推想、揣度。《国语.晋语一》:「君之使我,非欢也。抑欲测吾心也。」《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形容词 深。《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漆欲测,丝欲沉。」《文选.江淹.杂体诗.颜特进》:「测恩跻踰逸,沿牒懵浮贱。」

解释:骇读音:hài。动词 吃惊、害怕。【组词】:「惊骇」、「骇异」。《左传.哀公二十三年》:「知伯视齐师马骇,遂驱之。」《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一宫尽骇,以少君为神,数百岁人也。」动词 惊动、骚动。《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既戒鼓而骇众,用牲可以已矣。」晋.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之三:「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动词 兴起。《文选.宋玉.风赋》:「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文选.陆机.辩亡论上》:「于是群雄蜂骇,义兵四合。」形容词 可惊、可怕的。【组词】:「惊涛骇浪」。

解释:胈读音:bá。名词 大腿上的细毛。《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心烦于虑而身亲其劳,躬胝无胈,肤不生毛。」司马贞索隐引韦昭曰:「胈,其中小毛也。」名词 大腿股的白肉。《庄子.天下》:「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唐.成玄英.疏:「(禹)勘苦执劳,形容毁悴,遂使腓股无肉,膝胫无毛。」

解释:荡读音:dàng。动词 摇动、摆动。【组词】:「荡舟」、「荡桨」。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动词 动乱。《吕氏春秋.孟冬纪.孟冬》:「无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物。」《荀子.劝学》:「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动词 闲逛。【组词】:「游荡」、「一个人在街上荡来荡去。」动词 清除、洗除、使殆尽。【组词】:「倾家荡产」。《晋书.卷六二.刘琨传》:「是以居于王位,以答天下,庶以克复圣主,扫荡雠耻,岂可猥当隆极,此孤之至诚着于遐尔者也。」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动词 毁坏。《国语.周语下》:「夫周,高山、广川、大薮也,故能生是良材,而幽王荡以为魁陵、粪土、沟渎,其有悛乎?」形容词 放纵不受拘束。【组词】:「放荡」、「浪荡子」。《论语.阳货》:「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列子.杨朱》:「恣耳目之所娱,穷意虑之所为,熙熙然以至于死,此天民之逸荡者也。」形容词 平坦。【组词】:「坦荡」。形容词 广大无边际。《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豳,曰:『美哉!荡哉!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名词 积水长草的浅水湖。【组词】:「藕荡」、「鱼荡」、「芦花荡」。名词 《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据〈诗序〉:「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荡荡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指假文王语气,以彰殷人之恶,而明周人得国之正也。首章二句为:「荡荡上帝,下民之辟。」荡荡,伟大貌。辟,君也。下民之辟,为人民而立君主。

解释:拜读音:bài。动词 一种礼节行为:(1) 对人低头拱手行礼,或两手扶地跪下磕头。【组词】:「交拜」、「叩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2) 对神明的行礼。有时合掌,有时执香。【组词】:「大拜拜」、「拜佛吃素」。动词 为访问人或看望人的客气语法。【组词】:「回拜」、「拜见」。动词 引申为祝贺的意思。【组词】:「拜寿」。动词 任官、授职。《文选.李密.陈情表》:「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三国演义.第四回》:「卓见邕大喜,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名词 姓。如宋代有拜瑚。名词 电脑上八个位元合成的一组,称为「拜」(byte)。【组词】:「在倚天中文系统中,一个中文字元占了两个拜。」

解释:疤读音:bā。名词 疮口或伤口癒合后所留下的痕迹。明.张自烈《正字通.疒部》:「疤,俗呼疮痕曰:『疤』。本作瘢。」【组词】:「刀疤」、「疮疤」。名词 类似伤疤的痕迹。【组词】:「锅底有个疤。」、「这墙上怎么坑坑疤疤的?」

解释:哈读音:hā。动词 张口舒气。【组词】:「哈气」、「哈欠」。《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捉鸭开口哈之,婢妪偶释手,鸭颠其颈作吞噬状,惊而大哭。」动词 弯。【组词】:「鞠躬哈腰」。状词 形容笑声。【组词】:「哈哈大笑」。叹词 表得意或满意。【组词】:「哈!这下你惨了。」名词 姓。如明代有哈铭。其他字义哈读音:hǎ。参见「哈巴」条。其他字义哈读音:kā。参见「哈喇」条。

解释:孩读音:hái。动词 小儿笑。通「咳」。《说文解字.口部》:「咳,小儿笑也。孩,古文咳从子。」《老子.第二零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动词 视同婴儿。《老子.第四九章》:「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名词 小儿、幼童。【组词】:「小孩」、「孩童」。《文选.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名词 姓。如辽代有孩里。形容词 幼小。《礼记.月令》:「毋覆巢,毋杀孩虫。」

解释:顸读音:hān。参见「颟顸」条。

解释:绗读音:hèng。名词 边缘。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二下.释诂》:「绗,缘也。」动词 用针线粗针直缝,使布料固定。《广韵.去声.映韵》:「绗,刺缝。」

解释:阂读音:hé。动词 阻隔、妨碍。《文选.张衡.西京赋》:「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解释:洪读音:hóng。名词 大水。【组词】:「防洪」、「泄洪」、「山洪暴发」。名词 姓。如清代有洪秀全。形容词 大的。【组词】:「洪恩」、「洪水」、「声如洪钟」、「洪福齐天 」。

解释:厚读音:hòu。形容词 扁平物体上下之间距离较大的。与「薄」相对。【组词】:「厚纸」、「厚唇」。唐.白居易〈新制布裘〉诗:「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唐.李贺〈苦昼短〉诗:「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形容词 多、大。【组词】:「厚利」、「厚礼」、「厚望」。唐.元稹《崔莺莺传》:「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宋.钱公辅〈义田记〉:「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形容词 浓、深。【组词】:「酒味厚」、「深情厚谊」。《仪礼.士冠礼》:「甘醴惟厚,嘉荐令芳。」形容词 不刻薄的。【组词】:「仁厚」、「宽厚」、「憨厚」、「忠厚老实」。名词 扁平物体表面与底面间的距离。【组词】:「这块木板约有二寸厚。」《礼记.檀弓上》:「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动词 重视、推崇。【组词】:「厚古薄今」、「厚此薄彼」。《史记.卷五.秦本纪》:「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副词 优待。【组词】:「厚待」。《礼记.中庸》:「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解释:姥读音:mǔ。名词 替人养育或照顾小孩的妇人。同「姆」。【组词】:「保姥」、「乳姥」。名词 老妇。《晋书.卷八零.王羲之传》:「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其他字义姥读音:lǎo。参见「姥姥」条。

解释:冒读音:mào。动词 由下往上或往外透出、发散。【组词】:「冒烟」、「冒气」、「冒汗」。动词 冲犯、不顾。【组词】:「冒险」、「冒犯」、「冲冒」。《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张空拳,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宋.华岳〈骤雨〉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动词 假称、假托。【组词】:「冒名」、「假冒」。《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青有同母兄卫长君及姊子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武帝,故青冒姓为卫氏。」副词 卤莽、莽撞。【组词】:「冒犯」、「冒进」。名词 姓。如元代有冒致中,清代有冒襄。其他字义冒读音:mò。参见「冒顿」条。

解释:贸读音:mào。动词 交换、交易。《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唐.柳宗元〈钴鉧潭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动词 买卖。【组词】:「贸易」。动词 变易。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市朝迁贸,山川悠远,是以狐兔所处。」《北史.卷六四.韦孝宽等传.论曰》:「虽陵谷迁贸,终以雅正自居。」动词 错杂。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序〉:「考较此书,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辩其实,而世之惑者,定彼从此,是非相贸,真伪舛杂。」副词 冒失、莽撞。【组词】:「贸然」。名词 姓。如汉代有贸充国。其他字义贸读音:mòu。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咪读音:mī。参见「咪咪」条。

解释:祢读音:nǐ。名词 先父的祠庙。《公羊传.隐公元年》「惠公者何,隐之考也」句下汉.何休.解诂:「生称父,死称考,入庙称祢。」名词 地名。春秋时郑地。故址约在今国内山东省荷泽县西。其他字义祢读音:mí。名词 姓。如汉代有祢衡。

解释:迷读音:mí。动词 困惑、惑乱。【组词】:「财迷心窍」。《易经.坤卦》:「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动词 媚惑。《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序》:「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动词 分不清方向。【组词】:「迷路」。《左传.哀公二年》:「晋赵鞅纳卫大子于戚,宵迷。」动词 沉醉、陶醉。【组词】:「着迷」、「入迷」、「沉迷」。形容词 分辨不清、令人困惑的。【组词】:「迷途」、「迷宫」。形容词 心中昏乱、意识模糊。【组词】:「意乱情迷」。名词 心醉于某种事物的人。【组词】:「影迷」、「球迷」、「歌迷」。

解释:闽读音:mín。名词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今国内福建省及浙江省东部一带。名词 朝代名。(公元892~946)十国之一,王审知所建,据有福建地方,为南唐李璟所灭。名词 国内福建省的简称。其他字义闽读音:mǐn。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

解释:某读音:mǒu。代词 不指名的人或事物的代称。【组词】:「某甲」、「某人」。《文选.颜延之.陶徵士诔》:「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寻阳县之某里。」《文选.任昉.宣德皇后令》:「今遣某位某某甲等,率兹百辟人致其诚。」代词 我,自称之词。《三国演义.第七回》:「某虽不才,愿请军出城,以决一战。」《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某相遇之初,每闻绝调,辄不禁神魂之飞动。」

解释:洮读音:táo。动词 盥洗。《书经.顾命》:「甲子,王乃洮頮水。」唐.孔颖达.正义:「頮是洗面,知洮为盥手。」动词 淘洗。通「淘」。【组词】:「洮米」。名词 参见「洮河」条。其他字义洮读音:yáo。名词 湖泊名。位于国内江苏省溧阳、金壜两县境内。也称为「长荡湖」、「长塘湖」。

解释:衍读音:yǎn。动词 延伸、展开。【组词】:「繁衍」。《汉书.卷六六.公孙贺等传.赞曰》:「博通善属文,推衍盐铁之议。」动词 散布、分布。《文选.张衡.东京赋》:「仁风衍而外流,谊方激而遐骛。」形容词 多余的。【组词】:「衍字」。宋.郑樵〈通志总序〉:「既无衍文,又无绝绪,世世相承,如出一手。」

解释:拶读音:zá。动词 挤压、逼迫。唐.韩愈〈辛卯年雪〉诗:「崩腾相排拶,龙凤交横飞。」其他字义拶读音:zǎn。动词 古代的一种刑罚。以木条用力夹指。明.姚茂良《精忠记.第一八出》:「叫你打,着实打;叫你拶,着实拶。若有容情,一概问罪。」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七出》:「杨老爷新做了礼部,连你们官儿都管的着,明日拿去拶掉你指头。」

解释:洙读音:zhū。名词 河川名。泗水的支流,一源出国内山东省费县北,西流入泗水;一源出曲阜县北,南流合沂水注入泗水。其他字义洙读音:shū。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 ● 浐 (滻) chǎn ㄔㄢˇ  1. 〔~河〕水名,在中国陕西省。  2. (滻)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浐 滻 Chǎn 〈名〉 (1) 即浐水。今浐河 [the Chan River] 浐,潼水也。出京兆蓝田谷,入霸。——《说文》 (2) 即出中国陕西省西部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的一条河,流入渭河(渭水),是古代长安的重要水源之一

解释: ● 畈 fàn ㄈㄢˋ  1. 田地(多用于地名):周党~(在中国河南省)。  2. 成片的田:一~田。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畈 fàn 〈名〉 (1) 平畴,成片的田 [farmland] 畈哩,田野间。——清· 范寅《越谚》 畈,田畈,平畴也。——《字汇》 (2) 〈方〉∶多用于村镇名 [town]。如∶白水畈(在湖北省) 词性变化 ◎ 畈 fàn 〈量〉 用于大片田地 [tract]。如:一畈田

解释: ● 恒 héng ㄏㄥˊ  1. 持久:~心。~久。~定。~齿。永~。~星。~温。  2. 经常的,普通的:~言。  3. 姓。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恒 恆 héng 〈形〉 (1) (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永久,永恒) (2) 同本义 [lasting;permanent] 恒,常也。——《说文》 恒者,久也。——《易·序卦传》 恒,德之固也。——《易·系辞下传》 无恒安处。——《诗·小雅·小明》 以求其恒。——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恒牙(恒齿。永久齿);恒风(持续吹佛的风);恒舞(历时长而不中断的舞);恒制(长久不变的法则) (4) 寻常;普通 [constant;common] 形貌奇伟,骨体不恒。——《三国志·吴主传》 人恒状。——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恒态(常态);恒恣(经常的状态);恒情(常情);恒品(常类;常物);恒士(常人,平凡的人);恒常(正常的规律);恒医(普通的医生);恒言(常用的言语) 词性变化 ◎ 恒 héng 〈名〉 (1) 恒心,持之以恒的决心 [perseverance]。如:有恒 (2) 规律;法则 [law]。如:恒式(常规;常法);恒典(常典;常制);恒例(常规,惯例);恒规(常规) (3) 即恒山 [Hengshan Mountain]。古山名,在今河北省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五岳中的北岳 五岳:华、 岱、 恒、 衡、 嵩。—— 张华《博物志》 ◎ 恒 恆 héng 〈副〉 (1) 经常,常常 [always] 人恒过。——《孟子·告子下》 国恒亡。 恒答言见。——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2) 又如:恒谈(常谈);恒常(常常;经常)

解释: ● 轷 (軤) hū ㄏㄨˉ  ◎ 姓。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轷 軤 Hū 〈名〉 姓

解释: ● 洣 mǐ ㄇㄧˇ  ◎ 〔~水〕水名,在中国湖南省,湘江支流。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洣 mǐ 〈名〉 水名。又名“茶陵江”,也称“泥水” [Mi River]。源出湖南省桂东县北,西北流至衡山县洣河镇入湘江

解释: ● 哌 pài ㄆㄞˋ  ◎ 〔~嗪〕药名,有机化合物,白色结晶,易溶于水。有溶解尿盐酸,驱除蛔虫、蛲虫等药理作用。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哌 pài

解释: ● 洇 yīn ㄧㄣˉ  ◎ 墨水着纸向周围散开:这种纸写字不~。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洇 Yīn 〈名〉 (1) 水名 [Yin River] 洇,水也。——《说文》 (2) 亦指水流 [汜人]因撰《风光词》曰:“…迷千里兮涵洇湄,晨陶陶兮暮熙熙”。—— 唐· 沈亚之《湘中怨解》 词性变化 ◎ 洇 yīn 〈动〉 (1) 液体在纸、布及土壤中向四外散开或渗透 [spread and sink in]。如:洇润(润泽);血已经把纱布洇湿了 “洇” (2) 另见 yān

【相关文章】

五行属土笔画8的汉字 8画属土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金笔画16的汉字 16画属金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性是水的字哪些最吉利 搭配木属性的字来取名

五行属木笔画17的汉字 17画属木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土笔画7的汉字 7画属土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火笔画19的汉字 19画属火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火笔画3的汉字 3画属火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金笔画10的汉字 10画属金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金笔画18的汉字 18画属金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土笔画6的汉字 6画属土的字有哪些

标签:五行属性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jiaoyu/5dtvgxep.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