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火笔画7的汉字 7画属火的字有哪些

首页 > 学习教育2022-07-22

大家在取名字的时候,有的人喜欢把八字命理和汉字的五行属性结合起来,比如八字里缺火就取用五行属性为火的字来平衡。下面为大家整理五行属火笔画为7画的汉字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五行属火笔画7的汉字

听、岛、但、卤、旰、证、诊、妥、求、男、豆、彻、里、疗、牢、佁、陀、佗、饨、吞、抟、投、彤、佟、邰、町、条、免、低、囤、励、弄、玓、利、进、陈、劳、来、足、层、灿、灼、纵、住、豸、志、这、疔、诋、折、找、帐、张、佔、灶、闰、芮、努、呐、呂、驴、连、庐、奁、陇、灾、伶、吝、邻、丽、呖、两、良、李、決、抉、灸、吨、抖、辵、災、灵、际、抡、陆、呈、妒、冻、盯、阽、甸、佃、弟、邸、狄、呔、吭、卵、乱、囵、纶、纳、佞、忐、忑、体、炀、妖、姊、肟、旸

五行属火笔画7的汉字

五行属火笔画7的汉字解释

解释:听读音:tīng。动词 用耳朵收受声音。【组词】:「聆听」、「听音乐」、「倾听」。《论语.檀弓下》:「有妇人哭于墓者而衰,夫子式而听之。」动词 采信、取信。【组词】:「听信」。《战国策.齐策一》:「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宋史.卷四四二.文苑传四.苏舜钦传》:「而大臣归咎于刑狱之滥 ,陛下听之,故肆赦天下以为禳救。」动词 等候、等待。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念其劳役多年,令驰还乡,休息三月,仍听取用。」动词 顺从、服从。【组词】:「听从」、「言听计从」。《韩非子.五蠹》:「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名词 耳闻的事情。《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名词 厅堂。通「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名词 量词。计算罐头食品的单位。为英语 tin的音译。【组词】:「一听奶粉」。名词 姓。如唐代有听姓。其他字义听读音:tìng。动词 治理、处理。【组词】:「垂帘听政」。《周礼.天官.小宰》:「以听官府之六计。」动词 裁决、裁断。【组词】:「听狱」。《论语.颜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动词 任由、任凭。【组词】:「听其自然」、「悉听尊便」、「听天由命」。《西游记.第九回》:「这江州有个金山寺、焦山寺,听你在那个寺里去。」

解释:岛读音:dǎo。名词 海中或湖中被水围绕的小陆地。《史记.卷九四.田儋传》:「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

解释:但读音:dàn。副词 仅、只。【组词】:「但愿如此」。唐.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 林间。」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副词 只要。唐.王昌龄〈出塞〉诗二首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副词 只有、唯有。宋.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副词 凡、所有。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则见脂粉馨香,环佩丁当,藕丝嫩新织仙裳,但风流都在他身上。」副词 尽管。【组词】:「但说无妨」。连词 不过、可是。【组词】:「你虽然聪明,但也要努力才能成功。」名词 姓。如汉代有但钦。

解释:卤读音:lǔ。名词 具有硷性,不适宜耕种的土地。《说文解字.卤部》:「卤,西方咸地也。」名词 自然生成的盐。《说文解字.盐部》:「盐,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名词 大盾。通「橹」。《战国策.中山策》:「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文选.左思.吴都赋》:「干卤殳鋋。」李善注引刘逵曰:「干、卤,皆楯也。」名词 姓。如汉代有卤公孺。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形容词 粗率、直率。【组词】:「粗卤」。《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形容词 愚钝、笨拙。通「鲁」。《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之四》:「小臣信顽卤,僶俛安能追!」《抱朴子.外篇.勖学》:「经术深则高才者洞达,卤钝者醒悟。」动词 掠夺、强取。通「掳」。《史记.卷一零六.吴王濞传》:「今卬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裴駰集解引如淳曰:「卤,抄掠也。」《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两。」

解释:旰读音:gàn。名词 晚上,日落的时候。《说文解字.日部》:「旰,晚也。」《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尹敏传》:「与班彪亲善,每相遇,辄日旰忘食,夜分不寝。」《文选.谢朓.詶王晋安诗》:「拂雾朝青阁,日旰坐彤闱。」

解释:证读音:zhèng。动词 告发。《说文解字.言部》:「证,告也。」《论语.子路》:「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动词 用凭据、事实来表明或断定。【组词】:「证明」、「证实」。《庄子.秋水》:「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名词 凭据。【组词】:「人证」、「停车证」、「借书证」。名词 病症、症候。【组词】:「三焦辨证」、「血分证」。《列子.周穆王》:「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证。」

解释:诊读音:zhěn。动词 察看、徵验。【组词】:「诊病」、「诊验」。唐.司空图〈与台丞书〉:「鬻植之道,虽本于天时,亦且诊于人情耳。」其他字义诊读音:zhēn。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妥读音:tuǒ。副词 稳当、周全。【组词】:「妥当」、「妥善安排」、「妥为照料」。《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韦仁寿传》:「于是官得其人,民去叹愁,就妥定。」副词 适宜、合适。【组词】:「这件事情恐怕不妥。」、「他说话欠妥,常引起公愤。」副词 完备、齐备。【组词】:「这件事情已经办妥了。」动词 安稳。《红楼梦.第六八回》:「你这一去且在园里住两天,等我设个法子回明白了,那时再见方妥。」动词 掉落、垂下。唐.杜甫〈重过何氏〉诗五首之一:「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宋.石孝友〈点绦唇.日薄风迟〉词:「日薄风迟,柳眠无力花枝妥。」名词 姓。如清代有妥得璘。

解释:求读音:qiú。动词 找寻、探索、设法得到。【组词】:「寻求」、「探求」、「实事求是」、「缘木求鱼」。《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动词 恳托、乞助。【组词】:「求助」、「恳求」、「乞求」、「祈求」、「请求」。《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华佗传》:「又有疾者,诣佗求疗。」动词 要求。【组词】:「苛求」、「求全责备」。《论语.微子》:「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动词 贪图。《论语.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徐夤〈润屋〉诗:「润屋丰家莫妄求,眼看多是与身雠。」动词 招引。《易经.乾卦.文言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孟子.公孙丑上》:「今国家间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名词 姓。如汉代有求仲。

解释:男读音:nán。名词 男人,与「女」相对。《礼记.礼运》:「男有分,女有归。」名词 儿子。【组词】:「长男」。《左传.哀公三年》:「南氏生男,则以告于君与大夫而立之。」唐.杜甫〈石壕吏〉诗:「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名词 儿子在父母前的自称。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名词 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最末一等,即男爵。《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名词 姓。如明代有男斌。

解释:豆读音:dòu。名词 古代盛食品的器皿。器浅似盘,圈足,多数有盖。盛行于商周时期,后亦作为礼器。《说文解字.豆部》:「豆,古食肉器也。」《诗经.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汉.郑玄.笺:「祀天用瓦豆,陶器质也。」名词 双子叶植物中离瓣植物豆科的泛称。草本、木本均有。叶多复叶,间或为单叶,互生,通常具托叶。花为蝶形,实皆结荚,种子无胚乳,间或含少量胚乳。种类甚多,遍产世界各地。用途极广,供食用、药用或观赏等。名词 姓。如汉代有豆如意,清代有豆文武。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解释:彻读音:chè。动词 贯通、通透。【组词】:「响彻云霄」、「寒风彻骨」。《左传.成公十六年》:「潘尪之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汉.王充《论衡.纪妖》:「音中宫商之声,声彻于天。」动词 去除。通「撤」。《左传.宣公十二年》:「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淮南子.主术》:「史书其过,宰彻其膳。」动词 毁坏。《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彻我墙屋。」汉.郑玄.笺:「彻毁我墙屋。」动词 剥取。《诗经.豳风.鸱鴞》:「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汉.毛亨.传:「彻,剥也。」动词 耕治。《诗经.大雅.公刘》:「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动词 遵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天命不彻,我不敢傚。」汉.毛亨.传:「彻,道也。」汉.郑玄.笺:「言王不循天之政教。」动词 毕尽、停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元.马致远〈夜行船.酒病花愁何日彻套.离亭宴煞〉:「蛩吟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名词 周代的田赋制度。为十取一的税法。《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汉.赵岐.注:「家耕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名词 姓。如元代有彻里。

解释:里读音:lǐ。名词 居所、居处。《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里。」《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名词 街坊、巷弄。《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技。」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名词 故乡。【组词】:「故里」。《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名词 今地方政府行政区域之一。在镇之下,邻之上,与村平行。名词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一公里等于一千公尺。名词 内部。通「里」。元.马致远〈四块玉.佐国心〉曲:「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解释:疗读音:liáo。动词 医治。【组词】:「治疗」、「诊疗」。《周礼.天官.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动词 解除、解救。【组词】:「疗贫」。三国魏.曹植〈远游篇〉:「琼蕊可疗饥,仰首吸朝霞。」

解释:牢读音:láo。名词 饲养牲畜的圈栏。《说文解字.牛部》:「牢,闲,养牛马圈也。」【组词】:「亡羊补牢」。《诗经.大雅.公刘》:「执豕于牢,酌之用匏。」名词 监狱。【组词】:「坐牢」、「监牢」、「牢狱之灾」。《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名词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组词】:「太牢」、「少牢」。《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上》:「雍之诸祠自此兴。用三百牢于鄜畤。」名词 姓。如汉代有牢梁。形容词 坚固。【组词】:「牢固」、「牢不可破」。唐.韩愈〈赠刘师服〉诗:「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

解释:佁读音:ǎi。形容词 痴呆的样子。《说文解字.人部》:「佁,痴貌。」

解释:陀读音:tuó。形容词 倾侧、不平。参见「陂陀」条。名词 团状物。《西游记.第七四回》:「把棍子望小妖头上砑了一砑,可怜,就砑得像一个肉陀!」名词 一种玩具。参见「陀螺」条。

解释:佗读音:tuō。代词 同「它」。《文选.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佗方?」其他字义佗读音:tuó。动词 负荷。《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以一马自佗负三十日食。」其他字义佗读音:tā。代词 同「他」。《说文解字.人部》「它」字.清.段玉裁.注:「其字或叚佗为之,又俗作他。」《文选.陆机.文赋》:「佗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解释:饨读音:dùn。参见「馄饨」条。其他字义饨读音:tún。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吞读音:tūn。动词 不加以咀嚼就整个咽下去。【组词】:「吞服药丸」、「狼吞虎咽」、「囫囵吞枣」。《晋书.卷九五.艺术传.单道开传》:「恒服细石子,一吞数枚,日一服,或多或少。」唐.杜甫〈渼陂行〉:「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动词 兼并、消灭。【组词】:「侵吞」、「独吞」。汉.桓宽《盐铁论.轻重》:「其后强吞弱 大兼小,并为六国。」《三国演义.第三三回》:「袁绍存日,常有吞辽东之心。」动词 包含、容纳。【组词】:「气吞山河」。《文选.陆机.辩亡论上》:「喟然有吞江浒之志,一宇宙之气。」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名词 姓。如汉代有吞景云。

解释:抟读音:tuán。动词 捏聚搓揉成团。【组词】:「抟弄」、「抟土」、「抟面」。《文选.枚乘.七发》:「楚苗之食,安胡之变飰,抟之不解,一啜而散。」动词 凭藉。《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九万里。」明.张四维《双烈记.第三零出》:「夹攻里外施英勇,看他鹏翮怎抟风,管教堕吾计中。」动词 集聚、结合。《管子.内业》:「抟气如神,万物被存。」《商君书.农战》:「抟民力以待外事,然后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

解释:投读音:tóu。动词 扔、掷。【组词】:「投球」、「投篮」、「投石子」。动词 放进去。【组词】:「投入」、「投票」、「投资」。动词 跳进去。【组词】:「投江」、「投井」、「自投罗网」。动词 发向、映照。【组词】:「众人把目光都投向墙上的壁画。」、「竹影散投在窗纸上。」动词 寄发。【组词】:「投递」、「投稿」、「投邮」。动词 前往、走向、迎向。如 : 「投宿」、「投降」、「弃暗投明」。动词 合。【组词】:「情投意合」、「意气相投」。动词 奔靠。【组词】:「投奔」、「投靠亲友」、「走投无路」。《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关、张三人往代州投刘恢。」动词 接近、靠近。【组词】:「投暮」。唐.孟郊〈题林校书花严寺书窗〉诗:「拟古投松坐,就明开纸疏。」动词 甩、挥。【组词】:《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动词 抛弃。【组词】:「投闲置散」。《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樊宏》:「然犹投戈讲蓺,息马论道。」动词 用。如 : 「投药」。动词 赠送。如 :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动词 迎合。如 : 「投其所好」。

解释:彤读音:tóng。动词 用红色颜料涂饰器物。《说文解字.彡部》:「彤,丹饰也。」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唯瑚琏觞豆,而后雕文彤漆。」形容词 赤红色的。《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词:「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名词 姓。如周代有彤伯。

解释:佟读音:tóng。名词 姓。如清代有佟世南。

解释:邰读音:tái。名词 国名。后稷所封。故址约在今国内陕西省武功县西南。名词 姓。如明代有邰茂质。

解释:町读音:tǐng。名词 田界、田间小路。《庄子.人间世》:「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唐.成玄英.疏:「町,畔也。」名词 田地。《文选.张衡.西京赋》:「筱簜敷衍,编町成篁。」李善注引薛综曰:「町,谓畎亩。」其他字义町读音:dīng。名词 地名用字。如台北市的西门町和东门町,国内云南省的畹町镇。

解释:条读音:tiáo。名词 细长的树枝。【组词】:「柳条」、「枝条」。唐.李白〈折杨柳〉诗:「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名词 长条形的物体。【组词】:「线条」、「面条」、「便条」、「油条」。名词 项目、条目。【组词】:「条款」、「条例」、「法条」。名词 次序、系统。【组词】:「有条不紊」、「井井有条」。名词 量词:(1) 计算条状物的单位。【组词】:「一条鱼」、「两条线」、「三条香菸」、「五条裙子」。(2) 计算文书分项的单位。【组词】:「《民法》共有一二二五条。」形容词 长。《书经.禹贡》:「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形容词 畅通无阻。【组词】:「条畅洞达」。《战国策.魏策一》:「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幅辏,无有名山大川之阻。」

解释:免读音:miǎn。动词 避开、脱逃。【组词】:「避免」、「幸免于难」。《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动词 去除、省去。【组词】:「免除」、「免费」、「减免」、「免税」。动词 脱去。《左传.哀公十六年》:「而又掩面以绝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进。」动词 罢黜、革除。【组词】:「罢免」、「黜免」。《汉书.卷四.文帝纪》:「遂免丞相勃,遣就国。」名词 姓。如汉代有免乙。其他字义免读音:wèn。名词 古代一种脱冠扎发的丧服。通「絻」。《集韵.去声.问韵》:「絻,丧冠也。或省。」《左传.僖公十五年》:「穆姬闻晋侯将至……使以免服衰絰逆且告。」晋.杜预.注:「免、衰、絰,遭丧之服。」动词 去冠扎发,穿着丧服,以示哀悼。同「絻」。《礼记.檀弓上》:「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

解释:低读音:dī。形容词 上下距离小,或离地面近。与「高」相对。【组词】:「低处」、「低空飞过」。《文选.谢朓.敬亭山诗》:「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宋.文天祥〈正气歌.序〉:「单扉低小,白间短窄。」形容词 低下。指身分、能力、程度等而言。唐.李白〈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诗:「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形容词 价较便宜的。宋.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金橙径〉诗:「金橙纵复里人知,不见鲈鱼价自低。」形容词 形容兴趣不高或情绪不好。【组词】:「只要下雨天,我出门的兴致就低了。」、「自从落榜后,他的情绪一直很低。」形容词 形容声音很小。【组词】:「你说话的声音太低了,别人可能听不清楚。」动词 俯、向下弯。【组词】:「低身」、「低头不语」。动词 放低、垂落。《文选.谢惠连.雪赋》:「愿低帷以昵帎,念解佩而褫绅。」唐.李端〈代弃妇答贾客〉诗:「鸣环动佩恩无尽,掩袖低巾泪不流。」副词 低矮的。【组词】:「夜幕低垂」、「黄昏时,太阳低悬在海平面上。」副词 轻声的。宋.姜夔〈过垂虹〉诗:「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解释:囤读音:dùn。名词 用竹篾、荆柳条、稻草等编成或用竹蓆所围成的盛粮器具。【组词】:「米囤」、「麦囤」。唐.贯休〈山居〉诗二四首之一七:「且为小囤盛红粟,别有珍禽胜白鸥。」《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囤子里的散粮被乱人抢了一个精光,只有泼洒在地上的,扫了扫,还有两三担粮食。」其他字义囤读音:tún。动词 积聚、储存。【组词】:「囤货」、「囤粮」、「囤积居奇」。《儒林外史.第二一回》:「牛老把囤下来的几石粮食变卖了。」

解释:励读音:lì。动词 奋发、振作。《字汇.力部》:「励,勉力也。」《南史.卷二四.王韶之传》:「夙夜勤励,政绩甚美。」动词 劝勉、鼓舞。【组词】:「鼓励」、「奖励」。《国语.吴语》:「请王励士,以奋其朋势。」名词 姓。如清代有励廷仪。

解释:弄读音:nòng。动词 把玩、玩赏。《汉书.卷四二.周昌传》:「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唐.李白〈别山僧〉诗:「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敬泾溪。」动词 游戏、耍弄。【组词】:「逗弄」、「戏弄」、「愚弄」。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郎骑竹马来,遶床弄青梅。」动词 做、从事、处理。【组词】:「弄饭菜」、「弄乾净」。《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你莫管,照我的话弄去就是了。」动词 探察、追究。【组词】:「弄明白」、「这件事一定要弄清楚才行!」动词 取得。【组词】:「他弄来一顶帽子。」《红楼梦.第五九回》:「只是要你们齐心打夥儿弄几个钱回家受用,若不随我,我也不管了。」动词 摇动、搅动。【组词】:「这消息把大家弄得人心惶惶。」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怕露惊宿鸟,风弄庭槐。」动词 奸骗、淫乱。【组词】:「她被弄大了肚子。」《红楼梦.第六七回》:「你二爷在外头弄了人。」动词 表演、弹奏。【组词】:「弄笛」、「弄箫」。唐.王涯〈秋夜曲〉:「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动词 妆饰、修饰。【组词】:「搔首弄姿」。唐.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名词 乐曲。【组词】:「江南弄」、「梅花三弄」。《文选.嵇康.琴赋》:「改韵易调,奇弄乃发。」其他字义弄读音:lòng。名词 小巷。【组词】:「巷弄」。《南史.卷五.齐废帝郁林王本纪》:「出西弄,遇弑。」

解释:玓读音:dì。参见「玓瓅」条。

解释:利读音:lì。名词 好处、益处。【组词】:「利益」、「福利」、「渔翁得利」。《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名词 从本金生出的子钱。【组词】:「利息」、「利润」、「红利」、「高利贷」。名词 姓。如汉代有利乾。动词 有益于。【组词】:「利人利己」。形容词 锋锐。【组词】:「锐利」、「锋利」。《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形容词 祥瑞、顺利。【组词】:「大吉大利」。《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东阳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

解释:进读音:jìn。动词 向上或向前移动。相对于「退」。【组词】:「前进」、「进攻」。动词 由外入内。【组词】:「进门」、「闲人免进」、「非请勿进」。《三国演义.第九五回》:「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动词 出仕、做官。《孟子.公孙丑上》:「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荀子.大略》:「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动词 推荐。【组词】:「引进」。《周礼.夏官.大司马》:「进贤兴功,以作邦国。」动词 呈献、奉上。【组词】:「进贡」。《礼记.曲礼上》:「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三国演义.第一九回》:「但到处,闻刘豫州,皆争进饮食。」动词 积极、努力。【组词】:「进取」。动词 收入、买入。【组词】:「进帐」、「进货」、「日进斗金」。名词 老式房舍的院落层次。【组词】:「两进院子」。《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右边一路,一间一间的房子,都有两进。」名词 姓。如汉代有进险。

解释:陈读音:chén。动词 排列。【组词】:「陈设」、「陈列」。《书经.洪范》:「我闻在昔,鲧垔洪水,汨陈其五行。」《礼记.中庸》:「陈其宗器,设其裳衣。」动词 述说。《孟子.公孙丑下》:「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动词 张扬、显示。《礼记.表记》:「事君欲谏不欲陈。」唐.韩愈〈爱直赠李君房别〉:「勇不动于气,义不陈乎色。」形容词 旧的、年代久远的。【组词】:「陈年老酒」。名词 国名。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都宛丘。其地约在今国内河南省旧开封以东至安徽省旧毫之间。名词 朝代名。(公元557~589)陈霸先代梁而称帝,建都建康,拥有国内长江以南的地区,为南朝版图最小的王朝。后为隋所灭。名词 姓。如汉代有陈平。其他字义陈读音:zhèn。名词 军队作战时布置的队伍行列。同「阵」。《左传.成公七年》:「教之战陈,教之叛楚。」

解释:劳读音:láo。动词 辛勤、努力做事。【组词】:「劳动」、「操劳」、「不劳而获」。《国语.越语下》:「未盛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动词 烦扰,为请人帮忙的客套话。【组词】:「劳烦」、「劳驾」、「偏劳」。名词 成绩、功勋。【组词】:「功劳」、「汗马之劳」。《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名词 辛苦、疲累。【组词】:「积劳成疾」、「吃苦耐劳」。《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 以逸击劳,取胜之道也。」名词 劳动者的简称。【组词】:「劳资关系」、「劳资双方」、「劳资纠纷」。名词 姓。如汉代有劳丙。形容词 辛勤、疲倦。【组词】:「勤劳」、「疲劳」。其他字义劳读音:lào。动词 慰问。【组词】:「慰劳」、「劳军」。《仪礼.觐礼》:「北面立,王劳之,再拜稽首。」宋.张舜民〈打麦〉诗:「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唇。」

解释:来读音:lái。动词 空间从别处移动至此处。与「去」、「往」相对而言。【组词】:「回来」、「车来了」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动词 时间从某定点直至现在。【组词】:「自古以来,红颜多薄命。」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唐.孟浩然〈春晓〉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动词 事情临头、发生。【组词】:「这下问题来了!」、「事情一来,忙昏头了!」动词 做某种动作,可广泛取代被省略的动词。【组词】:「乱来」、「来根菸!」、「这简单,让我来。」形容词 未来的、下一次的。【组词】:「来年」、「来日」、「来生」。《警世通言.卷六.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今科不中来科中。」形容词 用于数词或量词之间,表约略的意思。【组词】:「三十来岁」、「二十来斤」。助词 接于动词、形容词之后,表「……时」、「……后」。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小来习性懒,晚节慵转剧。」唐.白居易〈琵琶行〉:「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助词 接于动词之前,表示动作意愿。【组词】:「我来唱首歌。」、「你来看店。」助词 接于动词之后,表示做了某些动作。【组词】:「我探望你来了。」、「我上课来了。」助词 与「得」、「不」连用,表能力可或不可。【组词】:「这事我做得来。」、「英语我说不来。」助词 用于数词之后,表列举。【组词】:「一来念他初犯,二来念他年轻,此次暂且饶了他。」助词 当口语中的衬字,无义。【组词】:「正月里来,桃花开。」、「不愁吃来,不愁穿。」名词 姓。如周代有来章,唐代有来俊臣。其他字义来读音:lài。同「徕」[二]。

解释:足读音:zú。名词 人体下肢的总称。亦专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称为「脚」。《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组词】:「举足」、「失足跌跤」。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名词 动物的下肢,用来奔走或爬行。【组词】:「节足动物」、「百足之虫」。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名词 器物下面支撑的部分。《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名词 姓。如战国时韩国有足强。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动词 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足野羊。」动词 满足、使满足。《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动词 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史记.卷一零二.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形容词 够量的、不缺乏的。【组词】:「充足」、「心满意足」、「丰衣足食」。形容词 富裕。【组词】:「富足」。副词 整整的、完全的。【组词】:「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乐了一天」、「在水中闷了足足有二分钟的气。」副词 堪、可以。【组词】:「足供参考」、「足慰吾怀」、「足以自豪」。副词 值得。【组词】:「何足挂齿」、「微不足道」。其他字义足读音:jù。副词 过分。参见「足恭」条。

解释:层读音:céng。名词 数重相叠的房屋。《说文解字.尸部》:「层,重屋也。」南朝梁.刘孝绰〈栖隐寺碑〉:「珠殿连云,金层辉景。」名词 级、等次。【组词】:「阶层」、「经理层」、「上层社会」。名词 量词。计算重叠、累积物的单位。【组词】:「五层楼房」、「两层玻璃」、「三层蛋糕」。形容词 重叠的。【组词】:「层峦叠嶂」。《楚辞.宋玉.招魂》:「层台累榭,临高山些。」副词 重覆、不断。【组词】:「层出不穷」。

解释:灿读音:càn。形容词 光彩鲜明、耀眼。【组词】:「灿烂」。

解释:灼读音:zhuó。动词 炙、烧。【组词】:「被火灼伤」。《国语.鲁语下》:「如龟焉,灼其中,必文于外。」动词 照耀、照亮。清.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盗有徒为贼》:「偕仆掩门户。以烛灼之,惧有野犬留厨下。」形容词 明显、明亮。【组词】:「真知灼见」。《文选.曹植.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形容词 着急、急躁。【组词】:「焦灼」。

解释:纵读音:zòng。动词 释放。【组词】:「纵虎归山」。《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闻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刘备不可纵。」动词 施放。《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动词 不加拘束。《楚辞.屈原.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宋.苏轼〈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动词 身体往上跳。汉.王充《论衡.道虚》:「若士者举臂而纵身,遂入云中。」连词 即使。【组词】:「纵然」、「纵使」。《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其他字义纵读音:zōng。名词 直的线、面,南北称为「纵」。同「从」。《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名词 足迹、形影。同「踪」。唐.李白〈估客行〉:「譬如云中鸟,一去无纵迹。」其他字义纵读音:zǒng。参见「纵纵」、「纵臾」等条。

解释:住读音:zhù。动词 长期居留。【组词】:「我住在台北市。」唐.崔颢〈长干曲〉四首之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动词 歇宿。【组词】:「借住一宿」。动词 停止。【组词】:「住手」、「住口」。《红楼梦.第七回》:「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周瑞家的将花送上,说明缘故。他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副词 表示牢固或稳当。【组词】:「记住」、「拿住」、「站住」。《红楼梦.第三三回》:「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副词 表示停顿或静止。【组词】:「愣住了」、「呆住了」。

解释:豸读音:zhì。名词 爬虫类的总称。《说文解字.豸部》:「豸,兽长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杀形。」名词 参见「獬豸」条。名词 办法。《左传.宣公十七年》:「使郤逞其志,庶有豸乎!」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解释:志读音:zhì。名词 意向、抱负、决心。【组词】:「意志」、「志同道合」。《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名词 记录事物的书。【组词】:「府志」、「三国志」。《周礼.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国之志。」名词 姓。如元代有志能。动词 记载、记录。通「志」。《周礼.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日月星辰之变动。」动词 牢记。【组词】:「永志不忘」。《荀子.子道》:「孔子曰:『由志之,吾语汝。』」

解释:这读音:zhè。代词 指称较近的人、事、时间或地方。《儒林外史.第一回》:「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形容词 指示形容词。【组词】:「这里」、「这个人」、「这时候」。《老残游记.第四回》:「这强盗一定在这村庄上了。」副词 立刻、马上。【组词】:「我这就回来。」助词 用于句中的衬字,无义。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三折》:「待道是颠狂睡呓,兀的不青天这白日。」其他字义这读音:zhèi。代词 「这」、「一」两字的合音。

解释:疔读音:dīng。名词 病名。一种毒疮。形状类似豌豆,常生于表皮内毛囊汗腺等处。初起形如粟粒,上有白色脓头,肿硬剧痛,患者每发寒热。

解释:诋读音:dǐ。动词 谴责、抨击。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作书诋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红楼梦.第一一五回》:「弟闻得世兄也诋尽流俗,性情中另有一番见解。」动词 毁谤、诬蔑。【组词】:「诋毁」。《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巧言丑诋,流言飞文,譁于民间。」宋.王安石〈读墨〉诗:「咏言以自警,吾诗非好诋。」动词 欺骗。《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朔擅诋欺天子从官,当弃市。」

解释:折读音:zhé。动词 摘取、弄断。【组词】:「反掌折枝」。《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动词 弯、曲。《晋书.卷九四.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动词 叠。《后汉书.卷六八.郭太传》:「尝于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也作「摺」。动词 损失、丧失。【组词】:「折寿」、「损兵折将」。《醒世姻缘传.第一五回》:「不要一句非言,折尽平生之福。」动词 夭亡。《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兄丧弟曰短,父丧子曰折。」宋.苏轼〈屈原塔〉诗:「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动词 佩服。【组词】:「折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抵》:「宏自以有才,多好上人,坐上无折之者。」动词 对换、抵销。【组词】:「以米折钱」。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买绢未尝不折盐,粮草未尝不折钞。」动词 责难、责备。《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唐.刘禹锡〈天论上〉:「柳子厚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名词 折扣的简称。【组词】:「打八折」。名词 挫败、难关。【组词】:「百折不挠」。名词 量词:(1) 计算折叠次数的单位。【组词】:「把纸折成三折。」(2) 计算戏剧分段的单位。【组词】:「《窦娥冤》共分四折。」名词 一种治病方法。如病热极重者,应以大寒的药剂折其焰而救其急。其他字义折读音:shé。动词 断。【组词】:「棍子折了!」动词 亏损。《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均官有以考检厥实,用其本贾取之,毋令折钱。」《红楼梦.第一零零回》:「前两天还听见一个荒信,说是南边当铺也因为折了本儿收了。」其他字义折读音:zhē。动词 翻转、回旋。【组词】:「折跟头」、「折腾」、「折返」。动词 倒出。【组词】:「一筐子的梨都折了。」

解释:找读音:zhǎo。动词 探访、寻求。【组词】:「找朋友」、「找工作」、「自找麻烦」。《红楼梦.第三一回》:「这可丢了!往那里找去?」动词 补回差额。【组词】:「找钱」、「找零儿」。《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当下先秤了一半船钱,那一半直待到县时找足。」

解释:帐读音:zhàng。名词 张挂起来做为露宿或防止蚊虫进入的布幕、帷幕。【组词】:「蚊帐」、「营帐」。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名词 记载有关银钱、财物出入的簿据。同「账」。【组词】:「算帐」、「流水帐」。《通俗编.货财》:「帏幄曰帐,而计簿亦曰帐者,运筹必在帏幄中也。今市井或造账字用之,诸字书中皆未见。」名词 债务。同「账」。【组词】:「欠帐」、「还帐」。

解释:张读音:zhāng。名词 量词:(1) 计算某些可张开物体的单位。【组词】:「一张弓」、「两张嘴」。(2) 计算平面物品的单位。【组词】:「一张纸」、「两张桌子」、「三张薄饼」。名词 想法、主意。【组词】:「主张」。《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那婆子听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来叫的官人。」名词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张仪,汉代有张良。动词 拉开弓弦。《诗经.小雅.吉日》:「既张我弓,既挟我矢。」《汉书.卷七六.王尊传》:「使骑吏五人张弓射杀之。」动词 安装琴弦。《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动词 展开。《老子.第三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动词 自夸、夸大。【组词】:「夸张」。《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虚张异类,托有于无。」动词 扩大。【组词】:「明目张胆」。《新唐书.卷一三六.李光弼传》:「大军鼓噪以张吾气。」动词 陈设、设置。《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三国演义.第三四回》:「当日杀牛宰马,大张筵席。」动词 设网以捕捉鸟兽。《公羊传.隐公五年》:「百金之鱼,公张之。」汉.王襃〈僮约〉:「黏雀张乌,结网捕鱼。」动词 窥探。【组词】:「东张西望」。《水浒传.第二回》:「只见一个人,探头探脑,在那里张望。」形容词 大。《诗经.大雅.韩奕》:「四牡奕奕,孔修且张。」其他字义张读音:zhàng。动词 [一]动词 之又音。形容词 肚子鼓胀。通「胀」。《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

解释:佔读音:zhàn。动词 强力夺取,据为己有。同「占」。【组词】:「侵占」、「占领」。其他字义佔读音:zhān。动词 窥视。同「觇」。《集韵.平声.盐韵》:「觇,闚也。或作占。」形容词 看得见的、表面的。《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

解释:灶读音:zào。名词 以砖土或石块砌成,用来生火烹饪的设备。【组词】:「土灶」、「炉灶」、「石灶」。

解释:闰读音:rùn。名词 由于历法中年、月、日的划分与回归年的长度不能配合,为调整历法与天象间的差 距,在适当年分中增加完整的一日或一个月,称为「闰」。参见「闰年」、「闰月」等条。名词 偏。参见「闰统」、「闰位」等条。

解释:芮读音:ruì。形容词 草初生时柔嫩的样子。《说文解字.艹部》:「芮,芮芮,艹生貌。」清.段玉裁.注:「芮芮与茙茙双声,柔细之状。」名词 系在楯后的丝带。《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当敌则斩坚甲铁幕、革抉、?芮,无不毕具。」名词 水边。《诗经.大雅.公刘》:「止旅乃密,芮鞫之即。」《文选.木华.海赋》:「若乃云锦散文于沙芮之际。」名词 姓。如三国时吴国有芮祉。

解释:努读音:nǔ。动词 勤勉、尽力。【组词】:「努力读书」、「努力加餐饭」。动词 突起、鼓出。【组词】:「努嘴」、「努着眼睛」。唐.彦谦〈采桑女〉诗:「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才努青鸦嘴。」《红楼梦.第六七回》:「旁边紫鹃将嘴向床后桌上一努,宝玉会意,往那里一瞧。」副词 用力过猛而受伤。《水浒传.第一零零回》:「你众人枉费了力,箭头不发,努折箭杆。」《程乙本红楼梦.第七五回》:「这也彀了,且别贪力,仔细努伤着。」

解释:呐读音:nà。动词 大声喊叫。《三国演义.第四五回》:「鸣鼓呐喊而进。」形容词 说话迟钝、不流利。《汉书.卷七二.鲍宣传》:「臣宣呐钝于辞。」唐.颜师古.注:「呐亦讷字也。」唐.柳宗元〈与李睦州论服气书〉:「今愚甚呐,不能多言。」

解释:呂读音:lǚ。名词 脊椎骨。同「膂」。《说文解字.吕部》:「吕,脊骨也。」名词 参见「律吕」条。名词 姓。如春秋时秦国有吕不韦,宋代有吕惠卿。

解释:驴读音:lǘ。名词 动物名。哺乳纲奇蹄目马科。似马而小,耳颊较马长,短鬣,毛多为灰褐色,尾部像牛尾。性温驯,能负物及供坐骑。俗称为「驴子」。形容词 笨拙、土气、愚蠢。【组词】:「瞧他那副驴样子,真好笑!」

解释:连读音:lián。动词 接合、接续。【组词】:「接二连三」、「藕断丝连」。《庄子.让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介词 把、将。【组词】:「你连那份报纸一起拿来。」、「再不安分点,连你一块儿处罚!」连词 甚至、就是。《老残游记.第二回》:「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连词 和、及。《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一失手,连盅子带酒掉在地下。」名词 军队的编制单位。三排为一连。名词 姓。如民国有连横。

解释:庐读音:lú。名词 简陋的房舍。【组词】:「茅庐」。《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余二十畮以为庐舍。」《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名词 姓。如明代有庐坦。

解释:奁读音:lián。名词 盛装妇女梳妆用品的小匣子。【组词】:「粉奁」。《后汉书.卷一零.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纪》:「会毕,帝从席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名词 女子陪嫁的衣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今朝随你写休书,搬去妆奁莫要怨。」

解释:陇读音:lǒng。名词 田埂、田间高地。通「垄」。《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太史公曰》:「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唐.白居易〈观刈麦〉诗:「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名词 国内甘肃省的简称。

解释:灾读音:zāi。名词 水、火、刀兵、荒旱等自然或人为祸害的通称。【组词】:「水灾」、「火灾」、「旱灾」。《国语.周语下》:「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名词 不幸的事。【组词】:「招灾惹祸」、「没病没灾」。形容词 受祸害的。【组词】:「灾民」、「灾区」。

解释:伶读音:líng。名词 旧称表演歌舞、戏剧的人。【组词】:「红伶」、「女伶」、「名伶」。名词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属西南僰掸族系,散布于国内广西省北部山区深处,以种山、狩猎为生。名词 姓。如黄帝时有伶伦。形容词 灵巧、聪慧。【组词】:「伶牙俐齿」。《红楼梦.第六八回》:「妹妹这样伶透人,要肯真心帮助我,我也得个膀臂。」形容词 参见「伶仃」条。

解释:吝读音:lìn。动词 憾恨。《说文解字.口部》:「吝,恨惜也。」《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动词 贪恋。《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玄龄身处要地,不吝权,善始以终,此其成令名者。」形容词 舍不得、小器。【组词】:「吝啬」、「吝惜」。《书经.仲虺之诰》:「用人惟己,改过不吝。」《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解释:邻读音:lín。名词 户籍编制单位。古代多以五家为一邻,现则为里以下的单位。《说文解字.邑部》:「邻,五家为邻。」《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名词 住处相近的人家。【组词】:「左邻右舍」、「敦亲睦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名词 亲近的人。《书经.益稷》:「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汉.孔安国.传:「四近,前后左右之臣。」《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动词 接近。《后汉书.卷二五.卓茂传.论曰》:「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清史稿.卷三三五.富僧阿传》:「黑龙江北邻俄罗斯,康熙二十九年与定界。」形容词 附近的、接壤的。【组词】:「邻国」、「邻居」、「邻座」、「邻村」。

解释:丽读音:lì。形容词 美好、华美。【组词】:「艳丽」、「天生丽质」。《楚辞.宋玉.招魂》:「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文选.扬雄.羽猎赋》:「丽哉!神圣,处于玄宫。」形容词 成双的。通「俪」。《周礼.夏官.校人》:「丽马一圉,八丽一师。」汉.郑玄.注:「丽,耦也。」动词 附着。《易经.离卦.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夫战国交争,戎车竞驱,君若缀旒,人无所丽。」其他字义丽读音:lí。参见「高丽」条。

解释:呖读音:lì。状词 形容鸟类鸣叫的声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游天台山日记》:「鹤巢于上,传声嘹呖。」

解释:两读音:liǎng。名词 量词:(1) 计算重量的单位。公制一两等于十分之一公斤;一台两等于十六分之一台斤。(2) 计算车辆的单位。通「辆」。《书经.牧誓.序》:「戎车三百两。」名词 数目字,表一对、一双之意。【组词】:「两本书」、「两姊妹」。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副词 双方、彼此。【组词】:「两败俱伤」、「模棱两可」。《三国志.卷一零.魏书.荀攸传》:「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形容词 几、若干,表约略之词。【组词】:「两下子」、「过两天再看看!」

解释:良读音:liáng。形容词 善、美好。【组词】:「良师」、「优良」、「良宵」。《楚辞.屈原.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形容词 贤明。【组词】:「贤良」。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形容词 天生的、本能的。【组词】:「良知」、「良能」。名词 善良的人。【组词】:「除暴安良」。《史记.卷一零六.吴王濞传》:「诛罚良善,日以益 甚。」名词 姓。如春秋时郑国有良霄。副词 确实、果然,表示肯定。《史记.卷四三.赵世家》:「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副词 很、甚。【组词】:「良久」、「感触良多」。《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仁兄所见良是。」

解释:李读音:lǐ。名词 植物名。蔷薇科樱属,落叶乔木。叶互生,倒披针形或倒卵形,叶缘呈锯齿状。春天开白花。果实为圆卵形,熟时为红紫色或黄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饯用。名词 姓。如唐太宗李世民。

解释:決读音:jué。动词 疏通水道。《书经.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孟子.滕文公上》:「决汝汉,排淮泗。」动词 堤防溃坏。【组词】:「决堤」、「溃决」、「黄河决口」。《淮南子.天文》:「贲星坠而勃海决。」动词 判定、断定。【组词】:「判决」、「议决」、「犹豫不决」。《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动词 竞争胜负。【组词】:「决一死战」。唐.高迈〈济河焚舟赋〉:「冀桑榆之未晚,得雌雄之一决。」动词 处死。【组词】:「处决」、「枪决」。《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仓慈传》:「慈躬往省阅,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动词 张开、裂开。《文选.扬雄.甘泉赋》:「天阃决兮地垠开,八荒协兮万国谐。」唐.杜甫〈望岳〉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动词 离别。通「诀」。《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

解释:抉读音:jué。动词 挖、挑出。《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动词 挑取、选取。【组词】:「抉择」。唐.皮日休〈郢州孟亭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动词 戮、穿。《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而死。」宋.陆游〈寒夜歌〉:「既不能挺长剑以抉九天之云,又不能持斗魁以回万物之春。」动词 揭开、揭发。《新唐书.卷一五零.李揆传》:「揆惧复用,遣吏至諲所,构抉过失,諲密诉诸朝。」

解释:灸读音:jiǔ。名词 中医上指点燃由艾叶等药物制成的艾炷或艾卷,熏热人体的体穴表面,以达治疗目的的方法。【组词】:「针灸」、「温和灸」、「回旋灸」。动词 烧灼。《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癸亥,诏曰:『敢灸灼奴婢,论如律,免所灸灼者为庶。』」

解释:吨读音:dùn。名词 量词:(1) 计算重量的单位。为英语 ton的音译。公制一吨等于一千公斤;英制一吨等于二千二百四十磅;美制一吨等于九百零七点一八五八公斤。(2) 计算船舱容积的单位。为英语 ton的音译。一吨等于一百立方英尺。(3) 计算船载货的单位。为英语ton的音译。一吨等于四十立方英尺。

解释:抖读音:dǒu。动词 颤动。【组词】:「发抖」、「颤抖」。《儿女英雄传.第一三回》:「把个管狱的典史,登时吓得浑身乱抖。」动词 振动。【组词】:「抖落一身的灰尘。」《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谁想那女子放下石头,把手上、身上的土,拍了拍抖了抖。」动词 振奋、鼓起。参见「抖擞」条。动词 俗称得志、得意为「抖」。多含讽刺的意味。【组词】:「靠着逢迎拍马的技俩,没几年他便抖起来了。」《红楼梦.第六零回》:「你老把威风抖一抖,以后也好争别的礼。」动词 揭穿。【组词】:「事情抖开了,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解释:辵读音:chuò。动词 忽走忽跳。《说文解字.辵部》:「辵,乍行乍止。」《仪礼.公食大夫礼》「宾栗阶升不拜」句下汉.郑玄.注:「不拾级而下曰辵。」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解释:災读音:zāi。名词 水、火、刀兵、荒旱等自然或人为祸害的通称。【组词】:「水灾」、「火灾」、「旱灾」。《国语.周语下》:「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名词 不幸的事。【组词】:「招灾惹祸」、「没病没灾」。形容词 受祸害的。【组词】:「灾民」、「灾区」。

解释:灵读音:líng。名词 事神的女巫。《楚辞.屈原.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汉.王逸.注:「灵,谓巫也。」名词 鬼神。《诗经.商颂.殷武》:「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唐.孔颖达.正义:「其见尊敬如神灵也。」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二》:「此山灵招我,不可失也。」名词 魂魄。【组词】:「灵魂」。南朝梁.江淹〈待罪江南思北归赋〉:「愿归灵于上国,虽坎轲而不惜身。」清.林觉民〈与妻诀别书〉:「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汝旁也,汝不必以无侣悲。」名词 人的精神。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名词 最精明能干者。《书经.泰誓上》:「惟人,万物之灵。」名词 灵柩的简称。【组词】:「停灵」、「守灵」。《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那口灵就拱在堂屋正中,姑娘跪在灵右,候着还礼。」名词 姓。如战国时晋国有灵辄。动词 明晓事理。《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动词 保佑。《国语.吴语》:「孤岂敢自多,先王之锺鼓,寔式灵之。」形容词 神妙、奇异。《文选.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形容词 应验。《老残游记.第四回》:「你老不信,试试我的话,看灵不灵?」形容词 机敏、不呆滞。【组词】:「机灵」、「心灵手巧」。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零上.滇游日记十三》:「无霓裳而骨节皆灵,掩鲛绡而丰神独迥。」形容词 美好、善。《文选.潘岳.闲居赋》:「竹木蓊蔼,灵果参差。」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记〉:「灵迹胜概,靡不周览。」

解释:际读音:jì。名词 边、畔。【组词】:「水际」、「边际」、「一望无际」。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名词 前后交接之时。指在其间、在当时。《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名词 彼此之间。【组词】:「人际」、「国际」、「星际」、「校际」。名词 中间、里面。【组词】:「脑际」。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名词 机会、遭遇。【组词】:「际遇」。动词 交接、会合。【组词】:「风云际会」。《易经.泰卦.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动词 当、值、逢。【组词】:「际此危难」、「际此佳日」。

解释:抡读音:lún。动词 选择。《说文解字.手部》:「抡,择也。」《国语.晋语八》:「君抡贤人之后,有常位于国者而立之。」其他字义抡读音:lūn。动词 挥动、旋动。【组词】:「抡刀」、「抡拳」。《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邓九公听了,抡起大巴掌来,把桌子拍的山响。」

解释:陆读音:lù。名词 高出水面的平地。【组词】:「大陆」、「登陆」。宋.王安石〈书任村马铺〉诗:「投老经过身独在,当时洲渚今平陆。」名词 旱路、陆路。【组词】:「水陆交通」。《墨子.非乐上》:「舟用之水,车用之陆。」名词 姓。如宋代有陆九渊。动词 跳跃。《庄子.马蹄》:「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其他字义陆读音:liù。名词 六的大写。

解释:呈读音:chéng。动词 显露。【组词】:「呈现」、「面呈红润」。动词 奉上。【组词】:「谨呈」、「呈献」、「呈上」。名词 旧时凡下级对上级的呈请或报告均用呈。现行公文则是对总统有所呈请或报告时用之。

解释:妒读音:dù。动词 因别人胜过自己而内心忌恨。【组词】:「妒忌」。《列子.说符》:「爵高者人妒之,官人者主恶之。」《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解释:冻读音:dòng。名词 食物汤汁或含有胶质材料的汁液等,凝结成的半固体。【组词】:「鱼冻」、「肉冻」、「果冻」。名词 姓。如明代有冻秦。动词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而凝结。【组词】:「冰冻」、「冷冻」、「天寒地冻」。《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冻。」唐.李贺〈赠陈商〉诗:「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动词 受冷或感到冷。【组词】:「冻得发抖。」

解释:盯读音:dīng。动词 集中精神或目光,注意的看。通「钉」。【组词】:「盯住他,别让他跑了!」、「他盯着电视萤光幕看,一步也不肯离开,深怕错过精彩的情节。」

解释:阽读音:diàn。动词 临危、危险。《汉书.卷四.文帝纪》:「草木群生之物皆有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于死亡,而莫之省忧。」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阽,近边欲堕之意。」《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阽身以徼幸,固贪夫之所为,未得而豫丧也。」其他字义阽读音:yán。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甸读音:diàn。名词 郊外。《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将逃罪,罪重于郊甸。」晋.杜预.注:「郭外曰郊,郊外曰甸。」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名词 田野的产物。《礼记.少仪》:「臣为君丧,纳货贝于君,则曰纳甸于有司。」汉.郑玄.注:「甸,谓田野之物。」动词 治理。《书经.多士》:「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诗经.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汉.毛亨.传:「甸,治也。」其他字义甸读音:tián。动词 狩猎。通「畋」、「田」。《周礼.春官.小宗伯》:「若大甸,则帅有司而饁兽于郊,遂颁禽。」唐.贾公彦.疏:「大甸者,天子四时田猎也。」

解释:佃读音:diàn。名词 承租他人田地耕种,或为他人佣耕的人。明.张自烈《正字通.人部》:「佃,代耕农也。」《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稽其亩步,订其主佃,亦莫如乡都之便也。」动词 承租土地。《晋书.卷二六.食货志》:「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其他字义佃读音:tián。动词 耕种。《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南有碣石、鴈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佃谷先晓于农,断讼务精于律。」动词 打猎。通「田」、「畋」。《易经.系辞下》:「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

解释:弟读音:dì。名词 称谓:(1)称同胞男子先生者为「兄」,后生者为「弟」。【组词】:「么弟」、「胞弟」、「令弟」、「舍弟」。《左传.隐公元年》:「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也称为「弟弟」。(2)称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组词】:「堂弟」、「表弟」、「妻弟」、「族弟」。(3)古代亦称女子后生者为「弟」。即妹。《孟子.万章上》:「于卫主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及乃吕后弟吕嬃之夫。」(4)对同辈朋友的自称。【组词】:「愚弟」、「阁下海量,小弟自叹弗如!」《红楼梦.第二回》:「雨村忙亦笑问:『老兄何日到此,弟竟不知。』」(5)称年少于己者的同辈朋友。【组词】:「仁弟」、「贤弟」。名词 次序、等第。《吕氏春秋.贵直论.原乱》:「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徙云阳、平陵县,以高弟入为长安令。」名词 门徒、学生。【组词】:「弟子」、「徒弟」。唐.贾至〈工部侍郎李公集序〉:「可谓孔门之弟,洙泗遗徒。」其他字义弟读音:tì。名词 儒家称敬顺兄长、友爱兄弟的伦理道德为「弟」。同「悌」。《礼记.大学》:「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动词 敬爱兄长。同「悌」。《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副词 但、且。《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太史公曰》:「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解释:邸读音:dǐ。名词 古代诸侯入京,朝见天子的住所。《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雎)敝衣闲步之邸,见须贾。」《汉书.卷四.文帝纪》:「代王谢曰:『至邸而议之。』」唐.颜师古.注:「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名词 高级官员的住所。【组词】:「府邸」、「官邸」、「私邸」。《汉书.卷六四上.朱买臣传》:「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名词 旧称诸侯王。《北史.卷四三.张彝传》:「王甚美其才,与河内张衡俱见礼重,晋邸称为二张焉。」唐.元稹〈授薛昌朝等王傅等制〉:「择才以佐诸邸,选士以列东朝。」名词 旅馆。《宋史.卷四三零.道学传.黄干传》:「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名词 屏风。《周礼.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唐.贾公彦.疏:「邸谓以版为屏风,又以凤皇羽饰之,此谓王坐所置也。」名词 器物的底部。通「底」。《周礼.春官.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名词 姓。如汉代有邸桂,明代有邸鹏。

解释:狄读音:dí。名词 中国古代北方的民族。因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称为「北狄」。秦、汉以后成为中原对北方各族的泛称。《书经.仲虺之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礼记.王制》:「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名词 姓。如唐代有狄仁杰。

解释:呔读音:tai。叹词 促使对方注意的吆喝声。《戏考大全.珠帘寨》:「呔!将珠宝留下,放你过去!」

解释:吭读音:háng。名词 咽喉、喉咙。【组词】:「引吭高歌」、「扼吭愤叹」。《文选.左思.蜀都赋》:「云飞水宿,哢吭清渠。」唐.柳宗元〈上门下李夷简相公陈情书〉:「然犹仰首伸吭,张目而视。」其他字义吭读音:kēng。动词 发出声音。【组词】:「吭气」、「闷不吭声」。

解释:卵读音:luǎn。名词 卵生动物的蛋。【组词】:「鱼卵」、「蚁卵」、「杀鸡取卵」。名词 雌性的生殖细胞。【组词】:「卵子」、「排卵」。名词 睾丸的俗称。

解释:乱读音:luàn。形容词 无条理秩序的。【组词】:「乱兵」、「混乱」、「快刀斩乱麻」。形容词 烦杂、不安宁。【组词】:「心绪烦乱」。南朝宋.鲍照〈采菱歌〉七首之三:「愁心不可荡,春思乱如麻。」形容词 动荡、不安定。【组词】:「乱邦」。《诗经.周南.关雎.序》:「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形容词 有秩序、能治理的。《书经.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名词 叛变、造反的行为。【组词】:「平乱」。《史记.卷八七.李斯传》:「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名词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动词 混淆。【组词】:「以假乱真」。《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恐其众与莽兵乱,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动词 破坏、改变。【组词】:「捣乱」。《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常。」动词 男女发生不正当的行为。【组词】:「淫乱」。《史记.卷一一零.匈奴传》:「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副词 任意、随便。【组词】:「乱来」、「乱跑」、「乱说话」。副词 很、非常。【组词】:「乱没原则」、「乱有意思的。」

解释:囵读音:lún。参见「囫囵」条。

解释:纶读音:lún。名词 青色的丝带。《说文解字.糸部》:「纶,纠青丝绶也。」《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身无半通青纶之命,而窃三辰龙章之服。」名词 钓鱼用的丝线。战国楚.宋玉〈钓赋〉:「所谓善钓者,其竿非竹,其纶非丝。」南朝陈.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诗:「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名词 皇帝的旨意。唐.王勃〈春思赋〉:「朝昇玉署调天纪,夕憩金闺奉帝纶。」名词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纶直。其他字义纶读音:guān。参见「纶巾」条。

解释:纳读音:nà。动词 收。《诗经.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动词 交、献。【组词】:「纳税」、「缴纳」。《春秋.庄公二十二年》:「东,公如齐纳币。」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农人纳其获,女工效其功。」动词 容、受。【组词】:「笑纳」、「接纳」。《左传.文公十六年》:「诸侯谁纳我?」《南史.卷四二.齐高帝诸子传上.豫章文献王嶷传》:「坦怀纳善,侧席思政。」动词 引入。《仪礼.燕礼》:「小臣纳卿大夫,卿大夫皆入门右北面东上。」汉.郑玄.注:「纳者,以公命引而入也。」动词 娶。【组词】:「纳妾」。《易经.蒙卦.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后汉书.卷一零.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纪》:「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动词 穿、着。《礼记.曲礼上》:「跪而迁屦,俯而纳屦。」动词 缝补。汉.王充《论衡.程材》:「刺绣之师能缝帷裳,纳缕之工不能织锦。」《水浒传.第二三回》:「武松穿了一领纳红紬袄,戴着个白范阳毡笠儿。」

解释:佞读音:nìng。名词 才、才能。常为自谦之词。《左传.僖公十五年》:「寡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臣不佞,自少有驱驰四方之志。」名词 善于花言巧语巴结的人。【组词】:「奸佞」、「邪佞」。《喻世明言.卷四零.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诗中有借虏除佞之语,意在不轨。」动词 巧言善辩、谄媚。【组词】:「佞谄」。《史记.卷一二五.佞辛传.韩嫣传》:「嫣善骑射,善佞。」动词 迷惑、困惑。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立部伎〉:「奸声入耳佞人心,侏儒饱饭夷齐饿。」动词 沉迷于、迷恋。【组词】:「佞佛」。《晋书.卷七七.何充传》:「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一零.藏书偏好宋元刻之癖》:「此则佞宋之癖,入于膏肓。」形容词 善于巧辩奉承的。【组词】:「佞人」、「佞臣」。《史记.卷四.周本纪》:「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

解释:忐读音:tǎn。参见「忐忑」条。

解释:忑读音:tè。参见「忐忑」条。

解释:体读音:tǐ。名词 人体或其他动物的全身。【组词】:「身体」、「肉体」、「人体」。名词 身体的各部分。【组词】:「肢体」、「上体」、「五体投地」。《论语.微子》:「四体不勤。」《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名词 事物的本质形态或主要部分。【组词】:「固体」、「液体」、「主体」、「物体」。名词 文章的体裁。【组词】:「骈体」、「散体」、「赋体」、「文体」。名词 文字书写的形式。【组词】:「字体」、「草体」、「楷体」。名词 数学上指立体的形状。【组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名词 哲学上指本体。【组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动词 实行。【组词】:「身体力行」。《淮南子.泛论》:「故圣人以身体之。」动词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组词】:「体谅」、「体恤民情」。清.林觉民〈与妻诀别书〉:「汝体吾此心。」副词 亲身的。【组词】:「体验」、「体会」、「体认」。

解释:炀读音:yàng。动词 烘烤。《说文解字.火部》:「炀,炙燥也。」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八.技艺》:「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动词 就火取暖。《淮南子.齐俗》:「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形容词 炎热的。《新唐书.卷一四五.杨炎传》:「时方炀,旱人情骚携,群臣皆请赦文喜,帝不听。」其他字义炀读音:yáng。动词 熔化金属。《集韵.平声.阳韵》:「炀,烁金。」【组词】:「炀金」、「炀铁」。

解释:妖读音:yāo。形容词 妩媚、艳丽。《文选.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宋.苏轼〈牡丹记叙〉:「盖此花见重于世三百余年,穷妖极丽,以擅天下之观美。」形容词 装束奇怪、仪态不庄重。《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只见她……卷着大宽的桃红袖子,妖气妖声,怪模怪样的问了那女子一声。」名词 违反自然常理的事物或现象。《左传.庄公十四年》:「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唐.元稹〈酬刘猛见送〉诗:「种花有颜色,异色即为妖。」名词 传说中奇怪反常而能害人的东西,多具有法术,能作各种变化。《西游记.第一七回》:「菩萨又怕那妖无礼,却把一个箍儿丢在那妖头上。」《警世通言.卷一四.一窟鬼癞道人除怪》:「邪怪为妖,入山洞穴中捉出。」

解释:姊读音:zǐ。名词 称谓:(1) 用以称比自己先出生的同胞女子。【组词】:「大姊」、「二姊」。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俗称为「姊姊」。(2)用以称同辈亲戚中比自己年长的女子。【组词】:「表姊」、「堂姊」。(3) 用以称同辈女性。【组词】:「学姊」、「师姊」。其他字义姊读音:jiě。名词 称谓:(1) 用以称比自己先出生的同胞女子。【组词】:「大姊」、「二姊」。南朝梁.无 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俗称为「姊姊」。(2)用以称同辈而比自己年长的女子。【组词】:「表姊」、「堂姊」、「学姊」、「师姊」。

解释: ● 肟 wò ㄨㄛˋ  ◎ 有机化合物的一类,是羟胺与醛或酮的缩合物。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肟 wò 〈名〉 主要由羟胺与醛和酮作用得到的一类化合物 [oxime]其特征是具有>C=NOH基,其中异亚硝基取代了羰基中的氧

解释: ● 旸 (暘) yáng ㄧㄤˊ  1. 太阳升起:~乌(指太阳)。~谷(古代传说中日出之处)。  2. 晴天。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旸 暘 yáng 〈名〉 (1) (形声。从日,昜( yáng)声。本义:日出) (2) 同本义 [coming out of the sun] 旸,日出也。——《说文》 曰旸谷。——《书·尧典》。传:“明也。” 旸谷搏桑在东方。——《淮南子·地形》 (3) 又如:旸谷(古称日出之处) (4) 太阳 [sun] 薄吹消春冻,新旸破晓晴。——蔡襄《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 (5) 又如:旸乌(太阳) 词性变化 ◎ 旸 暘 yáng 〈形〉 晴;晴天 [fine]。如:旸旸(晴热);旸燥(天晴燥热);旸旱(亢旱)

标签:五行属性
上一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