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金笔画14的汉字 14画属金的字有哪些

日期:2022-07-12发布:山岚
位置:首页 > 学习教育

大家在取名字的时候,有的人喜欢把八字命理和汉字的五行属性结合起来,比如八字里缺金就取用五行属性为金的字来平衡。下面为大家整理五行属金笔画为14画的汉字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五行属金笔画14的汉字

摴、鉸、嗽、镄、閥、罰、锷、摭、赛、嫦、殠、蜘、瞍、鹚、雌、綝、誦、镁、糁、静、綬、瘦、壽、鋋、蝉、僝、摻、瘥、锸、摔、誓、緒、慟、鋌、瑣、缩、鉿、劃、蝕、酴、稱、慘、慚、綜、實、銠、銥、銣、銨、僔、隨、銑、屣、覡、蜥、僖、摐、綢、鋮、酲、僧、精、賒、幘、嘖、銫、缫、愨、睿、銓、酸、銎、蜻、寢、劂、察、骢、鲜、需、韶、鄯、锲、谯、劁、嫱、锵、戧、綮、齊、銀、銘、銪、銮、锹、閭、瘙、銅、僮、銜、镂、锿、锴、聚、锾、鉻、锻、銩、翠、粹、摧、銃、嘈、綵、鉺、镀、銱、銬、認、說、锶、锼、嗾、觫、隧、銚、銦、窬、舆、臧、遭、谮、摣、賑、碡、銖、翥、粽、蜀、酾、僢、镅、緔、僳、鋣

五行属金笔画14的汉字

五行属金笔画14的汉字解释

解释:摴读音:shū。名词 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参见「摴蒱」「樗蒲」条。

解释:鉸读音:jiǎo。名词 剪刀。明.张自烈《正字通.金部》:「铰,即今妇功缝人所用者,俗呼翦刀。」名词 工业上一种用铰刀切削、修孔的精细加工方法。动词 用剪刀剪东西。元.白朴〈阳春曲.百忙里铰甚鞋儿样〉曲:「百忙里铰甚鞋儿样。」《红楼梦.第四六回》:「一面说着,一面左手打开头发,右手便铰。」

解释:嗽读音:sòu。动词 气管受到痰或气体的刺激,引起反射作用,而用力排出气体。【组词】:「咳嗽」、「嗽喘」。动词 以口吸吮。【组词】:「嗽饮」。《汉书.卷九三.佞幸传.邓通传》:「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动词 用水漱口。通「漱」。《史记.卷一零五.扁鹊仓公传》:「……苦参汤,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

解释:镄读音:fèi。名词 (fermium,Fm)化学元素。原子序100。一种人造的放射性元素。最早于公元一九五二年在氢弹爆后的碎片中发现。今可在核子反应炉中制造取得。

解释:閥读音:fá。名词 功绩、功劳。《新唐书.卷一三三.张守珪传》:「(献诚)子煦,积阀亦至夏州节度使。 」名词 家世地位、门第。【组词】:「名阀」、「世阀」。《新唐书.卷一六三.柳公绰传》:「子孙众盛,实为名阀。」名词 引申为拥有某种支配力量或势力的人物或家族。【组词】:「财阀」、「学阀」。名词 气体或液体流动途中,可以控制流量大小、流动方向、流动与否的装置。

解释:罰读音:fá。名词 犯法的人所受的罪刑。【组词】:「刑罚」、「责罚」。《书经.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动词 惩治。【组词】:「处罚」、「惩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动词 出钱赎罪。【组词】:「罚锾」。《史记.卷一零二.张释之传》:「一人犯跸,当罚金。」

解释:锷读音:è。名词 刀锋、剑端。《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底厉锋锷,奉万分之一。」

解释:摭读音:zhí。动词 拾起、摘取。【组词】:「摭拾」、「采摭」。《文选.张衡.思玄赋》:「摭若华而踌躇。」《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若说做官,只怕纱帽满天飞,飞到他头上,还有人摭了他的去哩!」

解释:赛读音:sài。动词 竞争、较量。【组词】:「竞赛」、「赛跑」。动词 超越、胜过、比得上。【组词】:「赛西施」。《刘知远诸宫调.第二》:「貌赛嫦娥,颜过洛浦。」动词 完结、了结。宋.赵长卿〈清平乐.鸿来燕去〉词:「何日利名俱赛,为予笑下愁城。」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二折》:「这回偿了鸳鸯债,则愿的今朝赛。」动词 酬报神明。【组词】:「赛神庙会」。汉.王充《论衡.辩祟》:「项羽攻襄安,襄安无噍 类,未必不祷赛也。」名词 比较胜负、优劣的活动。【组词】:「球赛」、「预赛」、「决赛」、「复赛」。名词 姓。如清代有赛尚阿。

解释:嫦读音:cháng。参见「嫦娥」条。

解释:殠读音:chòu。名词 腐恶的臭气。《说文解字.歺部》:「殠,腐气也。」《汉书.卷六七.杨王孙传》:「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其他字义殠读音:xiù。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蜘读音:zhī。参见「蜘蛛」条。

解释:瞍读音:sǒu。名词 瞎子。《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形容词 瞎,眼睛没有眼珠。《诗经.大雅.灵台》:「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解释:鹚读音:cí。参见「鸬鹚」条。

解释:雌读音:cī。名词 母鸟。《说文解字.隹部》:「雌,鸟母也。」《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名词 特称女性。唐.李白〈双燕离〉诗:「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名词 形容声音柔细。唐.韩愈〈病中赠张十八〉诗:「雌声吐款要,酒壶缀羊腔。」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韩魏公声雌,文潞公步碎。」形容词 阴性的、母的。与「雄」相对。【组词】:「雌雄」、「雌蕊」、「雌兔」。形容词 柔弱的。《淮南子.原道》:「是故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汉.高诱.注:「雌,柔弱也。」动词 通「龇」。参见「雌牙露嘴」条。其他字义雌读音:cí。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綝读音:chēn。动词 止住。《说文解字.糸部》:「綝,止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临部》:「按谓系而止之。」其他字义綝读音:lín。参见「綝纚」条。

解释:誦读音:sòng。动词 大声朗读。【组词】:「朗诵」、「诵读」。动词 陈述、称说。《孟子.告子下》:「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动词 怨谤、讽谏。《左传.襄公四年》:「臧纥救鄫侵邾,败于狐骀……国人诵之。」《国语.楚语上》:「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三国吴.韦昭.注:「诵,谓箴谏时世也。」动词 背念。【组词】:「背诵」。唐.杜甫〈可叹〉:「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动词 赞美。通「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文王之功,天下诵而歌舞之。」名词 诗文。《诗经.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副词 公开的。通「颂」。《汉书.卷三.高后纪》:「平阳侯驰语太尉勃,勃尚恐不胜,未敢诵言诛之。」颜师古注引邓展曰:「诵言,公言也。」

解释:镁读音:měi。名词 (magnesium,Mg)化学元素。原子序12。质轻,色银白,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强光,镁粉可用来做照明弹、烟火及照相用的闪光粉;镁与铝的合金则是制造飞机的重要材 料。

解释:糁读音:sǎn。名词 饭粒。《说文解字.米部》「糂」字.清.段玉裁.注:「今南人俗语曰米糁饭,糁谓孰者也。」晋.江统〈徙戎论〉:「若有穷乏糁粒不继者,故当倾关中之谷,以全其生生之计。」名词 以米调和羹或其他食物而制成的食品。宋.陆游〈晨起偶题〉诗:「风炉歙钵生涯在,且试新寒芋糁羹。」动词 撒落、散开。唐.李白〈春感〉诗:「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解释:静读音:jìng。动词 止、安定。与「动」相对。【组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墨子.非攻》:「卿制大极,而神明不违,天下乃静。」《淮南子.本经》:「哀斯愤,愤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形容词 安定不动的。【组词】:「风平浪静」。形容词 缄默无声。【组词】:「安静」、「宁静」、「更深夜静」。明.陆采《怀香记.第二出》:「牛羊已下山径静,鸟鹊争归林木扰。」形容词 贞烈。《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唐.方干〈书桃花坞周处土壁〉诗:「自学古贤修静节,唯应野鹤识高情。」形容词 恬淡、平和。唐.崔融〈报三原李少府书〉:「撤函敷纸,恬神静讽。」唐.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副词 安谧。《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检敕宗族,阖门静居。」

解释:綬读音:shòu。名词 系在玉饰或印信上的丝带。【组词】:「印绶」、「紫绶」。《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至其纽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

解释:瘦读音:shòu。形容词 肌肉不丰满。【组词】:「瘦弱」、「瘦小」、「骨瘦如柴」、「燕瘦环肥」。形容词 精赤不带脂肪的。【组词】:「瘦肉」、「这块肉太肥,我要瘦一点的。」形容词 纤细、不丰富。唐.白居易〈茅城驿〉诗:「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宋.陆游 〈泛舟〉诗:「叶凋山寺出,溪瘦石桥高。」形容词 土地瘠薄。唐.孟郊〈秋夕贫居述怀〉诗:「浅井不供饮,瘦田长废耕。」形容词 书法笔画细而有力。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 通神。」动词 减损。【组词】:「消瘦」。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解释:壽读音:shòu。名词 长久、长命。【组词】:「福寿双全」。《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庄子.人间世》:「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名词 年龄。《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名词 生日。【组词】:「祝寿」。名词 姓。如清代有寿山。动词 以金、帛赠人或对尊长敬酒祝贺均称为「寿」。《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形容词 生前预为死后准备装殓用的。【组词】:「寿衣」、「寿木」。

解释:鋋读音:chán。名词 小的矛。《说文解字.金部》:「鋋,小矛也。」《史记.卷一一零.匈奴传》:「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动词 刺杀。《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格虾蛤,鋋猛氏。」

解释:蝉读音:chán。名词 动物名。同翅目蝉科。四翅薄而透明,雄蝉腹胸交界处有发声器,收缩振动得以产生鸣声,雌蝉则无鸣叫能力。幼虫于地下挖洞穴居,以吸食植物根部的汁液为生。待幼虫成熟,则爬上树干羽化。也称为「知了」。名词 蝉形的装饰品。《续汉书志.第三零.舆服志下》:「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唐.李贺〈夜来乐〉诗:「新客下马故客去,绿蝉秀黛重拂梳。」副词 继续不断。【组词】:「蝉联冠军」。

解释:僝读音:chán。参见「僝僽」条。

解释:摻读音:shān。参见「掺掺」条。其他字义摻读音:shǎn。动词 持、握住。《诗经.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唐.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掺袂何所道,援毫投此辞。」其他字义摻读音:càn。参见「渔阳掺挝」条。其他字义摻读音:chān。动词 混合、杂入。同「搀」。如:「掺合」、「掺砂」、「掺水」。

解释:瘥读音:chài。动词 病痊癒。《说文解字.?部》:「瘥,癒也。」【组词】:「病瘥」。其他字义瘥读音:cuó。名词 病。《尔雅.释诂下》:「瘥,病也。」唐.刘禹锡〈代淮南杜司徒奏新罗请广利方状〉:「搜方技三秘要,拯生灵之夭瘥。」

解释:锸读音:chá。名词 缝衣用的长针。《说文解字.金部》:「郭衣鍼也。」清.段玉裁.注:「郭衣皆谓恢廓张衣于版,以鍼密韱其周使伸直,今之治裘者,正如此是曰郭衣,其鍼曰锸。」名词 即锹。挖土的工具。【组词】:「利锸」。汉.刘熙《释名.释用器》:「锸,插也。插地起土也。」《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父子兄弟负笼荷锸。」

解释:摔读音:shuāi。动词 用力扔、丢。【组词】:「把书狠狠地往桌上一摔。」《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动词 坠落、掉落。【组词】:「小心!别从楼梯上摔下来。」动词 使掉落而受损。【组词】:「他不小心,把碗给摔了。」动词 摆脱掉。【组词】:「现代人生活忙碌,无法将工作压力摔在一边。」动词 跌倒。【组词】:「摔一跤」。名词 柔道技巧摔的动作。【组词】:「过肩摔」。

解释:誓读音:shì。名词 表明决心、矢志不渝的言词。【组词】:「立誓」、「发誓」、「山盟海誓」。《诗经.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动词 告诫。【组词】:「誓师」。《书经.泰誓下》:「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国语.越语上》:「句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副词 绝对。【组词】:「誓不两立」、「誓不甘休」。副词 受命。《周礼.春官.典命》:「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子摄其君。」

解释:緒读音:xù。名词 由茧抽丝的端头。【组词】:「丝绪」。《文选.张衡.南都赋》:「白鹤飞兮茧曳绪。」名词 事物的开端。【组词】:「千头万绪」、「端绪」。唐.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名词 次序。【组词】:「一切就绪」。《庄子.山木》:「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名词 心念、心境。【组词】:「情绪」、「愁绪」。南朝宋.谢灵运〈长歌行〉:「览物起悲绪,顾已识忧端。」名词 事业。【组词】:「绪业」。唐.沈回〈武侯庙碑铭〉:「先主缵绪,天下三分。」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七下.滇游日记七》:「众大之中,以小者为主,所以黄峰为木氏开千代之绪也。」

解释:慟读音:tòng。副词 过度悲伤。【组词】:「恸哭」。《论语.先进》:「颜渊死,子哭之恸。」《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顾欢传》:「欢早孤,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由是受学者废蓼莪篇,不复讲焉。」

解释:鋌读音:tǐng。副词 走得很快的样子。《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晋.杜预.注:「铤,疾走貌。」唐.李华〈吊古战场文〉:「鸟飞不下,兽铤亡群。」其他字义鋌读音:dìng。名词 未经冶炼铸造的铜铁。《说文解字.金部》:「铤,铜铁璞也。」《文选.张协.七命》:「邪谿之铤,赤山之精。」名词 金银熔铸成一定的形式。通「锭」。《南史.卷五三.庐陵威王续传》:「至内库阅珍物,见金铤。」《金史.卷四八.食货志三》:「旧例银每铤五十两,其直百贯。」

解释:瑣读音:suǒ。名词 玉石相碰撞所发出的细微声音。《说文解字.玉部》:「琐,玉声。」名词 如连环、锁链般的纹饰。《楚辞.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汉.王逸.注:「琐,门镂也,文如连琐。楚王之省阁也。」名词 装在门、窗、箱上,使人无法轻易开启的器具。通「锁」。名词 姓。如宋代有琐政。形容词 细小的、零碎的。【组词】:「琐务」、「琐闻」。

解释:缩读音:suō。动词 收敛、变小。【组词】:「紧缩」、「缩小范围」。《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动词 害怕、退避。【组词】:「退缩」、「畏缩」。《国语.越语下》:「赢缩转化,后将悔之。动词 进退。《国语.越语下》:「赢缩转化,后将悔之。」三国吴.韦昭.注:「赢缩,进退也。」动词 节省。【组词】:「缩衣节食」。其他字义缩读音:sù。[一]之读音。

解释:鉿读音:hā。名词 (hafnium,Hf)化学元素。原子序72。灰色晶体,化学性质似锆,机械性能佳且能抗蚀,可用做核反应器的控制杆材料。铪的钨或钼合金可用做高压放电管的电极。

解释:劃读音:huà。动词 分开、分界。同「画」。【组词】:「划分」、「划定界线」。动词 设计、筹谋。【组词】:「筹划」、「计划」。其他字义劃读音:huá。动词 用刀子或其他利器从物体表面拖拉而过。【组词】:「一不小心在手上划了一道伤口。」动词 擦掠。【组词】:「划火柴」。

解释:蝕读音:shí。动词 损耗、亏损。【组词】:「侵蚀」、「腐蚀」、「蚀本」。宋.梅尧臣〈刘原甫古钱劝酒〉诗:「精铜不蠹蚀,肉好钩婉全。」动词 消失、损缺。【组词】:「日全蚀」、「月偏蚀」。

解释:酴读音:tú。名词 酒麴。《说文解字.酉部》:「酴,酒母也。」清.段玉裁.注:「今之酵也。」今称为「酵母」。名词 参见「酴醾」条。

解释:稱读音:chēng。动词 用秤计量轻重。【组词】:「把这包米称一称。」动词 叫、叫做。【组词】:「称呼」、「称兄道弟」。动词 述说。【组词】:「此地据称有矿产。」《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动词 赞颂、赞誉。【组词】:「称扬」、「称美」。《论语.宪问》:「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动词 自认、自封。【组词】:「称帝」、「称霸」、「俯首称臣」。动词 举。【组词】:「称兵起义」。《诗经.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名词 名号、名目。【组词】:「名称」、「别称」、「通称」。名词 名声、声誉。《后汉书.卷五二.崔駰传》:「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其他字义稱读音:chèng。动词 适合。【组词】:「称职」、「称心如意」。《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名词 衡量物体轻重的工具。同「秤」。【组词】:「市称」、「磅称」。其他字义稱读音:chèn。上述[二]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慘读音:cǎn。形容词 凶恶、狠毒。《后汉书.卷七七.酷吏传.周纺传》:「然苛惨失中,数为有司所奏。」《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性苛惨,用法深刻。」形容词 悲哀、凄凉。【组词】:「凄惨」、「悲惨」。形容词 暗淡、昏暗。通「黪」。《文选.王粲.登楼赋》:「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唐.蒋凝〈望思台赋〉:「烟昏日惨,全非望月之中。」副词 程度厉害、严重。【组词】:「惨白」、「惨败」、「损失惨重」。

解释:慚读音:cán。形容词 羞愧。【组词】:「大言不惭」。《书经.仲虺之诰》:「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聊斋志异.卷三.连琐》:「与杨略话,见女惭惧可怜,乃出,分手去。」

解释:綜读音:zòng。名词 织布机上,使经纬线交织的装置。《说文解字.糸部》:「综,机缕也。」唐.虞世南〈中妇织流黄〉诗:「综新交缕涩,经脆断丝多。」动词 总合、聚集。《易经.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动词 治理。晋.桓温〈上疏陈便宜七事〉:「古以九卿综事,不专尚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近世有两人,朗悟士也,性多营综。」

解释:實读音:shí。形容词 充足、富裕。【组词】:「殷实」。《孟子.梁惠王下》:「君之仓廪实,府库充。」形容词 填满而没有空隙的。【组词】:「实心」。《淮南子.泛论》:「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形容词 真诚不虚伪。【组词】:「诚实无欺」、「忠实」。《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形容词 真正、真确。【组词】:「实话」、「实情」、「真才实学」。名词 植物的种子、果实。【组词】:「开花结实」。《庄子.逍遥游》:「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名词 事迹。【组词】:「事实」、「史实」、「写实」。名词 哲学上指内容。与「名」相对。【组词】:「有名无实」、「名实相符」。动词 充满、加强。《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新唐书.卷一一五.狄仁杰传》:「损四镇,肥中国,罢安东,实辽西。」

解释:銠读音:lǎo。名词 (rhodium,Rh)化学元素。原子序45。金属元素之一,存于锇铱矿和铂矿中。银白色金属,性硬、耐磨。通常镀在探照灯及反射镜上,并且可用来制造热电偶及铂铑合金等。

解释:銥读音:yī。名词 (iridium,Ir)化学元素。原子序77。银白色金属,是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王水中也不溶解。铱合金坚硬耐磨,可用来制造科学仪器、热电阻及金笔笔尖等。

解释:銣读音:rú。名词 (rubidium,Rb)化学元素。原子序37。硷金属元素之一。呈银白色,质软易融,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故需保存于灯油、石脑油及类似物质之中,是制造光电管的材料。

解释:銨读音:ān。名词 化学中的阳性复根之一,从铵衍生所得的正一价复根,即铵离子。旧译作「錏」。含有此根的化合物有氯化铵、硫酸铵等。

解释:僔读音:zǔn。动词 聚集。《说文解字.人部》:「僔,聚也。……《诗》曰:『僔沓背憎。』」

解释:隨读音:suí。动词 跟从、顺从。【组词】:「跟随」、「追随」、「萧规曹随」。《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动词 沿着、顺着。《书经.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动词 听任、任凭。【组词】:「去不去随你」。《史记.卷四四.魏世家》:「听使者之恶之,随安陵氏而亡之。」动词 北方方言。指相像。【组词】:「他长得随他父亲。」副词 立即、接着。【组词】:「随时」、「随即」。《汉书.卷九三.佞幸传.邓通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着身。」

解释:銑读音:xiǎn。名词 最有光泽的金属。《说文解字.金部》:「铣,金之泽者。」《文选.江淹.齐故司徒右长史檀超墓铭》:「惟金有铣,惟玉有瑶。」名词 钟的两角。《说文解字.金部》:「铣,一曰钟两角谓之铣。」《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凫氏为锺,两栾谓之铣。」唐.贾公彦.疏:「栾、铣一物,俱谓锺两角。古之乐器应律之锺,状如今之铃,不圜,故有两角也。」名词 参见「铣铁」、「铣鋧」、「铣床」等条。

解释:屣读音:xǐ。名词 鞋子。【组词】:「敝屣」。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动词 拖着鞋走路。《后汉书.卷五二.崔駰传》:「駰由此候宪,宪屣履迎门。」唐.章怀太子.注:「屣履,谓纳履曳之而行,言匆遽也。」动词 放下、抛弃。《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

解释:覡读音:xí。名词 替人向鬼神祝祷的男巫。《说文解字.巫部》:「能斋肃事神明者,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或察龟策之占、巫觋之言。」

解释:蜥读音:xī。参见「蜥蜴」条。

解释:僖读音:xī。形容词 喜乐。《说文解字.人部》:「僖,乐也。」名词 諡号。【组词】:「鲁僖公」、「晋僖公」。名词 姓。如春秋时曹国有僖负羁。

解释:摐读音:chuāng。动词 撞击。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五上.释言》:「摐,撞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摐金鼓,吹鸣籁。」

解释:綢读音:chóu。名词 丝织品的通称。【组词】:「绸缎」、「杭绸」、「府绸」。动词 束缚、缠扎。《楚辞.屈原.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荃桡兮兰旌。」

解释:鋮读音:chéng。名词 人名用字。如明代有阮大铖。

解释:酲读音:chéng。形容词 饮酒后身体不舒服,或酒后神智不清的样子。《说文解字.酉部》:「酲,病酒也。」《文选.张衡.南都赋》:「其甘不爽,醉而不酲。」动词 大醉,失去知觉。《玉篇.酉部》:「酲,醉未觉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

解释:僧读音:sēng。名词 和尚,出家修行的人。【组词】:「老僧入定」。唐.贾岛〈题李凝幽居〉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名词 姓。如唐代有僧可朋。

解释:精读音:jīng。名词 良质纯净的米。《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庄子.人间世》:「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名词 物质经过提炼后,纯净无杂质的部分。【组词】:「酒精」、「香精」、「糖精」。名词 心神。【组词】:「聚精会神」。《庄子.刻意》:「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抏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名词 神怪称为「精」。【组词】:「精怪」、「妖精」、「狐狸精」。名词 男性的精液。【组词】:「遗精」、「射精」。动词 娴熟、擅长。【组词】:「精通」。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金史.卷一一零.李献甫传》:「尤精左氏及地理学。」形容词 细致、细密。与「粗」相对。【组词】:「精细」、「精密」。《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形容词 品质优良。【组词】:「精盐」、「精兵」。《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形容词 佳、最好。【组词】:「精品」。《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妇女不强,布帛不精。」形容词 光、空。《水浒传.第二八回》:「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副词 极、甚、非常。【组词】:「精湿」、「精瘦」。副词 全部、全数。《儒林外史.第五回》:「将些衣服、金珠、首饰,一掳精空。」《老残游记.第一九回》:「不消半个更头,四百多银子又输得精光。」

解释:賒读音:shē。动词 买卖货物时先记帐,而后延期付款或收款。【组词】:「赊帐」、「赊欠」。动词 宽恕、宽宥。南朝梁.江淹〈尚书符〉:「此而可赊,孰不可宥!」形容词 遥远。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明.王谦〈戏题扇上蹇驴作一小画〉诗:「负重那堪道路赊,行行未得到村家。」形容词 长久。唐.李中〈旅夜闻笛〉诗:「长笛起谁家,秋凉夜漏赊。」形容词 稀疏、稀少。唐.钱起〈送费秀才归衡州〉诗:「不畏心期阻,惟愁面会赊。」唐.张说〈岳州作〉诗:「物土南州异,关河北信赊。」名词 奢侈的行为。通「奢」。《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等传.论曰》:「楚楚衣服,戒在穷赊。」

解释:幘读音:zé。名词 古代用来包裹头发的布巾。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甄冲》:「既去,便见两岸有人着帻捉马鞭,罗列相随,行从甚多。」《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洗了脸,因夜来未曾脱帻,不用梳头。」

解释:嘖读音:zé。参见「啧啧」、「啧有烦言」等条。

解释:銫读音:sè。名词 (cesium,Cs)化学元素。原子序55。硷金属元素之一。呈银白色,质地柔软,活性大,是热与电的优良导体。在空气中能自燃,火焰为青色。可用以制造光电管及真空管中的电极。

解释:缫读音:sāo。动词 将蚕茧煮过抽出丝来。《说文解字.糸部》:「缫,绎茧为丝也。」南朝宋.鲍照〈梦归乡〉诗:「缫丝复鸣机,慊款论久别。」唐.李频〈送许棠归泾县作尉〉诗:「遶郭看秧插,寻街听茧缫。」

解释:愨读音:què。形容词 恭谨、敬谨。【组词】:「悫士」。《荀子.非十二子》:「其衣逢,其容悫。」形容词 诚实、忠厚。《荀子.富国》:「观其便嬖,则其信者不悫,是闇主已。」《汉书.卷五六.东方朔传》:「臣闻谦逊静悫,天表之应,应之以福。」

解释:睿读音:ruì。形容词 明智、聪明的。【组词】:「聪明睿智」。宋.苏轼〈贾谊论〉:「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形容词 古代颂扬天子的明智,故用以称与天子有关的。【组词】:「睿旨」、「睿谟」。名词 通达事理的才智。《书经.洪范》:「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解释:銓读音:quán。动词 衡量。《国语.吴语》:「不智,则不知民之极,无以铨度天下之众寡。」汉.王充《论衡.对作》:「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动词 选择官吏。【组词】:「铨叙」、「铨选」。《魏书.卷八.世宗纪》:「而中正所铨,但存门第,吏部彝伦,仍不才举。」名词 姓。如汉代有铨徵。

解释:酸读音:suān。名词 像醋的味道或气味。《荀子.荣辱》:「口辨酸、咸、甘、苦。」唐.杜甫〈解闷〉诗一二首之一零:「京中旧见君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名词 悲痛。《文选.江淹.恨赋》:「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唐.韩愈〈贺册尊号表〉 :「衔酸抱痛,且耻且惭。」名词 化学上指在水溶液中进行电离时能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组词】:「硝酸」、「硫酸」、「盐酸」。形容词 水果或食品的味道酸涩。【组词】:「酸梅」、「这青苹果又酸又涩,实在难以下咽。」形容词 感觉微痛无力的。同「酸」。【组词】:「腰酸背痛」。南朝梁.无名氏〈陇头流水歌〉:「山高谷深,不觉脚酸。」形容词 小气、迂腐。【组词】:「寒酸」、「穷酸」。形容词 悲痛的。【组词】:「心酸」、「辛酸」。动词 食物腐坏产生酸味。【组词】:「牛奶已经酸了,不能喝。」

解释:銎读音:qiōng。名词 斧上装柄的部分。《说文解字.金部》:「銎,斤斧穿也。」清.段玉裁.注:「谓斤斧之孔所以受柄者。」名词 戈矛之类的刀刃下口。《清史稿.卷一零零.乐志七》:「蓄锐淬戈銎,选坚制兜鍪。」

解释:蜻读音:qīng。参见「蜻蜓」、「蜻蛉」等条。

解释:寢读音:qǐn。动词 睡觉、卧息。【组词】:「小寝」。《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动词 躺卧。《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动词 停止。《新唐书.卷一七三.裴度传》:「汲黯在朝,淮南寝谋。」《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今闻邓艾善能用兵,因此寝其事矣。」动词 隐瞒。唐.元稹《莺莺传》:「诚欲寝其词,则保人之奸,不义。」形容词 像动物趴着的样子。《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形容词 相貌丑陋。《史记.卷一零七.武安侯传》:「武安者,貌寝,生贵甚。」清.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名词 卧室、居室。【组词】:「寝室」、「正寝」。《左传.昭公十八年》:「子大叔之庙在道南,其寝在道北。」名词 宗庙收藏祖先衣冠的地方。亦泛指宗庙。《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执爵于太寝。」《礼记.月令》:「寝庙毕备。」唐.孔颖达.正义:「寝,衣冠所藏之处。」名词 古代帝王的坟墓。【组词】:「陵寝」。

解释:劂读音:jué。名词 雕刻用的刀。《广韵.入声.月韵》:「劂,刻刀。」动词 雕刻。唐.张皓〈藏冰赋〉:「不劘不劂,如磋如切。」

解释:察读音:chá。动词 仔细考核、调查。【组词】:「审察」、「考察」。《孟子.梁惠王下》:「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寮。」动词 仔细观看。《易经.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文选.曹植.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动词 明辨、了解。【组词】:「觉察」、「明察秋毫」。汉.陆贾《新语.道基》:「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动词 考察后而保举。【组词】:「察举」。《文选.李密.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动词 姓。如春秋时吴国有察战。形容词 清晰、明显。《墨子.修身》:「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汉.刘向《说苑.卷一六.谈丛》:「石称丈量,径而寡失;简丝数米,烦而不察。」

解释:骢读音:cōng。名词 毛色青白相杂的马。《说文解字.马部》:「骢,马青白杂毛也。」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二:「行人在何处,好乘浮云骢。」

解释:鲜读音:xiān。名词 鱼、活鱼。《老子.第六零章》:「治大国若烹小鲜。」宋.张元干〈水调歌头.平日几经过〉词:「调鼎他年事,妙手看烹鲜。」名词 刚宰杀的鸟、兽等。《文选.左思.蜀都赋》:「割芳鲜,饮御酣。」名词 泛称新鲜美味的食物。【组词】:「时鲜」、「尝鲜」、「海鲜」。《红楼梦.第七回》:「 咱们送他的,趁着他家有年下送鲜的船去,一并都交给他们带了去罢。」名词 姓。如五代时后蜀有鲜思明。形容词 滋味甜美。【组词】:「这汤真鲜。」唐.权德舆〈拜昭陵过咸阳墅〉诗:「村盘既罗列,鸡黍皆珍鲜。」形容词 新鲜的、清新的。【组词】:「鲜嫩」、「鲜花」。形容词 色彩明亮光艳。【组词】:「颜色鲜明」。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六:「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形容词 新奇、有趣、好玩。【组词】:「他的话很鲜。」其他字义鲜读音:xiǎn。副词 少。【组词】:「鲜见」。《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宋.周敦颐〈爱莲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动词 尽。《易经.系辞上》:「故君子之道鲜矣。」形容词 早死、非寿终的。《左传.昭公五年》:「葬鲜者自西门。」

解释:需读音:xū。动词 等待。《说文解字.雨部》:「需,?也。」清.段玉裁.注:「?者,待也。」《易经.需卦.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动词 有所欲求。【组词】:「需求」、「需索」、「需要」。名词 迟疑。《左传.哀公十四年》:「需,事之贼也。」晋.杜预.注:「言需疑则害事。」名词 费用、给用。【组词】:「不时之需」、「军需」、「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名词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坎(?)上。象有险在前,需待乃进之义。其他字义需读音:rú。形容词 柔滑的样子。《战国策.秦策二》:「其需弱者来使,则王必听之。」

解释:韶读音:sháo。名词 相传为古代虞舜时的乐曲名称。《说文解字.音部》:「韶,虞舜乐也。」名词 姓。如晋代有韶石。形容词 美好的。【组词】:「韶光易逝」。南朝宋.鲍照〈发后渚〉诗:「华志分驰年,韶颜惨惊节。」

解释:鄯读音:shàn。参见「鄯善」条。

解释:锲读音:qiè。动词 刻。《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动词 砍断。《战国策.宋策》:「锲朝涉之胫而国人大骇。」

解释:谯读音:qiáo。名词 古代用以了望的楼台。【组词】:「谯楼」、「谯门」。名词 地名。曹操的故乡。汉置县,属沛郡,三国魏置郡,故址在今国内安徽省亳县。名词 姓。如宋代有谯仲午。其他字义谯读音:qiào。动词 责备。同「诮」。《管子.揆度》:「力足荡游不作,老者谯之。」《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

解释:劁读音:qiáo。动词 割、断。《集韵.平声.宵韵》:「劁,断也,刈也。」《齐民要术.卷一.收种》:「选好穗纯色者,劁刈高悬之。」其他字义劁读音:qiào。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嫱读音:qiáng。名词 古代宫廷中的女官。唐.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

解释:锵读音:qiāng。状词 形容撞击金石的声音。【组词】:「冬冬锵锵」。《礼记.玉藻》:「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解释:戧读音:qiàng。动词 支撑。【组词】:「这堵危墙,应该戗上两根木头。」动词 参见「戗金」条。其他字义戧读音:qiāng。动词 逆、不顺。【组词】:「戗风」、「戗口」、「戗辙儿走」。副词 意见抵触、不合。《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几句就同雷太守说戗了。」

解释:綮读音:qǐ。名词 细致的丝织品。《说文解字.糸部》:「綮,致缯也。」清.段玉裁.注:「凡细腻曰致,今之致字也。」名词 古代官吏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仪仗,即上覆有赤黑色的缯衣套子。通「棨」。【组词】:「綮戟」。其他字义綮读音:qìng。名词 筋骨接合处。《集韵.去声.径韵》:「綮,肯綮,筋肉结处也。」《庄子.养生主》:「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解释:齊读音:qí。形容词 平整、整齐。【组词】:「修齐」、「良莠不齐」、「参差不齐」。唐.韦庄〈台城〉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形容词 完备。【组词】:「齐全」、「齐备」。《荀子.王霸》:「无它故焉,四者齐也。」唐.韩翃〈送客之潞府〉诗:「佳期别在春山里,应是人参五叶齐。」动词 整治、整理。《礼记.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动词 使同等、一致。【组词】:「齐名」。《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唐.杜牧〈阿房宫赋〉:「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动词 达到同样高度或长度。【组词】:「水齐腰际」。宋.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词:「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副词 共同、同时。【组词】:「齐唱」、「齐步」、「并驾齐驱」、「百花齐放」。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清.谭嗣同〈有感〉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名词 声韵学上齐齿呼的简称。【组词】:「开、齐、合、撮」。名词 国名。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国内山东省北部、河北省东南部一带。名词 朝代名。参见「南齐」、「北齐」等条。名词 姓。如明代有齐德成。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其他字义齊读音:zhāi。动词 祭祀前戒绝嗜欲、洁净身心,以示虔诚。同「斋」。《庄子.达生》:「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形容词 肃敬、庄重。【组词】:「齐肃」。《诗经.大雅.思齐》:「思齐文王,所以圣也。」《论语.乡党》:「祭必齐如也。」其他字义齊读音:jì。名词 分量、剂量。通「剂」。《周礼.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汉.郑玄.注:「齐,多少之量。」名词 调配合金的比例。《周礼.冬官考工记.輈人》:「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名词 参见「火齐」条。动词 调配、调制。同「剂」。《韩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宋.洪咨夔〈泥溪〉诗:「谁家刚齐饼,味过八珍烹。」其他字义齊读音:zī。名词 衣服的下摆。《论语.乡党》:「摄齐下堂,鞠躬如也。」名词 黍稷等谷物。通「粢」。《诗经.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礼记.祭统》:「是故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汉.郑玄.注:「齐,或为粢。」

解释:銀读音:yín。名词 (argentum,Ag)化学元素。原子序47。金属元素之一。白色,光泽甚美,质软,富延展性,易传热及导电。可供合金、制造货币、餐具及装饰品之用。名词 金钱、货币。【组词】:「贺银」。《宋史.卷四二一.包恢传》:「恢历仕所至,……课盆盐,理银欠,政声赫然。」名词 姓。如明代有银镜。形容词 白亮的、色白如银的。【组词】:「银发」。南朝梁.简文帝〈元圃园讲颂.序〉:「朱堂玉砌,碧水银沙。」形容词 银制的、含银质的。【组词】:「银牌」、「银箸」、「银器」。《三国志.卷五五.吴书.甘宁传》:「宁先以银碗酌酒,自饮两碗,乃酌与其都督。」形容词 与货币有关的。【组词】:「银行」、「银根」。

解释:銘读音:míng。名词 文体名。刻在器物或石碑上,警惕自己或赞颂他人的文字。【组词】:「座右铭」、「墓志铭」。动词 刻镂。【组词】:「永铭心版」。唐.柳宗元〈谢除柳州刺史表〉:「铭心镂骨,无报上天。」《三国演义.第六零回》:「金石之言,当铭肺腑。」

解释:銪读音:yǒu。名词 (europium,Eu)化学元素。原子序63。稀土金属元素之一。存于火成岩中。吸收热中子能力很强,常用于原子能反应堆中作吸收中子的材料。

解释:銮读音:luán。名词 系在君王车驾上的铃铛。《说文解字.金部》:「銮,人君乘车,四马镳,八銮,铃象鸾鸟之声,声龢则敬也。」《南齐书.卷三.武帝本纪》:「鸣青銮于东郊,冕朱紘而莅事。」名词 君王的车驾,亦借指君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五出》:「江浦迎銮,愿领貔貅,扶新主持节复雠。」

解释:锹读音:qiāo。名词 挖掘泥土的器具。下部似铁铲而微曲,上有木柄,可持以铲土。【组词】:「圆锹」。《水浒传.第一回》:「汝等从人,与我多唤几个火工人等,将锄头、铁锹来掘开。」名词 形状像锹的器具。【组词】:「火锹」、「药锹」。

解释:閭读音:lǘ。名词 里巷的门。《周礼.地官.乡大夫》:「国有大故,则令民各守其闾,以待政令。」名词 泛指门。【组词】:「倚闾而望」。《荀子.大略》:「庆者在堂,吊者在闾。」唐.杨倞.注:「闾,门也。」名词 泛指乡里。《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薛元赏传》:「都市多侠少年,以黛墨鑱肤,夸诡力,剽夺坊闾。」名词 姓。如汉代有闾谭。

解释:瘙读音:sāo。名词 疥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三.果部.慈姑》:「(慈姑叶)捣烂封之,调蚌粉涂瘙痱。」

解释:銅读音:tóng。名词 (copper,Cu)化学元素。原子序29。金属元素之一。呈淡红色,柔韧有金属光,富延展性,为良好的导电、导热体。在潮湿空气中,表面会慢慢氧化形成绿色的硷式碳酸铜,俗称为「铜绿」。易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今广泛运用于工业、工程与艺术等方面,可制货币及种种器械等;也可供制导线及电铸板,为不可或缺的材料。

解释:僮读音:tóng。名词 未成年的人。《说文解字.人部》:「僮,未冠也。」《左传.哀公十一年》:「公为与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殡。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二零.春秋左氏音义之六》:「八岁至十九岁为殇。」名词 奴仆、奴婢。【组词】:「家僮」、「书僮」。《文选.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唐.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名词 姓。如汉代有僮尹。其他字义僮读音:zhuàng。名词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即壮族。参见「壮族」条。

解释:銜读音:xián。名词 装在马口用来控制马匹的铁制用具。《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战国策.秦策一》:「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名词 官阶、职称。【组词】:「官衔」、「头衔」、「职衔」。动词 用嘴含物或叼物。《周礼.夏官.大司马》:「遂鼓行,徒衔枚而进。」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一三首之一零:「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动词 奉、接受。《管子.形势》:「衔命者,君之尊也。」《礼记.檀弓上》:「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动词 怀藏在心。【组词】:「含悲衔恨」。《后汉书.卷四零.班彪传下》:「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动词 感激、感谢。《管子.形势》:「法立而民乐之,令出而民衔之。」晋.陶渊明〈乞食诗〉:「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动词 连接、相连。【组词】:「衔接」。《水浒传.第八六回》:「且把粮车首尾相衔,权做寨栅。」

解释:镂读音:lòu。动词 雕刻。《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组词】:「镂金刻玉」。《左传.哀公元年》:「器不彤镂,宫室不观。」动词 疏通。《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徼牂牁,镂灵山。」唐.颜师古.注:「镂,谓疏通之以开道也。」名词 可供刻镂的刚铁。《书经.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汉.孔安国.传:「镂,刚铁。」名词 釜的别名。汉.扬雄《方言.卷五》:「鍑,……江、淮、陈、楚之间谓之錡,或谓之镂,吴、扬之间谓之鬲。」名词 孔穴、隙缝。《宋书.卷二七.符瑞志上》:「生禹于石纽,虎鼻大口,两耳参镂。」

解释: ● 锿 (鎄) āi ㄞˉ  ◎ 一种人造放射性元素。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锿 鎄 āi 〈名〉 人造放射性元素,原子序数99(用中子轰击钚即可产生)[einsteinium] ——元素符号Es

解释:锴读音:kǎi。名词 品质精良的铁。《文选.左思.吴都赋》:「其琛赂则琨瑶之阜,铜锴之垠。」

解释:聚读音:jù。动词 集合、会合。【组词】:「物以类聚」。《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吴句余予之朱方,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旧。」动词 堆积、蓄积。【组词】:「聚沙成塔」。《荀子.王制》:「我今将畜积并聚之于仓廪。」《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动词 徵收、搜括。《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名词 村落。《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唐.张守节.正义:「聚,谓村落也。」汉.王襃〈僮约〉:「往来市聚,慎护奸偷。」名词 人群。《左传.成公十三年》:「虔刘我边陲,我是以有辅氏之聚。」晋.杜预.注:「聚,众也。」名词 积蓄。《左传.哀公十七年》:「楚白公之乱,陈人恃其聚而侵楚。」

解释:锾读音:huán。名词 量词。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有六两、十一铢二十五分铢之十三为一锾的说法。《书经.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名词 金钱。唐.柳宗元〈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圣理高悬象,爰书降罚锾。」

解释:鉻读音:gè。名词 钩子。《玉篇.金部》:「铬,钩。」《抱朴子.外篇.君道》:「文则琳琅堕于笔端,武则钩铬摧于指掌。」名词 (chromium,Cr)化学元素。原子序24。过渡金属元素之一,色灰黑如钢,质坚,熔点颇高,接触空气不起氧化,其化合物可作颜料。

解释:锻读音:duàn。动词 将金属放入火中烧红,再用铁锤搥打。【组词】:「锻链」、「锻造」、「锻工」、「锻接」。《书经.费誓》:「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名词 磨刀石。同「碫」。《诗经.大雅.公刘》:「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汉.毛亨.传:「锻,石也。」

解释:銩读音:diū。名词 (thulium,Tm)化学元素。原子序69。稀土金属元素之一。质软,银白色。可溶于酸中,与水作用缓慢。其盐类呈绿色。主要存于稀土矿石中,一般以离子交换法取得。

解释:翠读音:cuì。名词 翠鸟的简称。《文选.左思.蜀都赋》:「孔翠群翔,犀象竞驰。」名词 绿色的玉。参见「翡翠」条。【组词】:「珠翠」。《文选.曹植.洛神赋》:「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驱。」名词 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深青色颜料。唐.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词:「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名词 比喻美女、妓女。【组词】:「倚翠偎红」、「翠绕珠围」。名词 姓。如汉代有翠鸳鸯。形容词 用翠羽装饰的。【组词】:「翠衾」、「翠旌」。《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张翠帷,建羽盖。」形容词 青绿色的。【组词】:「翠柏」、「翠楼」、「草木苍翠」。

解释:粹读音:cuì。形容词 纯美无杂。【组词】:「纯粹」。《淮南子.说山》:「貂裘而杂,不若狐裘而粹。」名词 人、物、事理的精华。【组词】:「针灸乃是中国的国粹之一。」

解释:摧读音:cuī。动词 折断。《说文解字.手部》:「摧,折也。」【组词】:「摧折」、「摧枯拉朽」。《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动词 毁坏、崩塌。【组词】:「摧毁」、「无坚不摧」。唐.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元.关汉卿《拜月亭.楔子》:「虽是这战伐,负着个天摧地塌。」动词 挫折、压抑。《史记.卷一零零.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动词 伤害。三国魏.曹丕〈燕歌行〉二首之二:「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心。」唐.李白〈长相思〉诗:「长相思,摧心肝。」

解释:銃读音:chòng。名词 斧头上装柄的部分。《集韵.去声.送韵》:「铳,斧穿也。」名词 武器名。老式的一种枪械火器。【组词】:「鸟铳」。《元史.卷一四五.达礼麻识理传》:「纠集丁壮苗军,火铳什伍相联。」

解释:嘈读音:cáo。形容词 喧闹、繁杂。【组词】:「嘈杂」。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动词 一起发出声音。《文选.潘岳.笙赋》:「光歧俨其偕列,双凤嘈以和鸣。」动词 吵。《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口里嘈道:『师兄,你只顾央我吃酒做什么!』」《红楼梦.第五八回》:「探春因家务冗杂,且不时赵姨娘与贾环来嘈聒,甚不方便。」

解释:綵读音:cǎi。名词 五彩的丝织品。唐.陈子昂〈为程处弼辞放流表〉:「臣往任郎将之日,陛下特以臣贫,赐银及彩。」

解释:鉺读音:ěr。名词 (erbium,Er)化学元素。原子序68。稀土金属元素之一。存于火成岩中,具银色光泽,质软,能使水分解。其他字义鉺读音:èr。名词 钩状饰品。《宋书.卷一八.礼志五》:「第六品以下,加不得服金钿、绫、锦、锦绣、七缘绮、貂豽裘、金叉环珥。」

解释:镀读音:dù。动词 用电解的方法将一种金属涂在他种金属的外表。《玉篇.金部》:「镀,金镀物也。」【组词】:「电镀」、「镀银」。《水浒传.第一三回》:「身披一副铁叶攒成铠甲,腰系一条镀金兽面束带。」

解释:銱读音:diào。参见「銱子」、「钌銱儿」等条。

解释:銬读音:kào。名词 戴在犯人手上的刑具。【组词】:「手铐」。动词 用手铐扣住。【组词】:「将犯人铐起来。」

解释:認读音:rèn。动词 辨识、分别。【组词】:「认字」、「认人」、「辨认」、「认路」。宋.刘克庄〈铁塔寺〉诗:「细认苔间字,方知铸塔时。」动词 表示同意、接受。【组词】:「承认」、「认输」、「认罪」、「认可」。《三国演义.第四五回》:「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动词 当作、以为。宋.刘克庄〈答妇兄林公遇〉诗四首之一:「梦回残月在,错认是天明。」动词 无血缘关系而结成亲属。【组词】:「认乾爹」、「认贼作父」。

解释:說读音:shuō。动词 诉说、告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唐.韦庄〈应天长.别来年岁音书绝〉词:「暗相思,无处说。」动词 解释。【组词】:「说明」、「说理」。汉.王充《论衡.正说》:「儒者说五经,多失其实。」动词 谈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世论温太真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时名辈共说人物。第一将尽之间,温常失色。」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动词 责备。【组词】:「说了他一顿。」动词 介绍(亲事)。【组词】:「说媒」、「说婆家」。名词 言论、道理。【组词】:「学说」。《易经.系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其他字义說读音:shuì。动词 用言语劝人,使其听从或采纳。【组词】:「游说」。《孟子.万章上》:「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其他字义說读音:yuè。动词 喜悦。通「悦」。《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释:锶读音:sī。名词 (strontium,Sr)化学元素。原子序38。硷土金属元素之一。常存于天青石与碳酸锶矿中,为银白色结晶,质地柔软似铅,在空气中容易氧化,燃烧时会发出深红色火焰,是制造烟火的原料之一。

解释:锼读音:sōu。动词 刻镂。《文选.左思.魏都赋》:「木无雕锼,土无绨锦。」动词 侵、蚀。宋.陆游〈醉中步月湖上〉诗:「霜风锼病骨,林月写孤影。」

解释:嗾读音:sǒu。动词 以口作声对狗发出命令。《左传.宣公二年》:「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唐.李贺〈公无出门〉诗:「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动词 教唆,指使别人做坏事。《北史.卷二六.宋隐传》:「尔如狗耳!为人所嗾。」《聊斋志异.卷三.商三官》:「以醉谑忤邑豪,豪嗾家奴乱捶之,舁归而毙。」其他字义嗾读音:zú。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觫读音:sù。参见「觳觫」条。

解释:隧读音:suì。名词 墓道。《玉篇.阜部》:「隧,墓道也。」唐.范传正〈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猗欤琢石为二碑,一藏幽隧一临歧。」名词 地下通道。《左传.隐公元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名词 通路、要道。《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初,陈侯会楚子伐郑,当陈隧者井堙木刊。」《礼记.曲礼上》:「升降不由阼阶,出入不当门隧。」名词 古代边塞上守烽火的亭子。通「燧」。《文选.班彪.北征赋》:「登鄣隧而遥望兮,聊须更以婆娑。」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三首之三:「登城望亭隧,翩翩飞戍旗。」动词 挖掘地道。《新唐书.卷一三六.李光弼传》:「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

解释:銚读音:yáo。名词 大锄头。《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铫鎒于是乎始修。」《管子.海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名词 姓。如汉代有铫期。其他字义銚读音:diào。名词 一种小型炊具。有柄及出水口,用来烧开水或熬煮东西。《说文解字.金部》:「铫,温器也。」清.段玉裁.注:「今煮物瓦器,谓之铫子。」明.张自烈《正字通.金部》:「铫,今釜之小而有柄有流者亦曰铫。」【组词】:「瓦铫」、「茶铫」、「酒铫」、「药铫」。也称为「铫子」。

解释:銦读音:yīn。名词 (indium,In)化学元素。原子序49。金属元素之一。为银白色的结晶,延展性佳。可制造贵重金属合金,及供珠宝及镶牙用,产量极少。

解释:窬读音:yú。名词 门边墙上的圭形小洞。《说文解字.穴部》「窬」字.清.段玉裁.注:「是则于门旁穿壁,以木衺直居之,令如圭形,谓之圭窬。」动词 挖凿、穿凿。《淮南子.泰族》:「埏埴而为器,窬木而为舟。」动词 穿越、超越。通「踰」。《论语.阳货》:「子曰:『色厉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解释:舆读音:yú。名词 车。【组词】:「舍舟就舆」。《老子.第八零章》:「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名词 轿子。【组词】:「肩舆」、「彩舆」。《辽史.卷五五.仪卫志一》:「舆:以人肩之,天子用韝络臂绾。」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下.滇游日记九》:「油碧舆五六肩,乃妇人之游于林间者,不能近辨其为何树也。」名词 地域、疆域。【组词】:「舆地」、「舆图」。《史记.卷六零.三王世家》:「御史奏舆地图,他皆如前故事。」动词 扛抬。《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舆轿而隃领,拕舟而入水。」《隋书.卷八一.东夷传.流求传》:「王乘木兽,令左右舆之而行,导从不过数十人。」形容词 公众的。【组词】:「舆论」。《资治通监.卷二二九.唐纪四十五.德宗建中四年》:「顷者窃闻舆议,颇究群情。」

解释:臧读音:zāng。形容词 善。《尔雅.释诂上》:「臧,善也。」《诗经.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柳宗元〈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辄乃黜其不臧,究世之谬。」动词 称许、颂扬。汉.王充《论衡.自纪》:「文德不丰,非吾所臧。」《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名词 奴隶、奴婢。《荀子.礼论》:「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谷,犹且羞之。」名词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财物。通「赃」。《汉书.卷九零.酷吏传.尹赏传》:「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名词 姓。如汉代有臧洪。

解释:遭读音:zāo。动词 遇、逢。【组词】:「遭殃」、「遭逢毒手」。《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张玄传》:「今日相遭,真解蒙矣!」动词 受。【组词】:「惨遭淘汰」。唐.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诗:「醉则骑马归,颇遭官长骂。」名词 际遇。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邱记〉:「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名词 周围。元.沙正卿〈一枝花.荒陂寒雁鸣〉曲:「愁和闷共凄凉厮缠缴,不离我周遭。」名词 量词。计算事情次数的单位。相当于「回」、「次」。【组词】:「头一遭」。唐.孟郊〈寒地百姓吟〉:「华膏隔仙罗,虚遶千万遭。」

解释:谮读音:zèn。动词 毁谤、诬谄。《公羊传.庄公元年》:「夫人谮公于齐侯。」唐.柳宗元〈骂尸虫文〉:「谮下谩上,恒其心术,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解释:摣读音:zhā。动词 用手指撮取东西。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一上.释诂》:「摣,取也。」动词 泛指抓取。《文选.张衡.西京赋》:「摣狒蝟,?窳狻。」

解释:賑读音:zhèn。动词 救济、供给。【组词】:「赈灾」。汉.桓宽《盐铁论.力耕》:「战士以奉,饥民以赈。」《隋书.卷七零.李密传》:「明公亲率大众,直掩兴洛仓,发粟以赈穷乏,远近孰不归附!」形容词 富饶、富裕。《文选.张衡.西京赋》:「郊甸之内,乡吧殷赈。」

解释:碡读音:dú。参见「碌碡」条。

解释:銖读音:zhū。名词 量词。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六铢为一锱,八铢为一锤,二十四铢为一两。《淮南子.说山》:「有千金之璧,而无锱锤之礛诸。」汉.高诱.注:「六铢曰锱,八铢曰锤。」《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名词 姓。如明代有铢铉。形容词 参见「锱铢」条。

解释:翥读音:zhù。动词 高飞。《说文解字.羽部》:「翥,飞举也。」《楚辞.屈原.远游》:「雌蜺便娟以增挠兮,鸾鸟轩翥而翔飞。」唐.韩愈〈石鼓歌〉:「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解释:粽读音:zòng。名词 用竹叶等包裹糯米和作料,蒸煮熟的角形食品。俗称为「粽子」。通常在端午节时包食。【组词】:「硷粽」、「咸粽」。也称为「角黍」。其他字义粽读音:zhòng。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蜀读音:shǔ。名词 朝代名:(1) 参见「蜀汉」条。(2) 十国之一。起讫年不详。王建建立,为后唐所灭。历史上称为「前蜀」。(3) 参见「后蜀」条。名词 国内四川省的简称。秦时隶属巴、蜀二郡属地,故简称为「蜀」。

解释:酾读音:shī。动词 滤酒。《说文解字.酉部》:「酾,下酒也。」《诗经.小雅.伐木》:「伐木许许,酾酒有藇。」《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援乃击牛酾酒,劳飨军士。」唐.章怀太子.注:「酾,犹滤也。」动词 斟。宋.苏轼〈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动词 疏通、分流。《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乃酾二渠以引其河。」颜师古注引孟康曰:「酾,分也。分其流,泄其怒也。」其他字义酾读音:lí。动词 用水清理酒渣。《集韵.平声.支韵》:「酾,以水?糟。」

解释: ● 僢 chuǎn ㄔㄨㄢˇ  ◎ 古同“舛”。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僢 chuǎn 〈动〉 同“舛”。相违背 [run counter]。如:僢驰(背道而驰,相违背)

解释: ● 镅 (鎇) méi ㄇㄟˊ  ◎ 一种人造放射性元素。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镅 鎇 méi 〈名〉 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用高能氦核轰击铀而产生 [americium]——元素符号Am

解释: ● 緔 shàng ㄕㄤˋ  ◎ 见“绱”。

解释: ● 僳 sù ㄙㄨˋ  ◎ 〔傈~族〕见“傈”。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僳 sù —见“傈僳”( lìsù)

解释: ● 鋣 yé ㄧㄝˊ  ◎ 见“铘”。

【相关文章】

五行属水笔画17的汉字 17画属水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木笔画2的汉字 2画属木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水笔画8的汉字 8画属水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金的字大全 五行属性为金的汉字有哪些

五行属水笔画3的汉字 3画属水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金笔画7的汉字 7画属金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性含木的大气公司名字 搭配寓意字起名

五行属火笔画24的汉字 24画属火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火笔画11的汉字 11画属火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金笔画26的汉字 26画属金的字有哪些

标签:五行属性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jiaoyu/349yhkul.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