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对医药行业的资本寒冬过度悲观

日期:2022-12-27发布:草莓酱

不必对医药行业的资本寒冬过度悲观

    张敏

    当产业发展过热之后又遇到所谓的“寒冬”,不过是政策、资本、产业形成了“挤泡沫”的共识。当下,创新药赛道持续讨论的资本“寒冬”,也逃不出这个“共识”。

    一方面,资本的快速涌入滋生了创新药赛道泡沫,而企业为了提升估值,盲目扩研发管线、扩产能,形成虚胖;另一方面,我国创新药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过去开发的产品多集中在fast-follow、me-too产品,竞争同质化、热门靶点扎堆等引发行业热议。此外,由于创新药的研发周期较长,短期内形成业绩兑现的可能性较低,当市场进展低于预期时,创新药企一级市场估值以及二级市场表现势必出现回调。

    然而,对于创新药企频频讨论的“寒冬”,笔者认为不必过度悲观。

    “风物长宜放眼量”。环顾海外创新药市场发展,其也是在泡沫——洗牌——重生过程中呈现螺旋式向上发展,中国的创新药也将如此,经过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都是真正创新、真正能创造价值的医药生物公司。

    与此同时,作为关乎百姓健康的医药生物行业,应从所在的发展阶段、驱动力来审视其成长空间。

    从医疗卫生资源数量与健康服务的水平来看,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积极发展服务消费,提供多层次医疗健康服务。其中就包括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发展个性化就医服务、适时优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逐步将安全、有效、财政可负担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等等。

    从驱动力来看,科技、政策、资本是驱动医药生物行业创新发展的三股重要力量。

    自2008年“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以来,我国的医药创新研发实力已经大大提升,大批医药界创新人才向我国聚集、国家投入向科研集中。

    2022年11月份,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新药获益-风险评估技术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进一步规范行业健康发展。随着创新药赛道初级果实被摘完,行业势必向高水平创新方向发展。

    其实,资本市场欢迎有创新价值的企业上市融资。例如,2022年6月份,《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发布实施,进一步为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一定收入的硬科技医疗器械类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我国正处于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面对“寒冬”,企业需要保持体力,稳住现金流、争取活下来;保持定力,做临床真正有价值的产品;保持活力,为企业发展开拓新格局。如此,即使是寒冬,春天也不会太远。

【相关文章】

血氧仪购买标准指引(最新)

P药降价疑云:国谈改变市场预期,印度孟加拉仿制药齐甩卖

株洲新冠病毒抗原试剂哪里有卖的?

GE医疗拆分上市,国产企业是福是祸?

内江购买抗原试剂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烧了402亿后,百济神州换来了什么?

医疗器械板块强势反弹 龙头获超200家机构调研

医药赛道火力全开!3千亿巨头涨近4%,数月调整终迎曙光?两项指标或为关键点

预期转暖叠加估值低位 资金持续流入医药板块

私募大佬齐聚“降压药”概念股,4股获超百家机构调研 | 一周机构调研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hotnews/uaykg6z9.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