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开头的词语

本页面整理以su开头的词语,首字拼音为su的词语以及带拼音和解释,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苏合香

拼音:sū hé xiāng

(一)、金缕梅科乔木。原产小亚细亚。树脂称“苏合香”,可提制苏合香油,用作香精中的定香剂;亦可杀虫,治疥癣;中医学上用为通窍、开郁、辟秽、理气药。
(二)、唐代舞曲名。

俗见

拼音:sú jiàn

解释
1.以礼俗相见。 2.一般俗人的见解;浅陋的见识。

俗事

拼音:sú shì

解释

俗事 súshì

[secularity] 世俗的事务

俗事缠身

-----------------
国语辞典
俗事sú shìㄙㄨˊ ㄕˋ
  1. 日常生活里的杂事。《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红楼梦.第七一回》:「事事我常劝你总别听那些俗话,想那俗事,只管安富尊荣才是。」

英语 everyday routine, ordinary affairs

法语 routine quotidienne, affaires ordinaires

苏东坡

拼音:sū dōng pō

即“苏轼”。

俗心

拼音:sú xīn

解释
追求利禄名位等的世俗的心志。

素影

拼音:sù yǐng

解释
月影。

溯本清源

拼音:sù běn qīng yuán

指往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比喻向上寻求历史根源。

酥软

拼音:sū ruǎn

解释

酥软 sūruǎn

[weak;limp;soft] 身体软弱无力

肢体酥软

-----------------
国语辞典
酥软sū ruǎn ㄙㄨ ㄖㄨㄢˇ
  1. 身体因受刺激或过分劳累而感觉疲软无力。《水浒传.第三七回》:「宋江和两个公人听了这首歌,都酥软了。」《西游记.第三七回》:「唐僧见说是鬼,諕得觔力酥软,毛骨耸然。」也作「苏软」。

酥胸

拼音:sū xiōng

解释
1.亦作"酥胷"。 2.指洁白润泽的胸脯。
-----------------
国语辞典
酥胸sū xiōng ㄙㄨ ㄒㄩㄥ
  1. 柔腻光洁的胸部。《金瓶梅.第一回》:「那妇人一径将酥胸微露,云鬟半亸,脸上堆下笑来。」

俗父

拼音:sú fù

解释
1.平庸的父亲。 2.出家人之生父。

素质

拼音:sù zhì

解释

素质 sùzhì

(1) [diathesis]∶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

(2) [quality]∶事物本来的性质

(3) [accomplishment]∶素养

军事素质

(4) [white texture]∶白色的质地

-----------------
国语辞典
素质sù zhí ㄙㄨˋ ㄓˊ
  1. 白色的质地。《尔雅.释鸟》:「伊洛而南,素质五采皆备,成章曰翚。」

  2. 本质。《文选.张华.励志诗》:「虽劳朴斲,终负素质。」本质

素叶

拼音:sù yè

解释
1.白叶。 2.落叶。

素丝羔羊

拼音:sù sī gāo yáng

解释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毛传:"素,白也;紽,数也。古者素丝以英裘,不失其制。"朱熹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后因以"素丝羔羊"称誉正直廉洁的官吏。
-----------------
国语辞典
素丝羔羊sù sī gāo yángㄙㄨˋ ㄙ ㄍㄠ ㄧㄤˊ
  1. 素丝,白丝,比喻廉洁。羔羊皮比喻毫无隐藏。素丝羔羊用来称赞任官廉洁正直。语本《诗经.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后汉书.卷二六.宋弘传》:「其令将相大夫会葬,加赐钱十万,及其在殡,以全素丝羔羊之絜焉。」

肃清

拼音:sù qīng

解释

肃清 sùqīng

(1) [get rid of;eradicate]∶完全清除

肃清贪污

(2) [peace and tranquility]∶清平;太平

八方肃清,上下无事

(3) [desolate]∶冷清

冬夜肃清

-----------------
国语辞典
肃清sù qīng ㄙㄨˋ ㄑㄧㄥ
  1. 削平乱事,整饬纲纪。《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二州肃清,四邦咸举。」《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岑晊传》:「襃善纠违,肃清朝府。」清除,消灭

  2. 冷静寂寞。《文选.嵇康.琴赋》:「冬夜肃清,朗月垂光。」

肃反

拼音:sù fǎn

解释

肃反 sùfǎn

[suppress the counter-revolutionaries] 肃清反革命

肃反运动

-----------------
国语辞典
肃反sù fǎnㄙㄨˋ ㄈㄢˇ
  1. 大陆地区指肃清反革命。

苏丹人

拼音:sū dān rén

①也称“苏丹阿拉伯人”。非洲东北苏丹地区最大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苏丹和乍得。约1186万人(1985年)。讲阿拉伯语。多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畜牧业。②西非和中非各民族的总称。约1.8亿人(1984年),在语言上分属三大语系,即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和闪含语系。多数信仰万物有灵。男女行割礼。主要从事锄耕农业,部分从事渔业和狩猎业。

苏鬼

拼音:sū guǐ

《战国策·楚策三》:“苏秦 之 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

宿戒

拼音:sù jiè

(一)、古代举行祭祀等礼仪前十日,与祭者斋戒两次,第二次斋戒在事前第三日进行,称宿戒。
(二)、事先警戒。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拼音:sū dé hù bù qīn fàn tiáo yuē

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的条约。条约规定,任何一方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另一方的国家集团。签约后不久,德国即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条约,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塑封

拼音:sù fēng

为防水、耐用而用塑料膜封闭起来:塑封卡片。
用塑料膜制成的封皮或封套:这本新书塑封还没有打开。

苏堤

拼音:sū dī

见“ 苏公堤 ”。

速成班

拼音:sù chéng bān

指将学习期限缩短,在较短时期内完成学业的特设班级。

宿见

拼音:sù jiàn

一直抱有的见解。

稣舒

拼音:sū shū

解释
1.滋生舒展。

窣堵波

拼音:sū dǔ bō

解释
1.亦作"窣堵坡"。 2.梵语stūpa的音译。即佛塔。

酥油草

拼音:sū yóu cǎo

解释
多年生草本。秆直立,稠密丛生,外稃具短芒。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等地。为羊最喜食的牧草。秆可作造纸原料。也称羊茅。

酥乳

拼音:sū rǔ

解释
1.谓乳制品。 2.洁白柔软而滑腻的乳房。

酥麻

拼音:sū má

解释

酥麻 sūmá

[be limp and numb] 肢体麻木无力

-----------------
国语辞典
酥麻sū máㄙㄨ ㄇㄚˊ
  1. 酸软无力。《西游记.第二八回》:「諕得打了一个倒退,遍体酥麻,两腿酸软。」《红楼梦.第六五回》:「据珍琏评去,所见过的上下贵贱若干女子,皆未有此绰约风流者。二人已酥麻如醉。」

英语 limp and numb (of limbs)​

酥松

拼音:sū sōng

解释

酥松 sūsōng

[loose] 不密实,易松散

土层酥松

酥签

拼音:sū qiān

解释
1.亦作"酥佥"。 2.一种酥松的糕点。
-----------------
国语辞典
酥签sū qiānㄙㄨ ㄑㄧㄢ
  1. 掺有酥油的茶汤。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二折》:「兀的不是个茶房,茶博士,造个酥签来。」

酥花

拼音:sū huā

解释
指梅花。

酥油花

拼音:sū yóu huā

解释

酥油花 sūyóuhuā

[butter sculpture] 藏族的一种艺术品,用搀合各种颜料的酥油雕塑成的各种人物、风景、花卉、鸟兽等

酥懈

拼音:sū xiè

解释
1.酸软倦怠。

酥糖

拼音:sū táng

解释
用面粉﹑芝麻与糖制成的食品。
-----------------
国语辞典
酥糖sū táng ㄙㄨ ㄊㄤˊ
  1. 用面粉、芝麻与糖制成的甜食。如白麻酥糖、黑麻酥糖。也作「酥糖」。

德语 Sprödigkeit (S)​

酥灯

拼音:sū dēng

解释
用酥油点的灯。

俗气

拼音:sú qì

解释

俗气 súqì

[vulgar] 世俗间的恶浊气息;庸俗;粗俗

俗气的避暑旅馆

这块布的花色太俗气了

他这个人太俗气了

-----------------
国语辞典
俗气sú qì ㄙㄨˊ ㄑㄧˋ
  1. 粗俗、庸俗。《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嫌这些人俗气,每日坐在书房里做诗看书,又喜欢画几笔画。」《红楼梦》第四○回:「只怕俗气,有好东西也摆坏了。」高尚,高雅,雅致

  2. 因听闻次数多而觉不新鲜。如:「这话我都听俗气了。」

俗不可耐

拼音:sú bù kě nài

解释

俗不可耐 súbùkěnài

[be unbeargaly vulgar] 庸俗得使人难以忍受的

打扮得极其俗不可耐

-----------------
国语辞典
俗不可耐sú bù kě nài ㄙㄨˊ ㄅㄨˋ ㄎㄜˇ ㄋㄞˋ
  1. 形容言语举止庸俗得使人难以忍受。《聊斋志异.卷七.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秀才扪金,则乌有矣。」《镜花缘.第二二回》:「你们既不懂得文理,又不会作诗,无甚可谈,立在这里,只觉俗不可耐。」鄙俗不堪

英语 intolerably vulgar

俗人

拼音:sú rén

解释

俗人 súrén

(1) [layman]∶佛教指没有出家的世俗之人

僧人生活比起俗人来,还是属于苦行一类

(2) [mediocre person]∶平庸的人;庸俗的人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后汉书·张衡传》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
国语辞典
俗人sú rénㄙㄨˊ ㄖㄣˊ
  1. 凡庸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这正是他风流文雅处,俗人怎么得知?」《红楼梦.第四五回》:「我又不作诗作文,只不过作个俗人罢了!」也称为「俗夫」。

  2. 未出家的人。相对于僧人而言。《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况且清净地方,如何容得俗人前来蹧蹋?」

英语 common people, laity (i.e. not priests)​

法语 gens communs, laïcs

俗字

拼音:sú zì

解释

俗字 súzì

[characters in popular form] 俗体字,异体字的一种。过去文字学家称流行于民间的文字为俗字,别于正字而言

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颜氏家训·杂艺》

-----------------
国语辞典
俗字sú zìㄙㄨˊ ㄗˋ
  1. 一种异体字。流行于世俗,写法有别于正体字的另一种字体。正字

英语 nonstandard form of a Chinese character

德语 populäre Darstellung Form eines chin. Zeichens, unerzogener Ausdruck (S)​

俗乐

拼音:sú yuè

解释

俗乐 súyuè

[folk music] 世俗的音乐。与雅乐相对

-----------------
国语辞典
俗乐sú yuèㄙㄨˊ ㄩㄝˋ
  1. 民间音乐的泛称。相对于雅乐而言。

俗虑

拼音:sú lǜ

解释
1.世俗的思想情感。 2.指凡庸的思想感情。
-----------------
国语辞典
俗虑sú lǜㄙㄨˊ ㄌㄩˋ
  1. 世俗的思虑。唐.戴叔伦〈又酬晓灯离暗室〉诗五首之四:「楚僧话寂灭,俗虑比虚空。」《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雅兴

俗谚口碑

拼音:sú yàn kǒu bēi

俗谚

拼音:sú yàn

解释
民间流传的,有较固定句型的,通俗浅显的格言式短语。
-----------------
国语辞典
俗谚sú yànㄙㄨˊ ㄧㄢˋ
  1. 民间流传,有较固定句型的格言式短句。如:「别小看俗谚,他可是先民智慧的宝典,为人处世的指南。」鄙谚,俗语

俗句

拼音:sú jù

解释
平庸熟滥的诗句。

俗称

拼音:sú chēng

解释

俗称 súchēng

[proverb] 通俗的称呼;非正式的名称

午门俗称五凤楼。——《故宫博物院》

西红柿是蕃茄的俗称

-----------------
国语辞典
俗称sú chēng ㄙㄨˊ ㄔㄥ
  1. 通俗的名称、称呼。如:「荨麻俗称为咬人猫。」

俗尘

拼音:sú chén

解释
1.人间。 2.世俗人的踪迹。 3.比喻世俗的偏见。

俗谈

拼音:sú tán

解释
时下的通俗说法。

俗子

拼音:sú zǐ

解释

俗子 súzǐ

[mediocre person] 俗人

凡夫俗子

-----------------
国语辞典
俗子sú zǐㄙㄨˊ ㄗˇ
  1. 凡俗的人。《三国演义.第七五回》:「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西游记.第一回》:「像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

俗儒

拼音:sú rú

解释
浅陋而迂腐的儒士。和"大儒"﹑"通儒"相对。
-----------------
国语辞典
俗儒sú rúㄙㄨˊ ㄖㄨˊ
  1. 浅陋无见识的读书人。《荀子.儒效》:「亿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者也。」《后汉书.卷二八上.桓谭传》:「而憙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扺。」

俗言

拼音:sú yán

解释
1.民间流传的说法。 2.俗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