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开头的词语

本页面整理以nan开头的词语,首字拼音为nan的词语以及带拼音和解释,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南风歌

拼音:nán fēng gē

解释
  • 古代乐曲名。
  • 南雍

    拼音:nán yōng

    解释
    1.亦作"南廱"。 2.明代称设在南京的国子监。雍,辟雍,古之大学。明吴节撰有《南廱志》十八卷,后黄佐增损成二十四卷。

    南阳

    拼音:nán yáng

    解释

    南阳 Nányáng

    [Nanyang] 郡名,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南冠客

    拼音:nán guān kè

    解释
    1.借指囚犯。 2.指南方人。

    南陈北李

    拼音:nán chén běi lǐ

    解释
    指明朝李时勉﹑陈敬宗。李为北京国子监祭酒,陈为南京国子祭酒,皆以直节重望,为士林所依归。

    南北合套

    拼音:nán běi hé tào

    解释
  • 在一个套曲里兼用南曲和北曲的一种体式。最初南北曲的曲牌不能出现在同一套曲内。
  • 南蛮子

    拼音:nán mán zǐ

    解释
  • 对南方人的谑称。
  • -----------------
    国语辞典
    南蛮子nán mán ziㄋㄢˊ ㄇㄢˊ ˙ㄗ
    1. 南方人。有鄙夷的意思。如:「你看那个南蛮子,说起话来哇啦哇啦,真教人一头雾水。」

    南面

    拼音:nán miàn

    解释

    南面 nánmiàn

    [face south;empery] 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代称帝位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易·说卦》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庄子·盗跖》

    南面召见。——· 宗臣《报刘一丈书》

    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 黄宗羲《柳敬亭传》

    -----------------
    国语辞典
    南面nán miàn ㄋㄢˊ ㄇㄧㄢˋ
    1. 南边。如:「一个荷锄老农,远远打南面走来。」北面

    2. 古代人君听政之位居北,其面向南,故后指居人君之位。《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郑于是不敢南面,楚失华夏则析公之为也。」《论语.雍也》:「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3. 南向、南进。《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小,不如得济北之利大。」

    英语 south side, south

    德语 nach Süden, Süd , Südseite (S)​

    法语 sud

    南陌

    拼音:nán mò

    解释
    南面的道路。

    南户窥郎

    拼音:nán hù kuī láng

    解释
  • 《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昭信刘越刘去)曰:‘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傍。又数出入南户窥郎吏,疑有奸。’”后因以称女子偷看男子。
  • 南西厢

    拼音:nán xī xiāng

    解释
    以南曲演唱《西厢记》故事的南戏或传奇剧本的通称。系据王实甫北曲《西厢记》翻变而成,情节基本相同,有宋元南戏《崔莺莺西厢记》(作者不详),明李景云南戏《莺莺西厢记》和李日华《南调西厢记》﹑陆采《陆天池西厢记》等。
    -----------------
    国语辞典
    南西厢nán xī xiāngㄋㄢˊ ㄒㄧ ㄒㄧㄤ
    1. 杂剧名。作者一为明李日华,一为明陆采。内容皆是将王实甫北曲《西厢记》改为南词的音律,以别于北曲。

    南郭子綦

    拼音:nán guō zǐ qí

    解释
  • 《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
  • 南京

    拼音:nán jīng

    解释
    1.古都名。唐安史之乱,玄宗奔蜀。到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还都长安,遂将蜀郡改为成都府,建号南京。 2.古都名。契丹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建东平郡。天显三年迁东丹国都于此,升为南京。 3.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得幽蓟十六州,升幽州为幽都府,建号南京。 4.古都名。宋大中祥符七年,因应天府为赵匡胤旧藩,建为南京。地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建炎元年,高宗继位于南京,即此。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金天辅七年,以新得辽地南京(即燕京)六州归宋,改以平州为南京。 6.古都名。金初称北宋故都开封府为汴京,贞元元年改称南京。贞佑二年迁都于此。 7.古都名。明洪武元年八月建都于江南应天府,永乐间迁都北京,改应天府为行在,正统间建为南京。清为江宁府治,而仍沿南京之称。即今南京市。
    -----------------
    国语辞典
    南京nán jīngㄋㄢˊ ㄐㄧㄥ
    1. 地名。位在江苏省西南部。东有钟山,西、北临长江,依山面水,中间为秦淮河和长江的冲积平原,形势险要。战国时称为「金陵」,三国时吴国于此建都,改称为「建业」。后东晋、宋、齐、梁、陈皆以南京为首都,改称为「建康」。至明太祖又在此建都,称为「应天府」。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应天府为南京,为「南京」名称的由来。

    2. 城市名。参见「南京市」条。

    英语 Nanjing subprovincial city on the Changjiang, ca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 江蘇|江苏, capital of China at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德语 Nanjing („Südliche Hauptstadt“, Hauptstadt der Provinz Jiangsu, China)​ (Eig, Geo)​, Nanking

    法语 Nankin, Nanjing

    南八

    拼音:nán bā

    解释
    即唐南霁云,因行八,故称。

    南牙

    拼音:nán yá

    解释
    即南衙。指宰相。

    南熏

    拼音:nán xūn

    解释
    见"南熏"。

    南北宗

    拼音:nán běi zōng

    解释
    1.我国佛教禅宗的两个派别。佛教禅宗自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南北二宗:南宗为六祖慧能所创,主张"顿悟说",行于南方;北宗为神秀所创,主张"渐悟说",行于北方。故有"南能北秀"﹑"南顿北渐"之称。后世南宗大行,分为"五家七宗"。参阅《坛经.顿渐品》。 2.道教全真道的南宗和北宗。金王重阳所传者为北宗,宋张伯端所传者为南宗。 3.我国山水画自唐以后的两种流派。南宗源于王维,重渲染而少钩勒;北宗源于李思训父子,重写实而多用重彩。其说始于明董其昌,有崇南抑北倾向。见《容台别集.画旨》。
    -----------------
    国语辞典
    南北宗nán běi zōngㄋㄢˊ ㄅㄟˇ ㄗㄨㄥ
    1. 唐代时,佛教禅宗自五祖圆寂后,分为南北二宗。南宗系六祖慧能所创,北宗系神秀所创。

    2. 金朝时,道教分为南北二宗。北宗为王喆所创,南宗为刘海蟾所创。

    3. 明代董其昌将唐代至元代著名山水画家分为南北二宗。南宗师祖王维,著重水墨渲染而少钩勒,以秀丽著称。北宗师祖李思训,山石峭拔,多用青绿浓重之色,以刚劲称胜。

    南华真人

    拼音:nán huá zhēn rén

    解释
  • 亦称“南华老仙”。
  • 南郭处士

    拼音:nán guō chǔ shì

    解释

    南郭处士 Nánguō chǔshì

    [south-city retired scholar] 假托的人名。郭,外城墙,南郭,即指南城。处士,有品德有才学而没有作官的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南征

    拼音:nán zhēng

    解释
    1.南行。 2.征伐南方。
    -----------------
    国语辞典
    南征nán zhēngㄋㄢˊ ㄓㄥ
    1. 征伐南方。《书经.仲虺之诰》:「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2. 南行。《楚辞.屈原.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就重华而陈辞。」《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鸣鴈飞南征,?鳺发哀音。」

    英语 punitive expedition to the south

    南音三籁

    拼音:nán yīn sān lài

    解释
    散曲戏曲选集。明代凌fdeb初编。四卷,其中散曲、戏曲各二卷。选收元、明两代的南曲作品,分为天籁、地籁、人籁三等,故名。

    南海

    拼音:nán hǎi

    解释

    南海 Nán Hǎi

    [South China Sea] 亚洲东部三大边缘海之一。位于中国广东、广西之南和马来群岛之间,面积360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212米。是太平洋至印度洋的必经海域,海底大陆架藏有石油资源。海南岛、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等岛屿在此海内

    南海 Nánhǎi

    (1) [Nanhai]

    (2) 县名,在广东省境内,现已并入广州市

    (3) 对康有为的尊称,其字亦为南海

    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 梁启超《谭嗣同传》

    -----------------
    国语辞典
    南海nán hǎi ㄋㄢˊ ㄏㄞˇ
    1. 泛指南方海域。《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振鳞南海,濯翼清流。」

    2. 海洋名。自台湾海峡经大陆地区福建南端至广东之雷州半岛、海南岛一带的海面。

    3. 北京三海之一。参见「三海」条。

    4. 县名。位于大陆地区广东省番禺县西北,广州市西南。

    英语 South China Sea

    德语 Südchinesisches Meer (Geo)​, Nanhai (Eig, Geo)​

    法语 mer de Chine méridionale

    南吕

    拼音:nán lǚ

    解释
    1.古代乐律调名。十二律之一,属阴律。 2.阴历八月的异名。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以之代八月。
    -----------------
    国语辞典
    南吕nán lǚㄋㄢˊ ㄌㄩˇ
    1. 十二律之一,为六阴律的第二律。《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磬,以祀四望。」《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

    2. 阴历八月的别名。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称八月为「南吕」。《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南吕之月,蛰虫入穴。」

    南蛮鴃舌

    拼音:nán mán jué shé

    解释
  • 旧时讥人操难懂的南方方言。?,伯劳鸟。
  • 南戏

    拼音:nán xì

    解释
  • 即南曲戏文。
  • -----------------
    国语辞典
    南戏nán xì ㄋㄢˊ ㄒㄧˋ
    1. 一种宋、元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戏曲。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直接影响明代传奇。因起源于浙江温州,故也称为「永嘉杂剧」、「温州杂剧」。当地称为「戏文」。所用的音乐主要是南曲。南戏的早期作品传世很少,直到元代末期,始有一些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出现,如《琵琶记》,及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等流传至今。

    南子

    拼音:nán zǐ

    解释
    春秋时卫灵公夫人。也称厘夫人。宋女,子姓,与宋公子朝私通。太子蒯瞆恶之,欲杀南子,未成,出奔。后蒯瞆即位,遂杀南子。

    南州

    拼音:nán zhōu

    解释
    1.泛指南方地区。 2.指豫章郡。 3.借指徐稺。 4.指南阳。 5.指两粤。 6.古代州名。唐武德二年,初置南州,宋改南川县。即今四川省南川县。

    南徐

    拼音:nán xú

    解释
    1.古代州名。东晋侨置徐州于京口城,南朝宋改称南徐,即今江苏省镇江市。历齐梁陈,至隋开皇年间废。 2.亦称"南路徐"。指南朝梁徐君蒨。君蒨与当时的鱼弘皆以豪华奢侈着称。

    南园十先生

    拼音:nán yuán shí xiān shēng

    解释
    南园即抗风轩,在广州城东南大忠祠侧。明初,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结社唱酬于此,称南园五子。写诗力去宋元风习,以上追三唐为旨归,嘉靖年间,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又聚会抗风轩,复振南园之风,称南园后五子。清光绪年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乃将前后五子合称南园十先生,并建南园十先生祠。明葛征奇编有《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陈文藻等编有《南园后五子诗集》二十八卷。参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存目四》。

    南瓜

    拼音:nán guā

    解释

    南瓜 nánguā

    [pumpkin;cushaw] 一年生草本爬蔓植物,茎的横断面呈五角形,叶子心脏形,开黄色喇叭形花,果实圆形或梨形,嫩时绿色,成熟时赤褐色

    -----------------
    国语辞典
    南瓜nán guā ㄋㄢˊ ㄍㄨㄚ
    1. 植物名。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茎有卷须,叶圆心脏形。夏日叶腋开合瓣单性花,黄色,花后结大浆果。果实也称为「南瓜」,呈扁圆形,皮外有棱,其色或黄、或绿、或红。一般可供煮食,种子有驱绦虫的效用。也称为「倭瓜」。

    英语 pumpkin

    德语 Kürbis (S)​

    法语 citrouille

    南国社

    拼音:nán guó shè

    解释
  • 文学艺术团体。成立于1927年。
  • 南庭

    拼音:nán tíng

    解释
    1.指南匈奴的朝廷。亦泛指南匈奴及其故地。 2.南面之祭庭。 3.南面的庭院。 4.谓南方。

    南台

    拼音:nán tái

    解释
    1.十六国夏主赫连勃勃取长安后,称长安曰南台。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3.台名。即戏马台。在江苏省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南朝宋元嘉时,魏主南侵至彭城,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项羽掠马台,其下有玉钩斜道。 4.台名。瀛台的旧称。在北京。 5.山名。即钓台山。在福建省福州市南闽江中,故亦曰南台山。 6.山名。在广州香山县(今中山县)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南极老人

    拼音:nán jí lǎo rén

    解释
  • 星名,即南极星。旧时以为此星主寿,故常用于祝寿时称颂主人。
  • 南洋

    拼音:nán yáng

    解释

    南洋 nányáng

    [an old name for the Malay Archipelago,the Malay Peninsula and Indonesia or for Southeast Asia] 指南洋群岛一带的地方

    -----------------
    国语辞典
    南洋nán yáng ㄋㄢˊ ㄧㄤˊ
    1. 清时称江苏省以南沿海各省及长江沿岸一带为「南洋」。

    2. 群岛名。位于亚洲南部的群岛。参见「南洋群岛」条。

    英语 Southeast Asia, South seas

    德语 Südostchina (S)​, Südseeinseln

    法语 Asie du sud-est, mers du sud

    南粤

    拼音:nán yuè

    解释
    见"南越"。

    南中

    拼音:nán zhōng

    解释
    1.指川南和云贵一带。 2.指岭南地区。 3.泛指南方,南部地区。
    -----------------
    国语辞典
    南中nán zhōngㄋㄢˊ ㄓㄨㄥ
    1. 泛指南部地方。《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又南中吕兴,深睹天命。蝉蜕内向,愿为臣妾。」唐.王勃〈蜀中九日〉诗:「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南杂剧

    拼音:nán zá jù

    解释
    明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戏曲形式。在一个剧本内兼用南北曲或专用南曲。类似短的传奇,但仍称为杂剧。戏曲史上称之为南杂剧,以别于元杂剧。
    -----------------
    国语辞典
    南杂剧nán zá jùㄋㄢˊ ㄗㄚˊ ㄐㄩˋ
    1. 一种戏曲形式。明代时,南曲盛行,某些剧作家以南曲或兼用南北曲编写杂剧,篇幅较短,一至十余折不等。有分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剧本数量很少,著名的戏剧有《中山狼》、《四声猿》等。

    南华老仙

    拼音:nán huà lǎo xiān

    解释

    • 见“南华真人 ”。

    南狐

    拼音:nán hú

    解释
    即南董。

    南蛮

    拼音:nán mán

    解释
    1.古称南方的民族及其居住的地方。 2.旧时小说中辽﹑金人对宋及宋人的称呼。
    -----------------
    国语辞典
    南蛮nán mánㄋㄢˊ ㄇㄢˊ
    1. 中国古代对南方部族的称呼。《吕氏春秋.恃君览.召类》:「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

    2. 北方金人鄙视南方宋人的称呼。《精忠岳传.第一五回》:「哈迷蚩奏道:『臣到中原探听消息,老南蛮皇帝,让位与小皇钦宗。』」

    3. 日人称早期到日本的荷兰人。

    南能北秀

    拼音:nán néng běi xiù

    解释
    南宗慧能,北宗神秀,是唐代佛教禅宗的两大禅师,合称为南能北秀。慧能与神秀同事东山寺僧弘忍(禅宗五祖)。慧能接受弘忍衣钵,传教于岭南,故称南能。弘忍死后,武则天征神秀入京,传教于北方,故称北秀。参阅《景德传灯录》卷四﹑卷五。
    -----------------
    国语辞典
    南能北秀nán néng běi xiùㄋㄢˊ ㄋㄥˊ ㄅㄟˇ ㄒㄧㄡˋ
    1. 南宗慧能,北宗神秀,乃唐代佛教禅宗的两大禅师,二人同事禅宗五祖弘忍。弘忍圆寂后,慧能传法于岭南,故称为「南能」。神秀受武则天征召入京,于北方弘法,故称为「北秀」,二人合称为「南能北秀」。

    南柯太守

    拼音:nán kē tài shǒu

    解释
  • 南柯梦中的太守。常用作浮生无常之典实。
  • 南郊

    拼音:nán jiāo

    解释
    1.都邑南面的地区。 2.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 3.特指帝王祭天的大礼。
    -----------------
    国语辞典
    南郊nán jiāoㄋㄢˊ ㄐㄧㄠ
    1. 都邑南面的地区。唐.李庾〈西都赋〉:「隋苑广袤,置笼南山,占地万顷,不为人间 ,齐门失耕,禽游兽闲,代谢物移,缭垣不完。此南郊之事也。」

    2. 京师南面的郊外,古代天子用来祭天的地点。《礼记.月令》:「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明史.卷十二.英宗后纪本纪》:「五年春正月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3. 帝王祭天的大礼。《南史.卷二.宋少帝本纪》:「秋九月丁未,有司奏武皇帝配南郊,武敬皇后配北郊。」

    法语 District de Nanjiao

    南面称孤

    拼音:nán miàn chēng gū

    国语辞典
    南面称孤nán miàn chēng gūㄋㄢˊ ㄇㄧㄢˋ ㄔㄥ ㄍㄨ
    1. 南面,君位。孤,君王自称。南面称孤指自立为君,称王天下。《庄子.盗跖》:「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史记.卷五一.荆燕世家》:「刘泽之王,权激吕氏,然刘泽卒南面称孤者三世。」也作「南面称伯」、「南面称王」、「南面为王」。

    南氏

    拼音:nán shì

    解释
    古国名。

    南山可移

    拼音:nán shān kě yí

    国语辞典
    南山可移nán shān kě yíㄋㄢˊ ㄕㄢ ㄎㄜˇ ㄧˊ
    1. 唐代太平公主与僧寺争夺磨坊,对簿公堂,当时官吏皆忌惮太平公主权势而有所偏袒,但雍州司户李元纮判断磨坊应还给僧寺。典出《旧唐书.卷九八.李元纮传》。后比喻意志坚定或判决已定,绝对不可更改。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问官申辨百端,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也作「南山铁案」。

    南渡江

    拼音:nán dù jiāng

    解释
    海南省最大河流。源出海南岛中部山区,在海口以东入琼州海峡。长311千米。流量丰富。上游建有松涛水库。

    南禅寺

    拼音:nán chán sì

    解释
    在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李家庄西侧。寺坐北向南,有山门﹑龙王殿﹑菩萨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筑。大佛殿内无柱,只用两根通长的四椽栿承载着上部屋架。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是我国现存已知最古的木构建筑物。殿中十七尊塑像﹑佛座以及石塔﹑石狮等都是我国唐塑中的佳作。1974年进行了维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朝

    拼音:nán cháo

    解释

    南朝420—589 Náncháo

    [Southern Dynasties] 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南朝四百八十寺。—— · 杜牧《江南春绝句》

    南朝武昌京口。—— ·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
    国语辞典
    南朝nán cháoㄋㄢˊ ㄔㄠˊ
    1. (西元420~589)​东晋以后,汉族先后于长江以南建立了宋、齐、梁、陈四朝,均建都于建康,史称为「南朝」。后为隋文帝所灭。

    英语 Southern Dynasties (420-589)​

    德语 Südliche Dynastien

    法语 Dynasties du Sud (420-589)​